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都市白领大学生卖猪肉教育 |
分类: 杂文·评论 |
文/王者清风
据《温州都市报》报道,近日50多个大学毕业生一起来上海卖猪肉,卖的还是比普通猪肉贵了近一倍的“土猪”。昨天,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陈生领衔的
“大学生猪肉倌”正式在上海12个菜市场里亮相。据悉,他们中一线“猪肉倌”的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管理层更有10万元以上年薪,这一薪酬与办公室里的白领不相上下。
在十年前,有个北大高材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卖猪肉,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那时候人们纷纷在说“大材小用”“北大也不过如此”等,悲观论调居多。十年后的今天,当另一群大学生再去卖猪肉时,人们开始淡然和佩服了。这淡然和佩服,一方面来自于人们就业观的转变,另一方面来自于这群大学生带来的不一样的卖肉模式。
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一职难求,好职更是难找。当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体制里”、“编制内”、大企业钻时,能够选择从事卖猪肉这样不入流的工作,实属难得。职业的选择本来就应该这样,上大学是为了锻炼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增加砝码。大学毕业生应该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理性看待和选择职业。
从这群大学生选择买猪肉,这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市场情况的一次创业。设计品牌、卖“土猪”走高端路线、把饲养者作为员工整合产业链、统一市场价格、开设“屠夫学校”、统一店面布局和着装……这显然不是一般卖猪肉的小摊,它的管理体制是完善的,产业链是健全的,营销模式是规范的。
其实,这些都是大学课本上传授的内容,他们只是更好地应用了,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钞票。这样的机会现实中并不缺乏,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我们的学识也足够,但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却很少。这是大学生卖肉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也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做好做不好之别。做得好,卖猪肉又如何,不是一样可以叫板都市小白领吗?
后一篇:“每天千元租男友”白领恐归猛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