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震求生法

(2008-05-19 23:22:16)
标签:

地震求生法

地震

徐侠客

原创

杂谈

教育

分类: 晨思录

今天举国为四川大地震死难者哀悼。

我们也许逃不过天灾,但可以学会避开死神。

这个时候当然也是进行地震知识教育和地震求教育的良机。我惊讶地发现,一些所谓的常识并不可靠,比如电视台介绍的躲在桌子下和床下的做法,基本是谬误;而事先准备水和粮食的做法虽然正确,但总有些一厢情愿,或者说不切实际。

遭遇地震,首要是求生,自保自救,其余都是锦上添花。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也许逃不过天灾,但可以学会避开死神。这方面日本是我们的老师,日本不时发生地震,虽未能预报,但大型建筑物、交通工具都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故能减少伤亡。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地震求生法可以用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避死地,入生门,地震求生法:

1.     在户外,应迅速远离高楼大厦,跑到空地或空旷地。而且要蹲下来,站着容易失去重心。切记不可躲到山洞,隧道之类的地方,因为地震引发的塴方,山泥倾泻可能会封洞,是死路一条。

2.     在室内,若不能迅速离开室内到户外,地震时可躲床边、桌边,身体须低于桌、床的高位,即便房屋倒塴,也会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安全存活区。钻到桌子底下等避震办法,根本就是错误的!!!不要站在窗旁试图求救,因为窗框不够结实而玻璃容易震碎。

3.     在人群密集的公众场合,首先要镇定,避免被惊慌失措的人群推挤践踏造成伤害,应先就地避难。待地震过后再经由太平门和楼梯依次离开。

4.       如在室内停车场,如无法逃离,可以躲在邻近的两车之间。经验表明,留在车内的死亡率是极高的。

5.       若在高楼之内,应躲进室内空间最窄小的框架结构之内,通常是洗手间和厨房,尽可能远离玻璃和镜子。电梯槽通常有全楼最坚固的框架结构,有心之人平时应留心那里是安全系数最高的空间。不应选择逃楼(那是自杀),不应在剧震时匆忙逃离。

6.       地震时,若在海边应尽快离开海岸线,向高处逃生,因为地震极可能引发海啸。

7.       地震时,若正在开车,发现车身剧烈摇晃,应慢慢减低车速,然后向空旷的路边停靠,观察路面情况再定去向。

8.       地震时,在迅速离开相对危险的死地的同时,顺手拿上一些水食品衣物会提高生存的机会。但千万不要因为取水、取食物取财物而重新进入危险地带。

逃不过天灾,也要避开死神。避开死神的方法有迹可寻,让我们把地震求生法教育我们的孩子,转告我们的朋友,广而告之国人,让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多一线生机。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

天佑中华

没有反思,没有教育,没有汲取教训,我们或者我们的下一代难保不会重复今天的悲剧。事实上,从唐山大地震到四川大地震,悲剧在重演。为了避免悲剧的的重演,我们要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现实是最好的教材,讨论是最好的施教。汶川大地震在震动,震,感动,感悟之余,可以启发孩子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友情,明辨是非,激扬危难之际同胞相互支持的正气,粪土大限来时夫妻各自逃命的陋习,鼓励孩子尽自己能力捐款,体现爱心。儿子几乎倾其所有捐出他所有省吃俭用省下的零用钱,令我也有些许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