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岁月的边上(461-480)
(2011-07-27 07:08: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综合评论 |
写在岁月的边上(461-480)
文/魏智渊
微博地址:http://t.qq.com/weizhiyuan6503
461
【晨读《圆善论》有感】沉沦,往往是本心的丧失,本心犹如金蝉脱壳从形式中滑脱,此之谓迷失。显现,即本心径由诗与思于生命中直观(浑然无碍地)呈现。
由迷而悟是一种生命在场的体认,这必然涉及到汇聚,通过汇聚不断地回归本源【本质、本真、本心】并持守之,“操则存,舍则亡。”
462
每年,或许你都读过不少书,其中有些书还觉得很有趣,或很有启发。但是,检点这一年,决定你的精神及专业深度的书究竟有没有?这是关键。你的精神发育史,将只是少数书与你的存在进行对话而形成的连续的精神画面。
我有数年,竟至于没有,最近几年,每年颇有两三本,已经觉得欣慰。
463
世说新语伤逝篇云,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我辈”之失,在于困于情。而忘情并非无情,而是不粘于情,不让情遮蔽了真正的判断。或许在极高处【圣人】,理智与情感是同一件事,人生方自由无碍。
圣人或为虚设,我辈须淡定,少虚妄脆弱之情绪,涵刚健沛然之情感。
464
无兴发感动,岂是人类?但动辄感动得一塌糊涂,岂堪信任?因为这类人,易受迷惑,易为外在之刺激所蒙蔽和随之舞动,而常缺乏坚定之核心。
培育根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场效应所挟裹,常能保持一份难得之清醒。此类人少矣。
465
【《圆善论》批注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在内不在外,有外患无内忧易亡,无外患亦有内忧易达。故外患是次,非必需;内忧是主,为根本。外患引发内忧易,无外患而持内忧难。优秀易而卓越难,往往在此。故生于忧患,重内忧也。进而论之,是将对立面纳入自身,于争斗中保持道之生机。
466
有些时候,人们很容易生产感动,然后在感动中产生虚假的彼此肯定及自我肯定。毕竟,感动容易,要做一件事做出品质困难。
感动久了,无论是感动者,或被感动者,都会形成感动依赖症,结果不但离品质远了,离事实,甚至离真诚也越来越远了:日渐拥有真诚的“感觉”,而未拥有真诚之行动。
467
罕台总是朴素而宁静的。朋友依次而来,只有最朴素的饭菜【甚至是剩菜】,以及简洁的问候。之后,便是各人忙各人的事务。
这就是研究中心的风格,曾被某些人诟病为冷漠的风格,不在人际交往上耗费过多光阴的风格。开始,或不适应,久之,或许会喜欢上。
468
哲学研习是一种有益的思之训练。常人思索日常之种种事务,常陷溺其中而不能超拔出来,这是思维的片面所造成的“执”。而哲学训练,可以不断地帮你“去执”,使你专注于事务而不粘于事务【或具体知识】,得以居高临下,出入无碍。近一两年,我于此屡屡受益。
469
我们和爱因斯坦热爱真理之心是相同的吗?
当然不相同。因为热爱不仅仅是一种朦胧的意愿,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了认知力,以及伴随认知而日渐深邃之情感。
所以同样热爱,有真热爱与假热爱之分,假热爱是言辞之热爱而非行为之热爱。同是真热爱,也有广狭厚薄之分,岂可抹平?
470
爱、信任之类,都既是姿态又是能力,不可混淆。也因此,爱和信任,都需要无止境的学习。这种学习,既是为学,即要有爱或信任之知识或能力,又是为道,既要不断地澄明自身以避免遮蔽。
因此,爱或信任,都是需要终生予以持守和发展。“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471
许多时候,急切地希望别人说“我爱【信任】你”,乃是源于我们内心之恐惧。渴求外部肯定,源于对自我力量的不信任,而忘记了根本之肯定乃是自我肯定。
敢于失去,才能真正得到;能承受孤独,始有真正的朋友;那些没有恨过的人,永远不会懂得爱;无原则讲究宽容的人,不要和他接近。
472
这些年,亲历或见闻了一些议事决策组织悖离初衷,将民主决策变成了单纯的投票,最终造成了一些荒谬的结果甚至使自身遭遇解体。所以网师议事会,实际上是在这些教训的基础上的继续探索。
我认为关键不是投票,投票只是最终结果的体现。那么,网师议事会如何避免蹈覆辙?关键在哪里?
473
人必须为自身树立一绝对神圣之物,它超越我们的心灵,但又被放置入我们的心灵之中。这神圣之物可能是:上帝、道德律令、某种理想、显现于共同体中的某种崇高精神……
因为神圣之物的树立或曰存在,人必须谦卑。人以自己的言行将神圣召回自身或显现出来,神圣者乃是神圣本身,人的意义即寓于此召回中,此即“人能弘道,道亦弘人”。
有人不断地言说神圣,企图借神圣的言辞来使渺小之自己变得高大,甚至变成“神圣者”,这是一种僭越。这种欲望一日不根除,神圣便一日不在场。
努力地让自己变成倾听者,倾听神圣,并让神圣径由自己的言行,将真理一次次地说出。
474
《大话西游》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语言风格:寓庄于谐,通过消解崇高、爱情、义气来显现崇高、爱情、义气;语言的反讽构成张力,与当代大陆话语的二重性相对应【有CCTV,就会有对CCTV的消解】;与现代人心理的二重性异质同构。
475
消费者姿态代替了学习者姿态,是目前学习的一大特征。前者要求知识服务和取悦于己并有当下实用之效果,催生了大量速成图书以及“大师”讲座满天飞的现象。后者要求以虔诚律己之态度挑战经典和谋求知识与存在之不同层次的深刻打通,因其难而从者寥寥。
476
你是否是学习者姿态?请自问:
1、每年是否有三两本经典,各啃读过三五遍?
2、啃读过后,书上是否留下学习的痕迹,满满地勾划与批注?
3、啃读时,是否经常与自己的存在体验【从深层的存在之思,到各种职业实践】共鸣、联想、生发?
4、是否自觉地运用重点啃读过的经典中的语言?
477
偶读到陈宁在《风格练习》中说:“飘泊的行旅生活其一好处,是让旅人明白,许多物事始终只是身外物,犯不着囤积成包袱。试过几趟越洋搬家,当能体会每次打包行囊的痛苦,到最后自会迫得人轻盈上路。”
深以为然。
甚至,连书也是负担,更多的东西,包括住房,哪有“非有不可”的道理?
478
金盏菊:明天就要举行新级部的第一次会议,可是级部名字还没想好。今天晚上终突发灵感想起用“新心”二字,体现“新教育与心教育之精神”,窃喜。想从群里发给魏老师,反复斟酌字句,犹豫发还是不发,终于下定决心,食指一点。老天!竟然是群发!惊出身汗!幸得小米老师黄小娟老师鼓励,谢谢。
对话:无论对于级部还是班级,要高度重视命名问题。命名所体现出来的对教育的理解,命名中所蕴含的方向,命名所显现的团队的精神气质……这一切,都将在以后不断的阐释与弘扬中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如何命名,要发动团队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本身是对团队精神及方向的讨论,意义重大。
479
不断地有人和我交流新教育【网师中有不少校长或中层】,大家对新教育尚停留于儿童课程层面,停留于浪漫、柔性的层面。
儿童课程只是个序幕,更本质的新教育,深邃、刚健而精进,有着明确的文化追求,只是,在泥沙俱下中隐而不显。但随着网师及新教育小学的发展,必将在岁月深处显现出来。
玲子老师对话:魏老师是否发现,新教育的讲述充斥着空洞的浪漫和自我陶醉。
回复:要防止新教育在自己的身上“失魂落魄”。当儿童课程带来的师生间的润泽被无限地夸大,我们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消解掉了深入本质的力量,尤其是因儿童课程不断获得外部表扬的时候。网师中的学员,包括榜样学员,能不警惕?
480
我们都是普通人,是无权者,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转播,转播,不断地转播……或许,微弱的力量,也有可能汇成强大的洪流,从而让死者稍感安息,让生者稍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