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2013-10-29 06:43:06)
分类: 丰台新教育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魏智渊

 

早早地醒来,为两个一年级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1

 

昨天下午,在楼道里巡查,碰巧看到这个男孩的脚踢向这个女孩,女孩也在奋勇还击。我立刻快步上前,喝斥这个男孩。

小男孩嘴巴紧闭,他习惯于沉默。小女孩被踢了,却满不在乎,而是兴奋地抑制不住说话的冲动,快言快语但是非常清楚地讲述事件的经过。我多次打断她,因为我想听男孩怎么说,但是男孩始终不说。

旁边有一群同班的孩子在围观,开始唱快乐的歌谣,明显带着讥讽的味道。这个男孩已经是大家眼中的另类了。

 

2

 

事情很快弄清楚了。

这个男孩追另一个男孩,然后女孩就喊了:“***,你怎么又这样啊?”(相当于说,你怎么又犯病了啊?)

男孩就踢了她,她就毫不示弱地还踢了好几下,用力一点不比男孩弱。

男孩又踢了一脚,然后我正好看见了。

我问他:“是谁先动手的?”翻白眼,嘴巴紧闭。

我说:“如果你现在不想讲,我带你到我办公室去问好吗?”

他还是有点怕,我想在他的心目中,校长办公室一定是个令人恐惧的地方,虽然他从没去过我的办公室。于是他开口了:“她说我,我烦。”

“她说你什么了?”

旁边兴高采烈的女孩已经按捺不住兴奋了,伶牙俐齿地把经过说了。我问男孩,是不是因为这句话(“你怎么又这样啊”)?

男孩点点头,就不再说话了。

 

3

 

其实,上节课快结束时,除了这个男孩和女孩,还有一个男孩违反了纪律,三个人被老师在外面罚站(这是不允许的,我后来批评了这种作法)。

我在单独跟男孩交流时,那个女孩和另一个犯了错误的男孩正在愉快地交流,丝毫没有愧疚的感觉。

我走过去问女孩:“你犯了什么错误被老师罚站?”

女孩非常兴奋地讲述犯错误的经过,没有丝毫的遮掩。她对整个是非是很清楚的,对自己的错误“供认不讳”,但令我非常惊讶的是,她对于惩罚毫不在乎,我几乎没有看到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因为惩罚而羞愧过。

是这个女孩,而不是那个男孩,让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为最难教育的不是顽固的孩子,而是已经丧失了羞耻心,或者说丧失了自尊感的孩子。

 

4

 

女孩也早就名声远扬了,连同她的妈妈。

这位妈妈很强势,长期地坚持不懈地羞辱女儿。——女儿有个姐姐,很优秀。于是,也成了羞辱这个女孩的对比对象。老师们当初给我的形容,已经令我非常吃惊了。

后来终于发生了一件事,数学老师盛怒之下,撕了这个女孩的作业本。(这在学校是建校以来第一例)

然后家长生气了,在一个家长的群中不依不饶地大肆宣扬,上纲上线。在一些家长的眼里,这个数学老师似乎成了一个妖魔化的传统教师的形象。

实际上,这个数学老师对孩子们极其热爱与负责。尽管如此,我批评了撕孩子作业本的行为,但是当时我没理解,老师怎么会控制不住自己?

而在昨天下午,我突然地理解了这一切。

家长抓住这件事,不遗余地力试图羞辱老师,而并不考虑后果。

老师之所以撕孩子的作业本(作为一所充满了爱的学校中的孤例,非同寻常),一定是被深深地激怒了。而激怒老师的,是这个女孩的无所谓的态度。即,她什么道理都懂,但她没有羞耻心,所以老师认为被很深地冒犯了。

家长在与老师相处时的模式,与在家里和孩子相处的模式是一样的。

于是,一切合乎逻辑地发生了。

 

5

 

女孩在长期被剥夺自尊的情况下,一定会选择放弃自尊,这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

而一个女孩一旦放弃了自尊,她的未来有多可怕?!而放弃了自尊的孩子,是所有孩子中最难以教育的。因为一切教育都建基于自尊心之上。

我想她一定试图努力过,但她有个优秀的无法超越的姐姐,她的一切努力都被证明是无效的,都指向对生命的否定。而强势的妈妈的语言,又像一把尖刀,一次次地刺向她。她只有一个办法避免伤害,就是让心灵长出厚厚的茧……

 

6

 

男孩也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她对孩子的期待极高,也相当爱孩子。

但是这种期待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并且伴随了不正确的养育方式,孩子的自然成长中的一部分被剥夺了。

生命在石块的重压下,必然以扭曲的方式生长。

谁能听到生命的呼喊?大家只能依据表面的现象来对待一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也被塑造了。他坚信社会是敌意的,这敌意也正在变成现实。

他选择了拒绝沟通。

他说了一个字:烦。

这个字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

 

7

 

两个孩子共同的特点,是生命本身的自组织被破坏。

当交响乐变成尖锐的喇叭,生命的基础便遭到了破坏。毕竟,孩子太脆弱,而父母及社会太强大了!孩子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构建自我,外部的力量过早和过强地侵入孩子内心,又没有一个法庭解救孩子。于是,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扭曲了,同时扭曲的,是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方式。

他们一定会建构自我,但是建构起来的,是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的,丧失了生机的扭曲的自我。

我们能拯救这样的孩子么?

我不知道,我不敢过于自大。毕竟,父母哪怕意识到了,要真正地改变,很难。而整个社会,对这样的孩子还不够宽容。

但是,我为这些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生命感到悲哀。并且,希望人世间少一些这样的无声的悲剧,——它甚至还没有被许多父母觉察到。

20131029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