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更重要同时家长马路边于长教育 |
分类: 杂文·评论 |
文/王者清风
11月20日,8位官员因“男童垃圾箱内闷死事件”被处理,然而5个鲜活的生命却再也无法挽回,留给孩子的家庭永远抹不去的痛,也给整个社会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反思。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这些未成年人健康和安全的层层保障,却在层层的失职和失误中,“漏掉”了孩子的生命。
这5个孩子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9岁,他们流浪街头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因厌学而离家出走,并且不是第一次了。这次离家已经三个星期多,直到孩子出事才知道了孩子的下落。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却长期流浪在街头,这是家长和学校的严重失职。
在变成“流浪儿童”之前,他们曾经还是“留守儿童”。三番五次的离家流浪,一次次“逮”回来,再一次次“逼”走。作为曾经的或者是现在的留守儿童,他们在物质上尽管并不充裕,但真正缺乏的是关注和关心。家长和学校应该试着去理解和引导,给他们阳光,让他们有个快乐正常的童年,而不是充满了孤独流浪的灰暗记忆。
这不是“三毛流浪记”的时代,即使失去了家庭和学校第一层保障,我们的孩子也还不至于长期流浪于街头,我们有专门的流浪儿童收容和救助机构,我们还有社会的功德和爱心,然而这一切都失效了。在长达半个月多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被任何救助机构救助;很多人看到了他们在工地上搭帐篷过夜,也有人看到了他们在菜市场寻找食物,但也只是“看到了”而已。
最后的保障也没能“兜住”孩子的生命,只留下了马路边的垃圾箱让流浪的儿童容身,面对我们“日益健全的社会管理、救助体系”和“不断提升的公民道德素质”,这是多么凄惨和讽刺的一件事情啊。该反省的不只是毕节市,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救助体系都应该去反省。我们并不缺这方面的制度和设施,关键是有没有真正去关注落实。
同时,我认为政府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应该向社会公开电话,并且像110一样去做宣传,使人们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及时有处反映汇报,让社会这张大网能够“兜住”所有流浪无助的未成年人。
“事前的关注”往往比“事后的关心”更重要更有效,他们的生命我们虽然未能挽留,但还有很多“躲在垃圾箱里的孩子”,他们或者留守或者流浪,他们的生活更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