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随笔|学校不能出现失败的孩子

标签:
股票 |
南明随笔|学校不能出现失败的孩子
文/魏智渊
连续两周在南明教育旗下学校,河南新乡世青超前国际小学召开在校生的家长会,给家长们讲述学习原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与家长们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并陆续听到了许多孩子的故事。
有些故事,是关于孩子进步的故事,但也有一些故事,是关于孩子失败的故事。
这些故事,令我心情沉重。但这些故事又是我最想听的。下学期,南明教育将真正意义上全面接管这所学校(本学期是过渡),正式以南明的课程标准和管理文化来塑造学校,这涉及到对传统学校和思维方式的改造,而对这场改造来说,我认为,有一点必须是斩钉截铁的:学校不能出现失败的孩子。
1
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失败。
失败不是指考全班最后一名。毕竟,无论学校教育有多好,只要对孩子们进行排名,总有最后一名。最后一名不代表失败,传统的测评方式,正是以这种排名的方式制造失败者。(我们的测评方式,详见《关于期末测评,致家长书》)
失败是指:
1、孩子整整一个学期,综合评估下来,没有取得进步或明显进步。
2、孩子不喜欢学校,不喜欢学习,内心充满了失败感或受挫感。
显然,前者是一条客观的标准,后者是一条主观的感受。
2
我不能接受教师中的一种论调:
1、有些孩子是教不好的。
2、一个班级,总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失败或学不到东西,这不是老师的责任。
有没有可能有孩子一直没有进步或注定是失败者?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仅限于小概率事件,而且着重指先天严重智力问题,以及后天突发的严重问题(突然的外部打击)。这些问题会导致孩子停滞甚至后退,但哪怕这些孩子,进步也是有可能而且必须努力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忍受正常的孩子,也存在一定的失败率,1%都不能接受。因为,没有理由。
3
我的结论很简单:学校(无论公立或私立),应该让孩子持续处于进步之中,或整体趋势处于进步之中。并且,这种进步,无论从道德人格还是学业成绩,应该是可见的。
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一学期,竟然没有进步,包括讨厌学习,这不应该被视为孩子的问题,不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
孩子当然有基础,但我们讲的不是考100分,而是进步。哪怕一个极端讨厌学校的孩子,变得一般讨厌,有一点点接受,这也是进步,是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的前奏。
4
我们必须承认,老师不是万能的。面对一个班的孩子,实际上,大多数老师,并不就是“准备好了”。
但不能因为“人无完人”,老师也是“常人”,就接受学校里出现失败的或者没有进步的孩子。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我会建议将此作为学校的原则:一个没有进步的孩子,本质上就是一场教育教学事故。
这表面上是在苛求老师,实际上,它是在强调一种理念,一种责任。强调老师必须真正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如果一个孩子不热爱学习,或者持续落后,老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这种落后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或者老师感觉到无力解决,则必须将这个孩子的问题提交到校长室,变成校长关注的全校性事件,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或得到解释。
这可能会让许多读我这篇文章的老师感觉到不愉快或反弹,但这是我期望的教育,也将是我坚持实现的教育,假如我是校长的话。
我将会用我的行动实现它。
2015年6月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