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师班会(77)】守住自己的教室——写在第27个教师节

(2011-09-10 08:43:44)
标签:

教育

分类: 网师班会

守住自己的教室——写在第27个教师节

——网师一周观察(77

201194-910日)

 

/魏智渊

 

1

 

今天是第27个教师节,每逢这个日子,心里总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清晨起来,收到盐外(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教过的一位学生凌晨两点多发来的节日祝福邮件,全文如下:

 

魏老师:

您好,先祝您教师节愉快!

有几年没跟您联系了,不知道您现在是否还用这个email。前段时间在家整理东西时翻到高中的随笔本,看见每篇随笔后面都有您的评论,有的甚至是一大段一大篇,您并不是在评价一篇随笔,而是在分享经历与感受。我重看一遍后心情难以平复,有很多新的感悟,高中您教我的那一年半的岁月一直在心里萦绕。

老师,其实在发这封邮件之前我一直有些犹豫,怕您已不记得我(其实这很正常啦),但前天我妈在网上看到了您的博客并把地址发给了我之后,我的顾虑全消。看到您这么多年辗转了那么多地方,一直在为新教育付出心血和汗水,其中的艰辛和困难一定是超出我想象的。常年坚持一项孤独的事业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信念,我在感动之余也很愧疚,我就连每天坚持半小时的阅读也没做到,和魏老师的差距实在太大。

说说我自己吧,我今年七月已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现在香港浸会大学读电影电视制作方向的研究生。其间面临了不断地选择,这几年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您。今年三月当我申请到研究生后,遭到了家里的一致反对,因为我爸之前已在北京帮我联系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我没法违背自己的内心,总还是想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奋斗几年,不想没试过就退出。家里的长辈觉得我太理想不现实,但我认为人总还是该为理想活着,趁着年轻去努力才不后悔。后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给父母写了六千多字的信,把自己所有的想法和内心掏出来一点点地给他们看,他们终于被打动,也才算更多地了解了我。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能真正了解自己,而做一项孤独的事情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与了解,这也让我想到魏老师当初在盐外的不容易。

我没有选择大多数人应该走的捷径,没有按照父母为我铺设的平坦道路去走,本身就意味着会吃更多的苦。我虽然有些忧虑但不会后悔,因为在选择之前我已经清楚了自己要的是什么。有不少人在为我惋惜的同时也觉得我很傻,但我愿意把这看做是一份执着。

我感觉到自己现在的思想与以前相比已经转变了许多,很多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看法都不一样了,觉得以前的我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说是活在玻璃房子里,还浑然不知怡然自得,这或许就是人的不自知吧,哈哈!而我最需要感谢的还是魏老师,没有您在我十五六岁的年纪肯定我的散文,给我们讲社会讲人性讲道德,我大概是不会选择这条路,也不会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产生那么大的兴趣。虽然您只教了我一年半,但对我是多么重要,值得回味一辈子。我有时禁不住在想,要是高中没有遇见您,我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特别是大学本科学了剧本创作,就不断深挖自己,认识自己,回忆过去,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高中的那一年半。我曾经也尝试过把那段时光写成剧本,但并不成功,大概是感触太深反而不能理性地跳出来去看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就处理不好。后来还是决定就让它保存在记忆里反而更美好。

乱七八糟地说了一大堆,最想说的还是看到魏老师在新教育上取得的成就,我是由衷地开心。魏老师永远是我的榜样,我一直记得您对我说过的话,会不断反省,保持最真实的自己,您的存在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最无私的老师和理想。如果您没有收到或看到这封邮件,这番比较混乱的话就当是对我自己说的吧。对魏老师长期的感激感谢与想念总是需要表达出来的。

最后再次祝魏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

2011.9.10

 

我写过一本叫《冬去春又来》的小书,真实地记录了那段教学生涯的种种挫折,以及我内心的隐秘的痛苦。

我在高中数年的执教生涯中,以知识水平而言,盐外这批学生是最低的。但是,我和这批学生真正地共同生活过。共同生活意味着,我们固然有激烈的冲突,有误解,但大家彼此相爱而不冷漠。所以离开课堂这么久,收到最多的邮件仍然是盐外的。【虽然,在盐外,我相信自己影响的,也仍然只是部分人,因为我缺乏足够的成熟】

我曾经以为,我在每个学生生日那天精选挑选图书给他们,仍然没能养成他们的阅读习惯,但有学生在博客中写道:

 

至今我也继续着他让我每天读半小时书的习惯,因为我知道,每天的半小时,也许是一生辉煌的一块块基石。

 

我曾经很为私立学校的这些学生家里太有钱而担心,但最近,一位学生发邮件给我(他父亲建了一个数字产业园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和您说这么多其实挺浪费您的时间的,只是看到您的微博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咱们高中时候那样的来信。您是一个很好倾听者,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写很多的东西,您都能最透彻的看到我们的内心,给我们做出最正确的指导。所以多年以后的今天,还是找上您来倾诉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如果我跟身边这些人说这些情况,他们总会以一种看待富二代的眼光来看我。其实我真的有时候好想呐喊:我不是富二代。那个名词不属于我,一直以来,我都过着拮据的生活,虽然我不用为生存发愁、担忧。但是我确实也没有多余能用来砸人的闲钱。我知道您不会这样看,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在您的眼里,我们只是您的学生,对吧?

 

许多时候,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个失败者。但上帝是公平的,所有的播种,总会在某一天你回头的时候,开出一朵朵的花儿来,只是你现在未必知道,甚至未必相信。

 

2

 

在整个求学生涯中,我都是那种典型的三好学生。

初三时,班主任王老师有一次兴发感动,在我的作文后面附了孟子一段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些话极大地激励了我,至今我对王老师心存感激。然而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个月后,我填了中师,自此与大学失之交臂,“大任”之类,遂成笑柄。这让王老师非常痛惜,他找我父亲希望家人能够改变主意,但最终我还是读了中师。

其实我知道,像许多老师一样,王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厌倦。工作繁重、地位低下、没有权势……这一切都深深地刺激了他。毕竟,在这个人情社会中,办事要靠关系,弄钱不能靠工资,而人的尊严,在很大程度上又被别人用权势与财富来衡量。再加上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并不容易管理,凡此种种,极易加深一个教师的挫折感。看到他的得意门生也要重蹈覆辙,怎么会不焦虑呢?

我无可挽回地成为一名教师。有几年随波逐流,经常通宵打麻将,输光所有工资,或饮酒作乐,空酒瓶要用板车来拉。有几年又不甘堕落,继续深造读教育学院,再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自己适应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并成为优秀者。但,也仅此而已。非但仅此而已,身为优秀者,还会滋长相应的骄傲自得,觉得自己的一生,可以这样过下去的。

但是盐外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甚至它让我觉得,这是我职业生涯的真正开端。在这里,我开始真正地学习爱、信任、倾听、理解……这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难以理解的。

再后来,我无数次地想起王老师所说的“大任”。我渐渐地有些明白,是我理解错了,王老师也理解错了。当我选择了中师,上天已经将一份“大任”落到我身上,只是我还是个至尊宝,或许给我三颗痣的,就是盐外的这批学生。这些年的“苦”、“劳”、“饿”、“空”,或许正是上天对我的成全,想要“曾益其所不能”。

我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给学生三样东西:爱、知识以及方向感。

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给予,因为我们的篮子空空。除非我们自身拥有爱,除非我们自身拥有知识,尤其是,除非我们自身拥有坚定的方向感,学生才能拥有这一切。否则,我们的一生就是逃避者的一生,逃避这份“大任”,也逃避自身的存在,并因此,无法拥有自由与尊严。

又是一年教师节,奖金也好,学生的贺卡也好,永远都是额外的奖赏。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思考,作为一个教师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永恒的意义感,必须为自己找到确定的方向,然后,守住自己的教室,与学生一起,在爱与真理的道路上,渐行渐深。

那些浮世的喧嚣与荣华,不可能跟你带来真正深沉的幸福。那只是丧失了爱与真理者基于恐惧的一种渴望。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懂我的话,但我相信总有人能够听懂。

此文,愿特别地赠送给那些刚刚踏入教师行列,尚在迷茫中的青年教师。或许你们终有一天会明白,但我希望这一天早一些,再早一些。

【因为生病,我无法铺列开来详细地表达我对这个主题的深刻体会,但是我相信,大家会意会】

2011910日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