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岁月的边上(1001-1050)
(2013-06-12 16:10:19)
标签:
教育 |
写在岁月的边上(1001-1050)
文/魏智渊
微博地址:http://t.qq.com/weizhiyuan6503
1002
普通人,很容易陷溺于各种闲言之中,而缺乏一种对于自身生命的心无旁骛的忠诚专注。 听,或看,永远是选择性的。因为你关注的对象(人或知识),最终将在与你的关系中决定你,形成你。也正是这种选择,体现出你的见识,你的气度,你的洞察力以及人格倾向。
1003
接下来的二十年内,或完成使命后专心读书(著述也只为糊口而已,非为目的),或参与创办汇聚与研究中心尺码相同的新教育精英(可以想象其中网师学员的比例)的更为成熟的私立学校。前一种更合乎我的本性,但命运若推到(顺其自然而不强求)了后一条道路上,也当尽力履行自己的责任。
1004
一种糟糕的思维方式,就像一条年久失修的公路,许多无谓的消耗,都因道路而起。 高品质的阅读,就是在修建高速公路,谁在岁月中默默地修筑,谁就将在生命的更高处深刻地抵达自身。
1005
不要急于摆脱眼前的困难,不要急于理解艰深的事物,不要急于给一切问题一个答案。而是要勇敢地进入它们,进入那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状态之中。 这是一种积极的等待,直到事物本身渐渐地向你敞开,让你领略它的神奇与美丽。
1006
我们总是活在某种交易中,利益的,甚至往往只是情绪的,这降低了我们人生的品质。有必要逐渐形成清晰而稳定的价值观并据此而生活,让交易成为次一级的运行程序。我相信,这是使人生变得简洁、深入,充满尊严感的途径。
1007
鉴于地球村的事实和现代世界的复杂性,有必要发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融复杂与简洁于一体,在悖论中复合地处理现实,并让反思成为常态。 但这似乎是少数人的事,他们利用了现代世界的可能性。更多的人则被吞噬,变得更幼稚,更冲动,更退化为物而非勇敢的人。
1008
你说一个行为主义者,和一个建构主义者,哪一个更为伟大?这是个愚蠢的问题,伟大的永远是人。一个伟大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行为主义是他的立场,但他本身的思想却要丰富深邃得多,而且,他能够以行为主义为基础,吸纳一切有益的思想来使自身的结构变得更具有适应性。
1009
因为思想本身在对话中反复激荡,这意味着你要有立场,更要保持开放。而思想的活力并不完全来自于科学性或逻辑(这些只是工具,或也只是一种思想),而是来自思想本身的活的运动。这要求思想同时具有简明性与复杂性,并进入比逻辑本身复杂得多的循环之中以不断地生产……
1010
许多人经常怀才不遇,因为我们将一些劣势的环境因素视为妨碍创造的主要障碍,而没有意识到,那些正是我们要克服或处理的任务的一部分,更没有意识到,妨碍创造的主要障碍其实只在我们内部。 其实,生活所展开的可能性,已然太多,我们贫乏的心智,不能实现什一。
1011
我会对因为种种因缘照面的人抱以深切的善意,并尽力提供协助。我不了解他们的历史,我对人好,乃是出自我的天性。除非他碰巧是我信任的朋友讨厌的人,那么会自动升级为我讨厌的人。善意有时难免被利用,但人生在世,消耗是必要的代价,比这更重要的,是不要丧失表达的善意的能力。
1012
无论你年龄有多大,是初入职场的小年轻,还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都不要忘记让自己充满热情。热情不是一种外在表现,而是一种内在的对于孩子,对于一切美好事物(包括学术)的一种时时涌现的兴发感动……它能滋养你,是比一切化妆品更为重要的青春之道。
1013
对于教师而言,哲学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转化为,或者直接地视为教育学,而且比通常所读的“教育学”更为本源。但这种哲学学习的方式也不同于哲学教授式的学习,哲学知识的系统性必须让位于更为本质的方式:借助哲学持续反思、把哲学思考融入存在之中……
1014
不成熟是一种深刻的折磨,因为你总会在回首昨日时感觉到一种深深的自憎。或许有一天会渐渐明白,不成熟不是暂时的,而是一种必须接纳的永恒的宿命。
1015
无限地降低对他者的期望,是使心灵保持平静的重要的方式之一。因为这意味着你将决定更多地肩负责任,并对他者的任何一点善意或协助保持感激。
1016
做一个骄傲的人,但是,没有底气的骄傲,就像用脂肪堆积起来的强壮,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弱。 所以,骄傲的人往往也是谦卑的人,他知道对伟大事物俯首,知道在无边的未知面前忍耐。尤其是,也能接受命运安排的失败,即,总有些领域,总有些事物是高不可攀的……
1017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而家长不自知。而老师与这种家庭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并非总是)是“农夫和蛇”的关系。“农夫”要提防“蛇”,甚至要学会打“蛇”而不能平白无故地被“蛇”咬,但“农夫”不能变成“蛇”,而丧失了仁心……
1018
如果桃源,是指预料之中的确定而平静的生活,那它肯定是一座美丽的监狱。我更渴望的,是一场长长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旅程,它充满了意外,甚至艰辛和苦痛,但也不乏甘美的果实,尤其是在你快要绝望的时候。在这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真正的学习:知识、信念,以及爱。
1019
在相处中,经常有意识地让自己保持一种必要的柔韧。这是为了与他人的观念或视角保持一种必要的协调,避免一种单眼的暴力,尤其避免单一信息驱动下的本能反应可能造成的幼稚行动(群体运动常常受此支配)。 在此前提下,才有底线的强硬,以及价值观的不可侵犯。
1020
当你的心灵因无知而狂傲的时候,就找一本难读但是经典的书籍去挑战它吧。如果挑战成功,它能缓解你的无知,如果挑战失败,它能教会你谦卑。
1021
推动时代进步至少需要三类人:思想家、实干家与意见领袖。现在多的是形形色色的惠而不费的意见领袖,少的是实干家,没有思想家。意见领袖做久了,很容易越位而自以为是思想家兼实干家。他们批评政府的错误,我很赞成,这是公民权利,他们把自己当成了思想家,却须问问:有无这个能力?
1022
思想的一种修养是,重视与自己的思想对立或相异的思想,尝试为它辩护。同样,如果你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在尖锐地批评政府的同时,也要养成在思想中为政府辩护的习惯,即站在政府的角度更深入地思考各种可能性以避免忽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这种练习,将使思想更缜密、客观以及有益。
1023
能忍受孤独,才能进入人群而不迷失。孤独的含义是多层的:独立生活及自己决定自己、坦然接受误解或不被理解甚至不必解释、在没有帮助的情形下仍然心平气和地保持乐观、不妄求也不自我菲薄、以以大众意见为并非必要的参照但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核心尺度……
1024
将问题保留在思想中,而不急于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应该成为人生的一种重要习惯。的确,未曾解决的真实的问题,总是伴随着痛苦的情感,但这痛苦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乃是一种提醒,又或是一种召唤……
1025
一个人,总有抑郁的时候,抑郁会带来软弱,软弱会带来一系列幼稚或错误的行为,从而有可能把自己拖向深渊。 所以,抑郁时,不要急于摆脱它,不要轻率地采取行动,而是努力地观察它,跟自己的情绪对话……或许,不知不觉中,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就逐渐形成了。
1026
我们总是一错再错,因为我们无法或缺乏勇气斩断错误的观念甚至思维方式,结果导致了错误的不断强化。 冷静地思考自我并不断地修正之,以便不断地优化最核心的部分,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一定是强大而自由的人,是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并拥有内在尊严的人。
1027
爱是什么?它似乎无处不在,但又难以捉摸定义。因为它只是深入骨髓,让你快乐或疼痛。它不在你之外,它就一直在你自身之内。每一次,当你试图把捉它,它就远远地逃遁了。 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默默无言,在无边的静默中,让爱弥漫自身,浸透所有的岁月。
1028
许多教师,大半从毕业之日起,内心就丧失了继续读书或学习的欲望,这才是教育最大的危机。这种危机引发了学习的轻率与功利化,而泯灭了本该有的崇敬与谦卑。 期待教育制度的革命来作为药方只是虚弱而虚幻的“中国梦”,个体的自由崛起或许才是希望所在。
1029
人总会不断地面临选择,通常而言,选择总是意味着得到一些机会和失去另一些机会(兼得就不存在选择了)。对一种人来说,自己放弃的道路,总是鲜花遍地的。而对我来说,未选择的路都是虚妄的,真实的是已经选择的脚下的路,哪怕它充满了荆棘,也要毫不犹豫地踏上去。
1030
拖着文艺腔哀叹着“致青春”,或许不过是无聊的象征。青春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以年轻为青春,尤其是以年轻时的情绪状态为青春,怀旧病掩盖的,是当下生活的无能。 与其“致青春”,不如告诉自己:“人永远不会老去,直到悔恨取代梦想。”
103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话说得真好!但“肉食者鄙”的原因,是“谋”的越位,是对他人自主性的褫夺。管理的至高艺术不是驭人术,而是促成每个个体的如其所然,让每一个个体,“谋”(决定)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并为结果负责。管理者也是主体,他是标准和文化的捍卫者,资源支持者。
1032
一个概念是活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人与概念之间,不但具有认识关系,还具有存在关系,而且存在关系还先于认识关系并为之奠基。 还意味着概念始终处于生长中,并可能经历衰退(解释力减弱)或死亡(被证伪)。 纷至沓来的概念,是你的笼子,还是你的武器?
1033
有没有发现,多数人对生活的热爱,本质上是叶公好龙?我们实际热爱的是假龙,这杜绝了伤害的可能,又虚幻地满足了我们的自尊感。但生活本质上是你要与之搏斗的真龙,在这里,剥夺与赠予,劳累与幸福,一齐涌来。而真正的力量、热爱,就寓于这种搏斗之中。
1034
命名,或观念,具有神奇的聚合力量。它的意义,是将经验型的碎片化的思考,重新整合在一个有更深厚的根基的具有高度同一性的结构整体中。好的观念是好的思维(认知、反思、检验)工具,而好的教学,本质上就是创造精彩的观念。
1035
在一个充满了戾气的社会里,平和理智的声音往往会被湮没。尽管如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仍然必须坚持平和理智地思考和说话,因为这种姿态,才是这个社会有价值的部分。
1036
越是缺乏爱的彼此冷漠的社会里,越容易产生极端的、畸形的爱。这是安全感极度匮乏的必然表现。仿佛所有的爱被集中于一点(孩子、爱人……),喜怒哀乐维系于此,经不起半点闪失。 这是爱的癌变,它窒息了爱本身,因此也成为痛苦的源泉。
1037
有必要发展一种元认识,即对认识本身的认识。经常性地,自觉地检查我们的认识机制,防止堕入虚妄的自负或自卑。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当然都是发展元认识的工具,但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自觉地观察自己认识过程的努力。而这,需要一种诚实的生命姿态。
1038
我怀念这样的时光,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学术,或共读,就像去看一场电影或K歌。我们甚至并不在乎电影或嗓子的好坏,我们的爱,首先是朝向学术本身并将它当成生命中为数不多的首要事件。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容易成为回忆,但若我老去,我要努力地活在这样的时光里。
1039
以非正义的方式声张正义,每一份带血的正义便加倍危险。而声张本身,也便越来越缺乏合法性基础,从而同时给予非正义以无形的支持。 甘地精神之伟大,便在于此。从自身做起,弃绝暴力,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并相信它的力量,或许,便是为未来社会的一点贡献。
1040
学校需要一些艺术体育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并不是教育中本质的东西(所以也很容易流传和效仿,尤其在一些哗众取宠的国际学校),守住了本质的东西,这些活动本身也被赋予了意义,活动的组织方式等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没有这些本质,这些活动只是泡沫,泡沫之下,仍然是贫瘠的灵魂。
1041
为了迎合外在的奖赏,有形的和无形的,也基于人性深处避难就易的本能,我们倾向于避开本质的东西,将生命视为一场不触及本质的雕花艺术。 为掌声或别人的肯定而活,是可悲的。但是什么使我们难以挣脱?
1042
一个人,在小学时不读书,在中学时不读书,到了大学又不读书,一步一步地就毁了。因为绝大多数单位都是名副其实的“用人单位”,并不鼓励读书,你也会视读书为负担而丧失读书的兴趣。——最终,你会觉得读书是没多大意义的。而真相其实是,那扇门对你关上了。【如果你是成人,这话你多半已经看不懂了】
1043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尤其吊诡的是,整体的精髓并不在部分之中,部分只是“材料”。精通各种哲学,你可以成为出色的哲学史家,但未必就能成为哲学家。——这是许多科学主义者所不明白的道理,再多的“科学事实”,也拼不起一个完整的生命。完整的生命必须是“一”,并且,甚至是神秘的。
1044
你不可能依赖于聆听讲座获得一个关于专业发展的答案,因为你并没有为接受一个所谓的“答案”做好准备。就好像你拿到了一把钥匙,但你其实并没有相应的锁,所以实际上打不开任何一扇门。锁是什么?它就是问题,是你的生命在遭遇真实的问题中形成的情结。
1045
在众声喧哗中,要坚持选择做对的事。所谓“对的事”,是指符合经过自己审慎思考并认同的价值观的事。经常,做“对的事”,会让一些人不舒服甚至侧目。但唯有坚持,别人才能认识到你的原则并尊敬你。相反,太多的委曲求全,会降低你的人格,并培养他人的恶劣习惯。
1046
生命中有几年,活得像梦魇。在礼堂或报告厅一本正经地讲座,或参与一些任务性的座谈。总之,过的是专家的瘾。这几年才恢复了正常,读、思、行,与志同道合者切磋琢磨,那些不可言说的领悟酝酿在心里,也像美酒一样妙不可言。
1047
承担任何事务,责任感是第一位的,责任感意味着什么?你为它的成功而骄傲,为它的漏洞而羞耻自责。丧失了羞耻心,就会看不惯或堵塞批评(内部的事务,为什么要在微博上说?等等),更可怕的是麻木,是不能对灾难感同身受,反而觉得大惊小怪了。或者,出现种种推卸。
1048
荷尔德林问:诗人何为?其实我们应该问:在黑暗时代,教师何为?【荷尔德林的所谓“诗人”,在文明初期就是与教师合而为一的。而今天,教师的日渐技术化,已经使这个职业丧失了最初的地基和基础(即神性的部分,精神之光的传递者),而沦为一个普通的但尴尬的职业者。】
1049
形成自己的领域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你的兴趣有多广泛,你终究要有自己能够游刃有余的领域。这个领域不是指技能的熟练,而是指兴趣与能力的合而为一,或者说,当你从事这个领域时,内心是幸福的(同时也可能极端辛苦,这并不矛盾)。这个领域甚至可以是养育子女,这个领域甚至可以是无用的。
1050
对我而言,四十岁以后,我一再地思考:什么是我真正需要的? 这需要,是指灵魂深处的需要,是指在这一领域内心所能获得的自由感,它未必就是你当前所做的工作。 意识到这一点,纵然仍然无法获得某种自由,但是心会拥有一个方向,一个或许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