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班会(89)】突破
(2011-12-03 10:44: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网师班会 |
突破
——网师一周观察(89)
(2011年11月27日-12月3日)
文/魏智渊
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刚搬家,而且是在建设未完成的情况下“强行”搬入的,忙乱可想而知。和老师们相比,我自己不敢说“忙”,“乱”是一定有的。周一开始正式开车接送女儿上学,每天三趟,也正在经历一个适应过程,至少得一段时间,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有了节奏才有心境,有了心境才有效率。
1
忙乱带来烦乱,所以不要说网师课程,连平平常常的周六版也会因心境而受到影响。
我曾在微博中称周六版为“万恶的周六版”。有学员很惊讶:魏老师的周六版写得很好啊,我们很喜欢看!
我说当然了,周六版本来就是写给大家看的。我说“万恶”,也并非是写周六版的“才华”已经耗尽,事实上,完全可以千秋万代地写下去,假如我能够“不朽”的话。我说“万恶”,是因为我意识到了周六版周复一周的心灵鸡汤性质,而我本来就一直在抨击心灵鸡汤。——生活不能总是汤,总得有些实实在在的肉。大家通过杂志、电视、微博、讲座、名家访谈等途径喝到了汤已经够多并且养成依赖了,我何必再每周添一勺汤?
做汤容易,一点点肉甚至只是肉沫,不断地加水,再放足佐料就够了。有些汤甚至连肉也没有,仍然能做出似肉非肉的味道来。汤喝多了,也会有饱的感觉,其实不过是腹胀而已。但是,要做肉就难了,你得经过漫长的饲养,好不容易养大了,宰杀掉,也吃不了几顿。
道德文章是做汤,学术文章是做肉。我本来是那种骨子里就很狂傲的人,有点阳光就敢灿烂,但却一直深怀自卑,就是深知自己只是源源不断地在做汤,而缺乏持久的做肉的能力。我也经常在想,网师处于沉潜期,难免供肉不及,于是,作为掌门,只好抱歉地说:“诸位客官,最近肉价上涨,本店份量减少,大家多喝点汤吧!”
总之,我一直不满意自己。
我有时候喜欢抨击一些人事(当然,现在变乖巧了),也是源于这种不满意:我对自己都不满意,你们怎么竟然不如我?
我经常问自己:从事教育这么久,你是否具备这样的一种能力,能够将一个观念(哪怕是很小的观念)透彻地阐述清楚?或者,将一个问题孩子,一个问题班级,甚至只是一个文本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有眼光的读者感觉到心里一下子明亮起来?
我发现自己不能,不能在一定的框架下触及某个事物或观念的底部(这底部当然是相对的,只是指解释和逻辑上的清晰与同一),我就好像戴了一副眼镜看世界以及观念,——人总是戴着观念的眼镜看世界,但我不是这个意思,要知道,观念的不清晰,会带来眼镜的不清晰。许多时候当然会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一些,也因此显得更聪明一些,但本质上,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这跟“如其所然”是有本质差别的。
所以,人必须自我警觉。
一个人一旦衰老,他就容易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汤师爷”。他会喜欢讲做人,讲自己的奋斗故事,讲人际关系。生命必须有所聚焦,丧失创造力的人不会喜欢聚焦于事业本身,因为他会受伤,会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无力。相反,聚焦于丰富的人生阅历,聚焦于态度,则很容易自我肯定并重复这种模式。从古到今,太监为什么喜欢擅权?这是焦点从性向权力的转移,这种转移带来权力争斗中的力量。
当然,人总会老去,总有一天,我也会倚在门卫室里,等小满和小虎牙放学,给他们讲述我的奋斗史,但现在显然还太早了些。
2
作为生物中的一员,人是贪婪的。这贪婪不具备任何道德意义,只是一种原始的力,一种欲望、冲动,或者说生存意志。道德无非是追问这种力量引向了何种方向。作为生物中的一员,人类都具有交换能量的本能,这种交换也不具备任何道德意义,只是一种博弈、合作、扩张,但真正的共同体,正是如此深刻地扎根于本能之中。因此,与环境交换,与他人交换,正是突破自己的必要的途径。
所以,虽然我不满意自己,但我知道,径由团队,径由新教育,我这平庸的生命,已经比原来走得更远了。【当然,只有你认为走得远比走得舒适更重要时,这才是一种幸运】
我是说,如果没有这些遭遇,包括没有这些年的颠沛流离,我可能只是一个在小县城里怡然自得的“文青+愤青”型的优秀教师,但是跳出井口,使得我突破了自身,获得了新的可能。其中包括,突破了“文青”的皮肤,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突破了“愤青”的皮肤,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突破,使得超越某个层次的片面成为可能。(绝对地超越片面是不可能的,这是人的宿命)
同样地,在网师里,我们遭遇彼此,也程度不同地超越了自身。许多学员对教育的理解已经今非昔比,这是靠个人闭门苦读或听听讲座和读读流行书籍所很难抵达的。
但是,这种交换可能是一种自我的扩充,也可能成为一种束缚。——走向扩充有时候必须经过束缚,就好像树木经过修剪会成长得更好一样,但很多束缚却不是为了促成发展。孔子感叹地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哉!”就是指这种束缚。
这是孔子对“小人”的描绘,“小人”不是贬义,只是与儒家意义上的“君子”对应而言的,就是指庸人,众人,普通的饮食男女,被造化控制的不自由的族群……许多“小人”未尝不是无志者,只是走着走着,就模糊了。先是本能请求安全、舒适、请求避免遭受任何危险,害怕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接着,本能会驱动人去形成相应的行为并形成模式,并为这种模式寻求理性的证明……于是,“小惠”,言语的或利益的,就控制了人,“义”不在是尺度,人,更准确地说,本能,才构成了真正的尺度。
我并非是在反对本能,并非是在反对“小惠”,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存在于世的必须的基础,我只是反对长久地逗留,在逗留中将自我层层包裹起来,最终丧失了长出翅膀并飞翔的能力。——假如,你认为自由非常重要的话。
生活必须不断地作出改变,并且,不能只是被动地改变,应该主动地积极地改变。
虽然,改变总是从一件件事开始的,但改变最终不是一件件的事,而是一种自觉训练出来的突破自身的本能。
这种本能意味着,如果长久地处于一种状态,应该感觉到不安,感觉到内心涌动着一种变化的冲动,时刻催促着自己去实现。不要轻易容忍自己总用相同的方式教学,不要轻易容忍自己总用相同的方式学习,而要让生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之中,探索新的可能性,探索更有效的方法。虽然,有时候探索会带来暂时的倒退或不适应。
不要总用有限的甚至过期的肉反复做汤,要学会不断地开拓领域,去放牧新的可能,努力地为这世界贡献一点新鲜的思想。
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
拖着沉重的肉身和同样沉重的欲望,我知道任何突破都要付出极大的力量,但是得告诉自己别无选择。
或许,我们不得不持久地做汤,因为这是一个物质富足而精神饥渴的时代,甚至,连饥渴感都没有,只有腹胀产生的幻觉。不过,我仍然种下一个个的梦想,对网师,对自己。我期待着有朝一日,网师里能有真正丰盛的知识大餐(现在还远远不够),让人战栗,让人感觉到,这样的时刻,多么美好!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