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智渊的新家
魏智渊的新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4,920
  • 关注人气:1,6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发

(2015-10-09 15:05:19)
标签:

教育

分类: 夜深千帐灯

理发

 

/魏智渊

 

去理发,——别笑我,上次理发,大概是两个月前了吧?

要求向来很简单:平头,越短越好。理发师总是很惊诧:“你以前理什么头?”镜子中的我,“首如飞蓬”。

 

1

 

凡是理发、购物之类鸡毛蒜皮,我总是遵循经常挂在嘴边的“最少必要原则”,尽可能快地处理掉。

所以,总在同一家超市购物,总在同一家理发店理发,早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只要店家不是让我特别反感的话。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叫“用户粘性”,我是最不挑剔很容易被粘住的用户。

不挑剔,不代表不敏感。

实际上,我对细节向来高度敏感。从进门时的第一感觉,服务员脸上的表情开始,一直到离开时结账的方式,都会被我放在意识层面进行加工。一间店铺,每一个角落都在“说话”。甚至,洗头时的水温,服务员手指划过我的头发时的轻重缓急,冲洗泡沫所花费的时间,无不在我的感觉之内,并被我加以评判。我无数次地设想,假如我是老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时间久了,我就知道平头并不好理。许多时候,理发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我的头上。他们通常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修剪。并且,多是“农村包围城市”,先从周边开始修剪,最后再从头顶,逐渐剪下来。最后,前后左右地端详,这里动一剪,那里动一剪,我心里一边原谅他们,一边替他们着急。

理完后,彼此长舒一口气,我心里充满了感谢。其实回家往往惹来评论:“哪里理的头,这么难看?!”这时候就想,熬吧,熬上几天,头发再长一长,就看不出来了。

但通常下次我还去那里,根本不想进行新的历险。一个原因,是因为理发师的用心,另一个原因是不想折腾,凡事省简。

 

2

 

我佩服过一个理发师,仿佛还为他写过一篇文章。

他态度很不好,甚至可以说修养很差。因为不缺顾客,所以并不怎么把顾客放在眼里,不会动辄满脸堆笑。

但是只要他拿起剪刀或电推剪,立刻双目炯炯有神,高度专注,速度也非常快。他擅长理平头,我往那里一坐,他从来不是“农村包围城市”地小心翼翼,而是拿起电推剪,像拆迁队的推土机一样,贴着正中心的头皮,直直地先推出一条道路来。等把头顶解决了,然后再修剪两边。一会儿完工了,表情淡然地收钱,了事。

他的店名叫“板寸王”,收费比别的理发店要贵一些。别人收三块钱的时候他收五块钱,别人收十块钱的时候他收十五块钱。离家久了,也不知道现在涨了没有?

但我在家时,基本上只在他那里理发,宁可排会儿队(这对我很例外,我通常是不愿意忍受排队的)。毕竟,他理过后,照照镜子,整个感觉是非常不同的。

 

3

 

好吧,回到今天。

这是第一次在运城理发。

不理实在不行了……冒雨骑车到一条街上,有三四家理发店。按以往的习惯,凭感觉随便进一家,只要没有大问题,以后就不换了。

几家理发店的生意都并不好,无须排队。

进去,几个理发师歪坐着在玩手机。洗完头,坐下,一个头发理得很另类的小伙子过来,准备动手,问我:“理什么发型?”

平头。

他放下工具,朝另外一个人喊了一声,就蔫蔫地又坐到一边去了。

过来一个中年男子,光头,但蓄了一方胡须,刚才一直窝在沙发里玩手机,过来了,手机也没放下。

他拿起电推剪,刷的一下子,就从头顶正中央推过去。

这是在我的平头史上,第二个理发师这样理发,我对家乡那位理发师的感觉一下子被唤醒了。甚至这位,也同样是玩世不恭。

有些理发师,边理发,会边与你聊天。聊到最后,总会回到核心部分:“办一张卡吧?优惠。

我今天也准备好了一套回绝的说辞,但是并没有用上。他只是用电推剪在我的头上推土机般地横行,甚至没有用到过手剪。从镜子里望过去,整个过程,没有犹豫,没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完全是一种自信的坚定的行动,像进行曲,短促,有力,一会儿就结束了。

然后对另一个小姑娘说:“剃一下。

放下电推剪就走了,又窝到沙发中去玩手机。晕,都没有完成最后的工序,可能觉得技术含量太低了吧?而且,整个过程中,跟我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甚至一直再没有抬头望过我一眼,仿佛我并没有存在过。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想起这句诗。不过,这哪儿跟哪儿呀?!

 

4

 

我愿意把我的头托付给这两类理发师。

要么,他兢兢业业,技术水平不高,但愿意在我的头上花费足够的时间,用诚恳的态度赢得我;要么,他水平很高,虽然傲慢或有些怪癖,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解决我的问题。

当然,二者兼具的理发师,我也遇到过一位,水平高,服务细致入微,那是一家可以预约理发师的店铺,费用也是成倍的,不同理发师的价格差异也很大。

我无法忍受的,是更多的平庸且态度不好的理发师。从洗头到收钱,整个过程敷衍了事,毫无职业精神。当他满脸堆笑的时候,通常就是推销年卡的时候。这时候,他既不尊重你这个人(态度问题),也不尊重你的头(能力问题),他盯着你就像盯着人民币。这种体验通常是非常不愉快的,无论是理发,还是购物、就餐。你只想摆脱它,并且,不再相见。

总之,我是来理发的,我希望有人尊重我的头。有能力的理发师能做到它。等而下之,我希望你没能力尊重我的头(惨成练习工具),至少尊重我的人,有态度的理发师能做到它。可是这世界上多的是第三类理发师,其实他们活得并不容易,但是,他们从来不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

 

5

 

有次和江子吃饭,我不开玩笑地说,如果咱俩不做教育,都去做饭馆,一定能做好,顾客盈门。

他很肯定:当然!

因为我们都懂得“敬事而信”,这首先跟工作能力无关,而与职业精神有关。

职业精神对中国人可能是一个非常遥远或陌生的词汇,一批批的年轻人,经过多年的教育,无能而又贪婪地被送上了职场,很快地学会了以懈怠或逢迎取巧的方式生存。

而我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以合宜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形成一种“敬事而信”的气质,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能够赢得尊严的方式进入未来的职场。

2015108日星期四


理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