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园里的灭绝师太

(2010-12-16 14:53:27)
标签:

教育

灭绝师太

应试教育

分类: 综合评论

第四期:校园里的灭绝师太

文/魏智渊

灭绝师太是《倚天屠龙记》中一等一的人物儿,虽然出场不多,但给人留下的印象极深。

她的人生理想有二:第一是逐走鞑子,光复汉家山河;第二是峨嵋派武功领袖群伦,盖过少林、武当,成为中原武林中的第一门派。这第一条,是宏大叙事,是各门各派的“共同理想”;第二条,才是职业叙事,所谓领袖群伦,无非是争夺那面江湖上的“流动红旗”。

江湖之上人才辈出,尤其是少林武当。少林有四大神僧,个个都是奥赛背景;武当也有七位追风少年,更兼有张三丰这样经验丰富的教练;就连魔教,也是补习班里拼出来的,获奖证书一大堆;峨嵋门下,人才并非济济,灭绝师太何以有如此雄心气魄?

灭绝师太的法宝,俱在“灭绝”二字。

“灭绝”有两层含义:一是凡是妨碍实现目标的自身弱点,必定灭之绝之,毫不手软;二是凡是峨嵋派的仇敌,或阻挡峨嵋派崛起的对手,必定灭之绝之。前一层是对己而言,后一层是对敌而言。

“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历来是江湖成功学的不二法门。要在竞争激烈的江湖世界里出人头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剪除人生“不必要”的纠缠,将所有精力聚焦于某一点上。江湖上许多狠角色,就是靠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臻于一流境界的。像张无忌这样的角色,之所以也成为一教之主,一半靠的是血统(黑白两道都有极硬的靠山,又有好脸蛋),一半靠的是奇遇(例如在白猿肚子里发现标准答案这样的小概率事件);纵然如此,最终还不是输给了真正的狠角色朱元璋被淘汰出局?再看看当下,许多江湖上横杀出的速成名校,哪个不是靠这种残酷的准军事化训练?因此江湖里那些喜欢读课外书的,沉溺于琴棋书画个人爱好之中的,热衷于与师妹谈恋爱的,大半都难以练成绝世武功。

灭绝师太是个人奋斗的典型,她治班甚是严厉,深知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学生来说,早恋问题是影响学业成就的首要因素,是以在处理三好学生纪晓芙同学恋爱问题的时候痛下杀手。基于这个教训,又将周芷若对张无忌的感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灭绝师太道:“你跪在地下,罚个重誓。”周芷若依言跪下,不知怎样说才好。灭绝师太道:“你这样说:小女子周芷若对天盟誓,日后我若对魔教教主张无忌这淫徒心存爱慕,倘若和他结成夫妇,我亲身父母死在地下,尸骨不得安稳;我师父灭绝师太必成厉鬼,令我一生日夜不安,我若和他生下儿女,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

灭绝师太此招甚为毒辣,等于彻底地断绝了周芷若与张无忌之间关系发展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她还老谋深算:

灭绝师太道:为师要你接任掌门,实有深意。我此番落入奸徒手中,一世英名,付与流水,实也不愿再生出此塔。那姓张的淫徒对你心存歹意,决不致害你性命,你可和他虚与委蛇,乘机夺去倚天剑。那屠龙刀是在他义父恶贼谢逊手中。这小子无论如何不肯吐露谢逊的所在,但天下却有一人能叫他去取得此刀。周芷若知道师父说的乃是自己,又惊又羞,又喜又怕。灭绝师太道:这个人,那就是你了。我要你以美色相诱而取得宝刀宝剑,原非侠义之人份所当为。但成大事者不顾小节。……说到这里,突然间站起身来,双膝跪下,向周芷若拜了下去。

毒咒、传钵、跪求,三招下来,周芷若的人生命运就这样写就了。“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一个美丽善良,情深意长的周芷若不见了,一个霸道暴虐,权力欲强的周芷若诞生了,再也无法修改。

每一所学校里,都有一批手持“倚天剑”的“灭绝师太”型的老师。她们往往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严厉而敬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们打击早恋,没收课外书,灭绝“有害学习”的个人兴趣,剪除一切不合应试的“多余的东西”,热衷于竞争并努力在竞争中获胜。她们重视外在荣誉,分厘必争,哪怕是一面关于卫生的流动红旗。更有甚者,为了班级能够胜出而不择手段。在时下中国社会这个江湖世界里,她们赢得了校长和家长的极大支持。在她们看来,幸福不在于当下,而永远在于未来。她们所谓的幸福,不是“花自绽放云自卷”的幸福,而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人上人”的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加爵们的悲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巡回演出的。

灭绝师太是赫赫有名的正义之士,而许多灭绝师太型的老师,也是极具敬业精神的老师,为什么最终培养出来的,却只是周芷若一样的应试高手,或者是马加爵这样的病人?其根本原因在于,无论灭绝师太们怎样声称是为了周芷若们好,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他们本质上是以人为手段,而不是以人为目的的。对于灭绝师太来说,目的是什么?是抽象的“正义”,是江湖的“天理”,是峨嵋派的“领袖群伦”,是鲜血染成的“流动红旗”。因此,打死纪晓芙,才丝毫引不起她的内疚,反而增加了她的“高大形象”,因为她的目的是维护所谓的“理”,所谓的“正义”。在她看来,这也是对纪晓芙的成全,因为纪晓芙也好,甚至灭绝师太本人也好,无非是达到某种抽象目的的手段而已。同样,对于许多灭绝师太型的老师来说,目的是什么?是分数这个“硬道理”,是高考上线人数,是人上人,是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这种目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在这个功利主义时代尤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种价值观与群众背景,是灭绝师太们的精神支柱和成就感源泉,也是她们“灭绝”手段的合法性基础。

如果人只是手段,那就意味着人身上存在着许多不合乎目的的东西,有可能妨害达成目的的东西,“存天理,灭人欲”,便成为必然的逻辑结论。所以纪晓芙喜欢杨逍,周芷若喜欢张无忌,学生喜欢读课外书,有各种各样的业余爱好,都不合“目的”,因此都要加以限制甚至灭绝。看看我们周围,充斥着多少形形色色的牺牲与被牺牲?为了许诺中的黄金般的未来,孩子们得牺牲现在的许多幸福,为了班级的名次,那些成绩差的学生需要牺牲自己的自尊。同样地,为了学校荣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必须大量地牺牲个人时间和压缩个人生活空间。层层牺牲之中,是学生的工具化和沙漠化,而在学生日益工具化的背后,是日益工具化沙漠化的教师。我经常想,下班以后的灭绝师太,靠什么来度过漫漫长夜呢?

因此应试时代的最大悲剧,是整个教育价值观的扭曲和非人化。

相反,如果人是目的,那么必定导向慈悲,导向对人的丰富性的尊重与敬畏――“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之源”(罗素语),所有的一切,包括正义本身,都只是达到人的幸福的途径。张翠山带着殷素素回到武当山,心怕恩师张三丰责怪,结果张三丰捋须一笑:

“那有什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对于张三丰来说,人是目的,不是符号,不存在抽象的正义与邪恶,正邪都是教化出来的,这是何等的通脱达观?如果灭绝师太们能够真正地意识到,每一朵花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境遇、宿命与芬芳,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个外在的目的而将千姿百态的花按照一个模子修剪,而是为了帮助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怒放。即使外面仍然是霜冻严寒,但至少,一个好的老师,会在一片病梅夭梅的氛围中,给学生多一点可能性。

灭绝师太最终死得大义凛然,但峨嵋派在短暂的所谓风光之后,终于变得凋敝不堪。更多的灭绝师太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变得更为慈悲,并和弟子们一起朝向幸福完整呢?

 

(已经发表于《教师博览》原创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