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班会(94)】期末
(2012-01-06 10:47: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网师班会 |
期末
——网师一周观察(94)
(2012年1月1日-1月7日)
文/魏智渊
一抬脚,终于跨进了2012。
改版后的第一期《啃读者》发布了,并迅速赢得大家的好评。这一次《啃读者》的改版,是一批学员奋斗的结果,事实又一次证明:一切皆有可能。并且,我们要努力地让改版后的这一期《啃读者》成为新的标准。——所谓标准,就是底线。
年度叙事在书写中,读下来沉甸甸的,感慨。特别推荐了南有樛木的年度叙事,一个新学员的沉甸甸的一年。
下学期课表发布了,选课,也在紧张进行中。首先忙的不是讲师,而是组长。
1月5日,“网师实验管理交流群”成立,入群条件有三:(1)必须是网师活跃学员,即在网师认真学习,选修过若干课程并提交过作业的学员;(2)必须是学校的实验管理者(含校长、主任及年级主任等),并且学校是认同并真正地践行新教育实验;(3)本人必须高度认同网师学术方向。许多新的想法,往往在不断的围绕问题的对话中产生,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吧!但谁知道呢,一切都取决于人。
这是期末时分,是为成绩而拼搏并在紧张中等待的日子。对许多新教育班级来说,也是期末庆典的日子,有颁奖仪式,有生命叙事,甚至,有童话剧。但是,少了一点什么呢?
1
周三,和罕台义工及青年教师共读一篇文章:《现在开始》。
道理讲得清晰明了,但道理除非转化为激情与行动,否则仍然只是鸡汤,因为比道理更强大的,是原始本能与未经省察的习惯。更重要的是,生活没有目标,许多讲出来的自以为是的目标,就像许多老师写在教案上的教学目的一样,从来都是漫不经心的,是没认真加以思虑并予以执行的。
因此,我在一则微博中写道:
总说要努力,但动力从何而来?
真正的动力,必定首先源自方向感。方向感有三个层次:目标、意义、信仰。大多数时候,生活之低效,职场之不专业,均源自目标不明确,离意义或信仰还很遥远。
在这时候,轻言意义与信仰,往往无法真正步入意义与信仰,而成了浪漫主义的聊以自慰的咏叹。
因为以前从事过公益,知道许多理想主义者,其实做事也一塌糊涂,包括最初的我。所以理想主义情怀经常不妨藏在心里,先学习做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职业人。我想,对于许多茫然的青年人来讲,首先要学会为自己树立目标,这目标不一定是意义的,也不可能是信仰的,甚至只是生存的。——为生存而努力,这没什么可羞惭的。
但对许多网师学员,尤其是网师附属学校或榜样教师,已经自觉地追求意义感的人群来说,又何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因为如果缺乏成熟的职业品质,那么对意义感的追求便会虚脱,而且一旦职业品质没有占据日常生活的核心,那么必定容易堕入一种盲目的激情:没有效率地拼命,缺乏成就感的虚无与为填充虚无的自我抚慰,彼此丧失孤独或必要距离的取暖……诸如此类,均是不成熟的表现。
所以,我能想象到期末众多新教育教室的浪漫与感动,但我期待未来,一切的诗意,都能够建立于清晰的盘点的基础之上。这里面的分寸感,是值得琢磨的。长久以来,新教育尤其是儿童课程,给了太多人错觉。
甚至,比期末叙事更为重要的,是家长会,是寒假生活的部署。这种部署应该是无比清晰和可操作的,或者说,是可以充分量化的:
一、对你的班级而言,这个寒假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你是否根据这个任务确立了寒假生活的具体目标,并对目标进行了分解?
例如,对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三年级来说,这个寒假的严峻任务,是挑战自动化阅读。三四年级孩子必须完成的阅读总量,应该不低于1000万字。那么,这个寒假的低线任务是多少万字?你如何指导家长来分解它?
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如何调集资源并进行充分的准备或指导?
仍然以突破自动化阅读为例,孩子应该阅读哪些书?有哪些原则或禁区?这些书建议如何购买?家长和学校需要提供哪些支持?
三、你是否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充分的个别辅导?
这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挑战的任务不同。有的要挑战更难的书,并且数量更多,有的则仍然要读相当数量的桥梁书,然后再过渡。另外,不同的家长的支持程度也不同,学困生往往家长不给力,需要施加更大的压力甚至直接介入,那么,如何个别对待?
四、漫长的寒假中,你如何协助家长将这些目标分解?如何进行反馈,并努力加强反馈的效益?
……
总之,不能只是在放假的时候抒情一把,然后满怀深情地激励家长:寒假,让孩子多读书吧!
或许,有些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们一次次地错失提升孩子的机会。
2
对职业人来说,目标明确,分解细致,反馈及时,这是高效的不二法门。职业修炼,要在此处坚定不移地改进,持续改进!
在这方面,成功的体会非常重要,它比单纯的道理更为活生生,是根植于你的经验之中,并随时可能唤醒并应用于新的情境的。
我常常回忆起自己的一次成功的体验,就是1996年为陕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所做的准备。
当时我从咸阳教育学院地理科(专科)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地理教师,负责初一初二八个班的地理教学以及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乡下的生活是无压力而容易堕落的,那正是赌博盛行的时候。所以在初中这两年,除了教书之外(学生评价还相当不错),我的主要任务,是喝酒和打麻将。啤酒瓶是每隔一段时间用板车拉一车,而麻将则经常玩通宵,白天校内玩,夜晚为了躲派出所在村里玩,终于有一天,觉得再也不能这样过了,又自知调动无门,就打算报考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
备战专升本,我有优势,我喜欢文学,语言感觉好,也有劣势,大部分考专升本的,专科都是中文,而我的专科是地理,许多课程都没接触过。
考试复习时间,四十天。因为提前四十天,考试大纲才出来。拿到考纲后,复习就正式开始了。每门课程的考纲后,还附录了近两年的真题。我翻了一下,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白天上班,复习只能放在晚饭后。
明确了目标后,我开始分解目标并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地毯式复习。地毯式复习,意味着不放过一个知识点,所以我做了几件事情。
在40天内,将附录的全部真题(每科两套)各做了六七遍,基本上是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当然速度越来越快,这主要是建立对试卷结构的感觉,并让考试大纲在一定程度上活起来。并且,也在研究答案的要点及方式。
进行几轮复习,反复聚焦要点。以字词为例,虽然只有几分,但将《现代汉语》中几十页易错字词进行地毯式的复习。第一轮,将自己绝对不会错的字词划掉,将有可能错也有可能对,以及自己不知道或肯定错的字词留下来。然后再集中复习,并在自然遗忘两天后(以免上了临时记忆的当)自我测试,再留下仍然有可能错的字词,抄下来贴在墙上,使之成为后期复习的焦点。
其他复习也是如此,各有方法。有的是搜集典型错误,并通过大量练习反复形成语感,有的是揣摩答题技巧,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套路。最难的反而是作品选之类,涉及到的大量作品,根本无暇阅读,怎么办?我对作品进行了分类,例如,哪些是出自《左传》?哪些是出自《史记》?然后我对《左传》之类的重要典籍进行研究,找出整本书的特点,考试的时候,遭遇没读过的篇目,就根据试题本身的信息结合整本书的特征有条有理地进行推断回答。事实证明,有些文章或书我压根没读过,但考试考到,我答得照常条理清楚,得分不低。
而在复习时间上,我采取的是沉浸式复习,即常常从晚饭后复习到夜里三四点。这不需要头悬梁椎刺骨地去与睡眠战斗,事实上我困了就睡,绝不强打精神。往往是,连续复习6至8小时,根本不累(中间会每隔一两个小时去操场转转,感受一下夜色的清凉,回味一下成就感,想象一下考上以后的读书生活),相反,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内心充溢着激情以及对知识的把握感。我一直认为将时间切割开来复习效果不好,主要的复习,始终是大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的深入钻研,因为在这种时候,你的内心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并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
结果,原本似乎不可能的任务,40天内完成了,甚至是完全可以再缩减10天的。考完试,离开考场,我就知道自己考上了。进入新学校,我的编号是001号,咨询了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成绩是那一年陕西省成人高考中文系专升本的第一名,当时有点小得意。然后又有些失落,原来成人高考毕竟太容易,用不着那样努力去复习。但现在回想起来,却不再这样想了,而觉得这是人生的重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挑战,里面总是全息性地包含了一些化为经验的内容。
例如,在这次高效的复习中,目标清晰明确(条理化、文字化,因为考纲就是目标)、目标的分解、目标的执行与反馈、时间管理与干扰排除、保持激情与动力……不但如此,很多细节处的熟练默会,以及小创造,都深刻地扎根于我的经验之中,丰富和深化了我的学习方式。
3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人是没有压力的,或者说,是未面临严峻危险的。我们不是跳进了一锅沸水的青蛙,要调集生命全部能量迅速地跳离危险,我们是在温水中怡然自得的青蛙,直到最后发现已经没有时间和能力来反应了。
我们缺乏真正的育人目标,课程目标,包括一节课甚至一次作业的清晰目标,或者说,目标始终是模糊的。就像一个初级枪手,朝着一个方向胡乱地扫射,而且得承认,的确射中了一些目标。
更进一步地,我们也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我们缺乏一种对于自己未来的清晰的想象,这种想象本来是最强烈的动力。我们更缺乏明显的死亡焦虑,我们的生命,是风吹哪页算哪页,而不是以死亡为起点的倒计时。
请记住,如果我们发觉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确立至少当前的目标,就应该是我们此刻最重要的目标,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有目标,那么为什么不自觉地审视目标?那些良好的目标总具备如下特征:
一、它是可以清晰书写出来的(并且建议一定要书写)。并且,它在最大程度上是可以量化的。我对女儿说,你不能说,假期我的目标之一是学习英语,你必须明确地写下来学习内容,并且量化,并且描述学习应该达到的质量。否则,就是目标不清晰。
二、它需要并应该被分解,化为若干阶段目标。有时候是任务分解,例如每阶段或每天的任务,有时候是时间分解,例如每天确保几个小时来完成它。
三、它必须是可检测(无论是量化的检测或描述性检测)的,并且有规律地被检测反馈,必要时,这种检测反馈应予以记录并被总结反思。这包括,当目标未达成,必须有结论,如果是目标不合适,就要调整目标,如果目标合适,就要接受惩罚。——有些时候,惩罚仅仅是自责,是内心产生耻辱感。
四、它必须设置动力系统。要持久地自我激励,激励的手段是多样的:总结阶段成果产生的成就感,这是根本的激励;阅读相关的励志文章来为自己打气,这是辅助的激励;给自己一些奖赏,例如完成或超额完成阶段任务后,奖励自己看电影、逛街或旅游、聚餐之类,这也是有效的奖赏。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激励,还有来自认知方面的,即不断地自我分析,不断地理解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因为太多的时候,当我们懈怠了,我们就容易进入自我辩护,通过贬低或消除目标伴随的意义来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从而让自己心安理得。
4
期末是最忙碌的时刻,也是容易懈怠的时刻。
接踵而至的寒假,是最悠闲的时刻,也是容易流逝的时刻。
真正的高手,卓越的职业者,总是时刻牢记“现在开始”,在忙碌的时候训练自己,在容易懈怠的时候训练自己,因为这些时刻是一种天然的压力,会成倍地提高职业训练的效果。
所以我建议:
1、将需要完成的事务列一个清单,然后逐一消灭;
2、期末,开好家长会,要有清晰明确的指导,并确保能得到清晰的反馈;
3、寒假要有所突破,甚至,只是写一篇有分量的文章;
4、要坚持阅读,如果选修了课程,不妨进行一次深度预习,不要在等待开课中蹉跎;
5、训练自己养成一个习惯,并以清单或列表的方式反馈,看自己能坚持多久;
6、记日记吧,咱不抒情,只记流水账,从2012开始……
最重要的,是要防止一个误区,即将苛刻的职业训练只认作是痛苦而无必要的自我折磨,事实上,这是品质的保证,也是幸福的根源。
如果你还不明白,那或许只是因为你从未真正地体验过。
2012年1月6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