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心里的光——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介绍【转马玲旧文】

(2013-09-20 16:04:53)
标签:

教育

分类: 丰台新教育

手心里的光

——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介绍

一、对“读写绘”项目的澄清

读写绘项目是“专门为49岁的儿童开发的课程,它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这可以说是这个项目的基本定义与性质。它告诉我们,这个项目的关键词是“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孩子的这四种能力。这里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虽然“读写绘”这个词语里面有“绘”,但这个项目并不要求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绘”是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能力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目的。

1、读。

读写绘项目的核心首先是“读”。“读”的范围是什么?最基本的有:绘本、故事、儿歌、童谣,这是是儿童在这个生命阶段的最佳营养。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童谣,孩子们可以从一开始就整体地学习语言、文字、图画语言、情感、思想、人类故事。

1)读绘本

绘本是用颜色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学生在听(看)绘本的过程中,孩子究竟在学习什么呢?

他是在听一个高度典型化的人类故事,而经历故事就是经历故事主人公所遭遇过的一切。有一个绘本叫《你很特别》,讲了一个木头人胖哥的故事。胖哥浑身都贴满了灰点点,在任何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没有人为他贴星星,特别沮丧。最后创造他的人告诉他,你不要在乎这些,你只要心里想着,你是创造你的那个人创造的就够了,所有人的评价都不足以评价你。这不就是一个高度典型化的人类故事吗?人的整整人生不就是要不断地去面对这一问题吗?

他是在思考自己目前或者将来所要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告诉他应该如何正确做出道德的选择。比如绘本故事《我是霸王龙》,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当小翼龙遇到凶恶的霸王龙时,他该做何选择?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将会暗示孩子,应该怎样正确的做出道德上的选择。而孩子们今天的选择将会影响到他今后每天在教室里面的选择,影响他一生的选择。

他是在高效率地思考:故事逻辑、人物逻辑、道德逻辑。比如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约瑟出生时,爷爷为他缝制了一条小毯子,随着约瑟的长大,小毯子逐渐被爷爷改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就在这样的故事中,就在这样的画面中,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相信,什么是愿望,什么是爱,就这样被孩子看到了。不但看到,而且是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到的,并且还被他们愉快地吸收了,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绘本既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物,也是从图画到文字的过渡物,这是很必要的过渡。那么,读写绘是不是只有绘本呢?不是。

2)读经典民间童话故事

世界各地的儿童们,无论是谁,都很喜欢《小红帽》《三只小猪》《灰姑娘》《白雪公主》等传统民间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是从儿童的真实心理和情感存在状态出发展开的。它们以一种儿童不知不觉就能明白的方式谈论他们的精神压力,提供暂时的或长久的解决紧迫困难的样板。童话故事还总是给儿童以无比的信心与希望,因为所有童话的结局都是完美的。由于自居作用,听故事时儿童会想像他同主人公一起遭受痛苦与忧伤,一起勇敢坚强地面对,最后又同主人公一起获胜。甚至那些最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无能的孩子,也同样能够在童话中找到希望。因此,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真正成为孩子们童年阅读的需要,而传递这些故事的最好媒介之一就是父母或老师的声音。

3)读儿歌与童谣

与绘本、民间故事一样,儿歌与童谣同样也是儿童这个生命阶段的最佳营养。儿歌童谣最适合儿童的就是它特殊的韵律及它的形象性。因为这更多的属于晨诵的范围,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

除了绘本、民间故事、儿歌童谣作为“读”的主体内容之外,经典的儿童电影、动画片,还有一些初级的文字读物以及拼音读物也都可以作为“读”的内容。

总而言之,通过“读”,可以让孩子们有这些收获:

1)大量地阅读且阅读质量远远在当前任何教材之上的人类最优秀的读物,这是其他途径极难达到的,也会为以后的学业构筑丰厚的智力背景。

2)整个形式儿童喜闻乐见,会使儿童产生对学习、学校、教师、思考的喜爱。

3)以举一反三的隐性课程,实现文字、语法、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整体、灵活的思维方式。

4)通过读物的主题,以最佳的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

2、写绘

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童谣等,儿童在生命的特定阶段吸收了最佳营养;通过写绘,儿童从一开始就在表述自己整体的生命,讲述他完整的故事、想法、情感。

什么是“写绘”?写绘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就是生命在特定阶段的完整讲述。它是这样进行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绘本、故事、儿歌童谣,然后孩子手中有一个专门的写绘本,在本上他为儿歌童谣配画。一年级的学生,建议老师为他们把儿歌打印出来,让学生粘贴在本子上,然后在进行配画,这样一是因为学生不小,还不会写字,二来有助于学生多识字。配画的内容主要有:一、可以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二、可以画出自己由诗歌产生的联想或感想;三、可以画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自己的生活。对听到的故事,她则要回去复述或者再编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在本上画下来,可以画出续编的故事情节内容,同样可以画出由故事想到的自己的生活,家长帮他把讲述的故事记录在旁边(随着孩子的学习进程,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书写)。除此之外,写绘本上还可以有孩子们的写绘日记,也就是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然后家长用文字记录内容,然后过渡到孩子自己书写。

一个完整的写绘作品由三部分构成:

1)绘画语言:画面(一副或者多幅)

2)口头语言:孩子的讲述。(这一点很重要,学龄儿童的口语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现在,我们都通过多种途径训练孩子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即使因为家长外出打工等原因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也要努力让孩子讲给家人听。他必须要讲述他的画面,这讲述可能是对画面的解释,可能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讲故事。总之,一定有口头的语言表述。)

3)文字语言:画面上的相关文字(对白、解释、情节)。我们不是创作儿童画,我们是在创作故事,是故事就一定有的它的文字和解释。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写,写错了也不要紧,用一些拼音也无妨。不要在乎孩子写的美不美,让孩子大胆写。

这三种语言让儿童有机会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三种语言中,口头语言是被家长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而绘画语言则需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处于绘画的黄金关键期,这时候的孩子几乎人人都可以被成为小画家,所以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写绘,孩子们笔下就可以展露出五彩斑斓、创意无限的图画来,因此,也容易造成“一叶障目”的结果,让很多老师把目光聚焦到“画”的好坏优劣上来了,从而影响对其他学生写绘作品的正确判断。

综上所述,我们简单归结为一点:读写绘是一种阅读,以及阅读后的感悟,是在为孩子终身阅读打基础。这一点认识很重要。

因此,我们也明白了读写绘的一般流程,再次做一个梳理:读(绘本、诗歌、电影、故事、童书、生活)——写绘(模仿与续写、创作、绘画作文与绘画日记)——交流(听儿童讲述作品)、展示——历史档案(档案即历史,是关于成长的终极评价。成长的历史是最后的评价。真正的成功,就是通过历史看到成长的脉络)

二、绘本课的基本技巧

刚才我们讲到的读写绘的几个主要内容中,讲绘本故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讲绘本故事,说易也易,因为教师只要按照图书内容把故事读下来就可以了,也就把故事带给了孩子,说难也难,因为要让孩子真正喜欢上绘本,弄懂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并能产生自己的感受,也绝非易事。

下面就以两个绘本故事为例,简单介绍两个上好绘本课的技巧,给大家一些具体的建议。当然,这些技巧并不是每个绘本故事都能用上的,但至少可以带给我们理念与方法上的思考。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美国故事,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图画书:

一只穿着背带牛仔裤、背着绿色小书包的小老鼠,走近一个坐在院子里吃饼干、看图画书的小男孩。

这时如果他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会发生什么事呢?

如果你请老鼠吃饼干,他就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你给他牛奶,他一定会跟你要吸管。

喝完牛奶,他就会要手巾。抹过了嘴,他就要照镜子,看看嘴上有没有留下牛奶胡子。一照镜子,他就会说头发也该剪了。他一定会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子。

他给自己剪过头发,就会开口要扫帚扫地。他会认真地扫起地来,会越扫越起劲,把所有的房间都扫过,还会卖力地拖地板。

干完了,他一定会想睡个觉。你就得替他弄个小盒子当小床,还得有枕头,有小被子。他会爬上他的床,看看怎么躺才舒服,还会一遍又一遍地拍松他的小枕头。他一定会叫你念个故事给听。

你依他的意思,给他念你的一本图画书,他就会叫你让他看里面的插图。他一看插图,高兴起来,就会说自己也想画一幅。他会跟你要纸、要蜡笔。他会认真地画一幅图画。画完了,他要签名,就会跟你要一支钢笔。

签完名,他就会说想把他的图画挂在你的冰箱上。他的意思是叫你帮他找透明胶带。他贴好了图画,就会退后几步,站着欣赏。他看着冰箱,就会想起——他有点口渴。当然啦,他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他一开口要牛奶,八九不离十,一定还会要一块饼干,好让他就着牛奶一起吃。

1、角色:你呀,我啊,双重游戏

每一个在故事中,都想为自己寻找一个角色。绘本教学,以及整本书阅读讨论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书本角色与学生角色的问题。譬如有老师上《小王子》,因为自己对小王子的钟爱,在课堂上就把自己当成了“小王子”,在这样的角色篡位下,孩子们事实上是“无所适从”的——他们不知道该从什么角色来定位自己。

事实上,这样的角色篡位已经算是阅读教学中较高的自觉意识了,在大多数课堂上,我们不能发现这样的角色自觉,师生只是把书本中的人物,当成是自己“分析”的对象,或膜拜之,或批判之,而没有进入必要的角色。

进入角色,是真正地感受、理解故事的关键点。

那么在《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这个绘本中,孩子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其实稍加分析,我们就能知道,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小老鼠象征的是家庭中的孩子们,小男孩象征的是父母的角色,所以,理所当然,可以也应该把小老鼠的角色,让孩子们来演,而老师则扮演小男孩的角色。

这时候,课堂应该是这样开始的——

在很久很久之前啊,你是一只小老鼠,而我,是一个小男孩,我们住在一个很漂亮很干净的家里。

有一天……

在故事的推进中,老师可以不断地追问:

小老鼠啊小老鼠,擦干净了你的小脸蛋,你现在想要做什么?

小老鼠啊小老鼠,你就这么一点头发,你要修剪它做什么?

小老鼠啊小老鼠,你想用什么笔来签上你的大名?

小老鼠啊小老鼠,画好的画,签上了名,你想拿它怎么办?

而故事中的一些细节,譬如小男孩的疲惫不堪,既需要一定的观察画面,更需要教师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自然地呈现。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进入角色,甚至有必要重写绘本画面中的词语,即把它变成双重的,在这个绘本中,老师可以读“你呀……”,而孩子们则相应地可以读作“我啊……”

2、游戏:吭唷唷,吭唷唷,我现在用力把地拖……

事实上,这种故事角色的扮演,就是“进入游戏之中”。故事要求阅读者进入故事的游戏中,理解故事,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感受与理解,是只在故事外分析人们所无法获得的。进入故事角色扮演的途径之一,是朗读自己角色的言语,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用动作呈现角色中的行为,即真正地“游戏”一下。同时,因为读写绘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中进行,所以游戏也是特别地适合它们,并同时起到呈现绘本节奏,调节课堂节奏的作用。

而有些情节的合理推进,也只有在游戏情景中,才能够被更好地理解,譬如在扫地拖地之后,小老鼠要求睡觉休息,但如果没有在学习“拖地””环节的时候,插入活动游戏,拖地,吭哧吭哧,吭味吭味……可能学生就没有办法依据故事的内在逻辑,推导出后面的情节应该是“休息”、“睡觉”。

在整个故事中,孩子们可以进行以下的游戏:吃一吃,吸一吸,擦一擦,照一照,剪一剪,扫一扫,拖一拖,拍一拍,睡一睡,听一听,画一画,写一写,贴一贴,喝一喝,吃一吃……

而故事讲完后又回到了开头,小老鼠一番忙忙碌碌之后,又回到了故事的开头,要向小男孩要一块饼干,这样埋在孩子们很开心的笑声中,写绘作业也自然的开始布置了:“小老鼠啊小老鼠,这次吃完饼干你又想做什么呢?可不许和上次的事情重复啊,把这些好玩的事业用彩色蜡笔画在白纸上吧……”

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善于根据每个绘本故事的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学生方法来讲故事。

   三、几点注意事项

1、绘本重要的是故事。

绘本课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讲好,但是我们有时却看到故事的丧失。丰富的图画语言表达的故事,被变成了看画面找细节的观察练习。很多老师不是在给学生讲故事而是用绘本作为语文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故事在这里被拆割分解了。还有一些老师,虽然没有上成语文课,但是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频繁停下来,让学生回答各种问题,美名其曰为培养孩子多种智能,其实也是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不宜频繁停顿,只需在关键处设疑,千万不要破坏故事的完整性。

2、写绘不是画画。

在此先要说明一点,写绘不是把原来的故事情节再现,不是从原来的绘本中选取一张描绘下来。

写绘作品不是画画,而且同画画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差别非常之大。相同点:既不是临摹实物,也不是临摹成品,而是一种真正的原创,是儿童探索绘画语言,并以它创作的活动。不同点:儿童画是纯用绘画语言,以美的作品的创作为主要目的;读写绘的写绘作品则以丰富完整的讲述为主要目的。

写绘作品在教育上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提供一扇让我们观察、理解儿童的窗,因为我们无法透过纯文字、较难透过纯语言观察。这一点教师们要切记,儿童的语言结结巴巴,说过就散了,就溜走了,也不固化,无从分析,所以很难观察。我们就可以通过写绘作品,通过三种语言的结合来观察——但是写绘作品是固化物,通过三种语言的结合,我们就可能理解儿童。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画即孩子。一幅画即一个当下的活生生的孩子。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漂亮与否评判作品或评判儿童,因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它理解儿童。

评价写绘作品还有一个重要原则:不要以“画得像”或者“画得好”为评价孩子写绘作品的标准。

请记住,孩子在给你看他的画时,你必须重视和尊重他自己的观点。不论年龄多大的孩子把画给你看时,都是在期待你的肯东或赞扬。因此,当他展示一只羊站在田野里的画时,你要控制住自己说“天,这怎么可能是一只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这是“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和你心目中的那只羊不一样。虽然有时他也告诉你他不喜欢自己画得画,但这可能是在期待你能肯定和赞赏他。因此,对于孩子们的画,要多从正面进行鼓励。否则,他们会很快觉得,你认为他画的不够好,不够真实。其中,一些早熟的孩子会察觉到,那些更接近摄影作品的画将受到你的表扬。因此,他们可能开始去临摹照片或临摹艺术家的作品,试图画出一些表面上复杂得多的画。另一些孩子则采用逃避的方式来自卫,这些孩子由于缺乏信息与害羞,可能会停止绘画。

3、写绘重要原则:切忌临摹,不强调技法。

在读写绘实验中,我们不要强调技法,尤其是不要为了让孩子画得像或者画得好而鼓励孩子临摹。很多刚刚开始实验的一年级孩子在老师让写绘的时候都说:“老师,我不会画”,然后老师也说“我们的孩子不会画”,这不是真相。没有孩子不敢画,不会画,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以前的老师这样告诉他:“你画得不像,你要照着这样画。”临摹最终会让孩子恐惧创作。另外,临摹作品遮蔽我们观察儿童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具体的、独一无二的儿童。本来我们是想透过“读写绘”发现一个活生生的儿童的,但是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你看到的是谁的作品?

所以写绘作品想让学生可持续发展就不要临摹,临摹是杀鸡取卵的方法。同样,也不要把现成的绘画作品中的卡通形象搬进写绘作品,这同样也是一种临摹。一旦不让孩子去尝试,不让孩子发现,而只是画出一张漂亮的画,读写绘就死亡了,所以,读写绘一定要让儿童的绘画语言、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协同发展。

阅读后的回忆不是临摹,而是高超的模仿。模仿不是临摹,这两者差别很大,所以我们鼓励故事的模仿以及形象的模仿,但是反对临摹。

4、发现榜样,言说榜样,培养榜样。

在这里要注意一个平衡,培养优秀儿童而不要扼杀其他儿童的积极性,注意防止评价与奖励的负面效果。这个负面效果,就是其他的孩子不再喜欢你的读写绘,或者不再喜欢写绘作品。学习中最高的评价一定是事物本身的魅力。当然,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我们还是要充分鼓励的,这里面有着微妙的教育学技巧。遵循如下原则:

给所有学生展示的平台。作品及展示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在展示的时候,老师可以有倾向性的表扬一下,譬如绘画方面,比如编写的故事,这样其他的孩子也受到启发,就会带动全班整体更好地发展了。

有倾向地表扬优秀作品(从多个维度),关于技法,以及让孩子明白如何通过作品讲述故事,最好的办法是表扬带有此倾向的作品。

老师们,通过上面的交流,大家对于读写绘可能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也可能感到了一丝丝困难。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儿童诗:

进城怎么走法

(加拿大)丹尼斯·李著 

任溶溶译

进城怎么走法?

左脚提起,

右脚放下。

右脚提起,

左脚放下。

进城就是这么走法。

我们不必为了无数条“进城”的路而烦恼,我们只需乐观的提起脚来,去单纯的面对,去勇敢地尝试,一定会和孩子们走进一个属于自己美丽的城堡,每个孩子的手心里都将发出灿烂的光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