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90后北漂族技校生校园 |
分类: 青年·情感 |
《苏州日报》
2013年3月23日刊
------
文/王者清风
我表弟93年出生,是个标准的90后,喜欢郑源等我没怎么听过的音乐,网络上从名字到头像到内容,一色非主流,还带着淡淡的忧伤。今年6月份就要技校毕业,学的是高级电工。虽然有点痞子气,但在我这大哥面前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从不顶嘴不生气,即便这样我们在他择业问题上也很难达成一致,于是就有了这段苦逼的北漂经历。
技校都承诺“毕业包分配”,我弟入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在去年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有招聘会把他招走了,是北京的某个小煤矿,号称国企下属。之前他说要去富士康,被我阻止了,我想让他走职业化道路,有技术含量稳定一点。后来去北京的时候,压根没跟我商量就走了。一个月后向我借钱,才知道这家伙已经跑北京上班了。
打电话询问他上班的情况,直说是很好培训着呢,就是还没发工资。我说那就好好干吧,离家远好好照顾自己。之后的几个月除了借钱,再没跟我提过工作,我心想既然是国企自然不错。后来聊天视频,看见破旧的宿舍,心想什么国企能这么穷。再打电话,问起这事儿才知就一烂地儿,追问为啥当时毫不犹豫,回答就三个字——在北京。
北京的吸引力是大,但北漂经历留给他的“伤痛”也不小。
同去的还有两个同学,前半个月就是培训,后来开始上岗。本来是电工,下井之后才发现还得干一线采工,累得要死。刚去北京的新鲜感还没过,以为北京总会有他们的一片天地。可累了半个多月之后发现,他们的天地就是头顶上这片灰蒙蒙的天,除了下井上班、上井睡觉,再没什么活动了。
每个月要上满26个班才有绩效,根本就没有出去逛逛的空闲,于是工作了三个月他都没去过天安门。工作满月,工资发不了;第二个月满,还没发工资;第三个月,开始了“逃跑计划”。年底他们买好回家的票,等着发工资,公司一拖再拖,光退换票就去办了三次。公司为了留住人只发了一半的工资,三个月拿了1600,剩下的两个人更惨,一个因为少上一个班发了800,一个由于请假太多一分没得。
发了工资的当天就拿着票直奔北京西,第二天中午的火车,可他们等不及了要“逃走”回家,谁也没告诉就离开了。当天买了一些回家的行头,晚上存了包,找了个袋子铺地就睡着了,地板还算暖和,因为西站用的是地暖。一晚上参观他们的人无数,第二天一盒泡面后头也不回地上了火车。
卷发风衣高筒靴回来后,开始喜欢上所有带“北京”字样的影视和音乐,《北京青年》、《北京爱情故事》、甚至还有汪峰的《北京北京》,欣赏中还带着忧伤和回忆,很有北漂范儿。听了他的传奇后,我关切地问:“孩子,年后还去那国企吗?”弟终于歇斯底里了:“他妈的,才发老子一个月工资,天安门都没去过…”我安慰道:“弟,别伤心,你借我的钱不用还了。”这家伙还来劲了:“我肯定会还的,你等着。”
年后给他找了份稳定又对口的工作,没想到他说太不自由,自己要和别人一起在本地打拼,“开创一番事业”,拦不住随他去吧,毕竟也是一个有着“北漂”烙印的人。
前一篇:偶遇“政协委员”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