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给皮鼓兄的生日送“诗”
(2013-01-29 17:20:47)
标签:
转载 |
分类: 日常生活 |
皮鼓:
你好!1月28日,这本来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但是,因为是你的生日,特别的,是你正式开启“不惑”之门的日子,所以,于你,于你身边的亲友们,今天,到处,满天满地的,都弥漫着、充盈着一丝无比特殊的味道!
夫子说:四十不惑。饱读经典、勇猛精进的你,的确已不再困惑,但是,因为责任,因为担当,因为承诺,因为梦想,甚至是因为一股永不消褪的“江湖义气”,你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操心,更为焦虑!你已经书写了四十年的、并将一如既往的书写下去的、即便是你自己也根本无法洞察结局的生命故事,在平淡与精彩的两个极端之间,竟然蕴藏着如此之多的矛盾、冲突,以及如此强烈的生命之张力!
你的第一个生日,是在陕西乾县渡过的。提起陕西,我总是感觉很特别,这倒不是仅仅因为我的老家三面环陕、深藏在秦岭山脉的层峦叠嶂之中,而是我因此把与你的相识当作是冥冥之中的前世的生存论存在论之“因——缘”!
当年,你在乾县一中成为最出色的高中语文老师,但是,你却为自己取了一个“铁皮鼓”的网名。在德国人君特-格拉斯的小说中,“铁皮鼓”是主人公奥斯卡的“精神符码”,它象征着“信仰、良知、道德和正义”。与奥斯卡生活的时代极其相似,在那个畸形的应试教育横行且出路无望的世界里,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已失掉了个性!你优秀,所以你孤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你孤独,所以你像奥斯卡一样拒绝世俗的“成长”。你躲进网络,你在时间点上静止,却在空间点上无限延展。这也许就是无数的网友最感神秘的地方:网络中的铁皮鼓深邃睿智如岁月雕刻的绝世高人,而在现实生活中偶然碰面的铁皮鼓,灿烂纯真的笑脸却犹如从未涉世的儿童!
但是,应试教育如深潭泥沼,你又岂能独善其身?你已经重新为自己命名为“铁皮鼓”啊,这是一股不可抑制的、喷薄而出的、滚烫的、火红的生命岩浆啊!所以,当人杰地灵的乾县精英们,甘愿沉沦,甘愿筑造另一座千年之后仅供常人驻足赏玩的、幽闭无数冤魂怨鬼的应试“乾陵”时,你,听从内在良知的召唤,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走!从李镇西到朱永新,从旧教育到新教育;从成都到苏州,从苏州到宝应,再到大漠边陲的罕台银德尔……如其说是颠沛流离,不如说是苦苦追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物质生活层面,特别是面对桃夭和一一的时候,你断然不敢说“终不悔”,但是,精神上的铁皮鼓,你又何曾悔过?!
皮鼓,你曾跟我说过,很多人搞不懂铁皮鼓与干国祥的关系。但是,真正了解你的人都知道,当你放弃“铁皮鼓”的网名,重新启用“魏智渊”这一源初之名时,早已表明,“奥斯卡”已经完成了“铁皮鼓”意义上的生命超越:信仰、良知、道德、正义,这最美妙、最崇高的人性并不躲在外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它唯一的只能从我们自己活泼泼的本性中生发出来哦,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铁皮鼓”要重返“家园”——返回源初的“魏智渊”,并如奥斯卡一样重新开启时间的阀门,恢复源初的如如生长!浪漫——精确——综合,这综合原本就是更高境界的生命周期的浪漫啊!“魏智渊”的回归难道不也是一个浪漫的开端么?在这个崭新的开端上:你将自己的生命与干干,与马玲,与杨超,与新教育研究中心——这个卓越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大生命,紧紧地编织在一起,从此,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我第一次知道“铁皮鼓”这个名字,定格在2004年的某一天。随后的七个三百六十五天,“我,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我在每个陌生人的门口敲叩,但我知道,我唯一的只是希望叩开你——铁皮鼓的门啊! “呵,你在哪儿呢?”这呼唤,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终于,2011年暑假,你,居然还有干兄,一起回应说:“我在这里!”这是怎样的洪流哦,瞬间泛滥了世界!
从此,新教育在丰台安家落户了。我们新新的新教育小学已经1.5岁了。皮鼓兄,你带着这批可爱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啊:为了不耽搁上学,生病的孩子会向爸爸妈妈隐瞒病情;为了上学,孩子们希望每一个周日都是周一;而家长们在网络中,纷纷劝老师多休息,多注意身体;家委会主席甚至对你说:“不要对老师太严厉啊,她们还年轻!” 就在昨天,我还看到一位家长的微博:“怎么办?我最担心的事提前到了——刚放假,楚楚开始想学校了。我说,想学校,明天可以给老师打个电话,她点点头,说还想去学校。我说,那我带你去学校操场跑步吧,她兴奋起来:那就明天!看着她熟睡的脸,我也开始想念那间教室了。”而微博的标题则是“我的新教育生活”。这样的学校有多少呢?我知道,在大漠边陲的罕台银德尔有一所,而在卢沟桥畔,一所心手相连的姊妹校也正在勃勃生长!你不止一次的对我说:“江子兄,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社区学校,而不是那些早已异化的所谓名校!”每次,我都非常的感动,因为,我是多么的希望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都能获得如其所是的生长哦,越是那些贫苦的孩子,越是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越是那些身心暂时不够健全的孩子,他(她)们越发令我同情和悲悯!但我也知道,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有限,我们注定无法拯救整个世界,所以,如果我们能让一间小小的教室美好起来,能让一所小小的学校美好起来,能让一个小小的社区美好起来,那将是上天给予我们的何等高贵的赏赐哦!所以,皮鼓兄,你说我怎能不相信呢?这本就是我,就是我们同一的倾心所愿啊!
皮鼓兄,本月20号的教育研讨会上,你以金庸武侠的大开大合开篇:郭靖、杨康、令狐冲、杨过,甚至还提及鸠摩智、欧阳锋…..我当时就想:皮鼓兄像谁呢?郭靖或者令狐冲?乔峰或者杨过?都像,也都不完全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你不是杨康,也不是段誉!其实,常人所说的人性已经非常非常复杂了;如果再考虑到无数的不断超越、不断精进的人性之生长,即便是金庸这样的大师,妙笔生花的大侠也只不过是被平均化了的常人中的“典型”而已;面对浩如烟海的人性之星空,怕是也会像康德那样,充满无限的敬畏吧!所以,你可以喜欢金庸的江湖,但是,他的江湖中没有你;你,是独一无二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的精妙之处其实并不在于它是“最高的”,而在于:灯火如此的阑珊,它不是原子弹爆炸式的至死的光明啊!在这阑珊灯火的生命境域中,有光亮的澄明,也有幽暗的遮蔽,如真如幻!
灯火阑珊中的皮鼓兄哦,你超越了马斯洛所说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因为你体悟到:生命的超越并不是纯粹线型的,纯粹逻辑的;在荣格的精神分析领域浸淫已久的你,甚至超越了弗洛伊德的“超我”,荣格像夏洛一样,为你编织了一个美好的词语:自性。你说你遇到了“中年危机”,其实,是你聆听到了这个包含了意识和无意识在内的因缘整体的、本真能在的召唤,而且,你响应了真我的召唤;所以,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可能性,就是一种本真能在!
所以,皮鼓兄,你可以喜欢金庸,但是,他的生花妙笔遇到如此独特的你,仍然是无能为力的!
在那次研讨会的最后,你说:“自由不在别处,你的宿命就是你的自由!”这一点也许正好道出了一个秘密:康德,于你而言是极其特殊的。他的犹如灿烂星空般的绝对道德律令,他的人之为人的崇高与优美,是你独特的生命气质,是你的宿命啊,这一点,从你以“铁皮鼓”为网名的事件中早已透露出了玄机。现在,虽然你已经超越了“铁皮鼓”的阶段,但是,你的超越不是氢气球对大地的超越,而是莲花对淤泥的超越,你的自由是将宿命纳入自身之中、并从中汲取营养的本真的抉择和绽放!
皮鼓兄,现在,我必须打住有关超越、有关自由、有关天命的话题了,否则,我担心大家会忘记了今天的“主题”。在你四十岁生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温习一下你跟桃夭新婚时的原创对联吧:寒窗十余载出校门入师门实属无奈,相识六七年先同学后夫妻岂非有缘?你们可爱的女儿已经读初三了,你们也早已是老夫老妻了,可是,令人忍俊不住的是:你在不惑之年居然把这个婚联重新贴在了微博上;而且,更好玩儿的是,桃夭居然回复到:“无奈?无赖?怎么把古董掘出来了?”三个大大的问号呢,冒昧揣测一下桃夭的意思:现在还无可奈何吗?现在还是一个赖皮吗?古董就不要挖了嘛,不惑的老魏是否清楚的知道应该送我点什么呢?这些问题,我们是没有办法代替皮鼓作答的,不过,我建议先把“婚联”微调一下吧:寒窗十余载出校门入师门无奈也罢,相识六七年先同学后夫妻有缘依然。
好了,让我们一起祝皮鼓兄:生日快乐!
你所有的兄弟姐妹们
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