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分类: 杂文·评论 |
文/王者清风
近日,一段有关浙江瑞安塘下中学男生偷窥偷拍女生洗澡,引发学生群殴偷窥男的消息和视频在网上疯传。有人传校方知道偷窥者父亲为人大代表后,骂女生不检点;有人传“人大代表”打了学生2巴掌或10巴掌甚至20巴掌;还有人在网上发帖悬赏人肉“人大代表”,甚至还有人传学生群殴老师。昨日,被网传“人大代表”的池仁春报警喊冤,称儿子无辜挨了两顿打,自己还被网友们“污蔑”。(新华网
这个事件看起来很乱,但仔细梳理一下,也并非网传的那么复杂:有高一男生偷窥并拍摄高二女生宿舍洗澡。第二天,高二的女生找这些男生讨说法,双方发生了对骂。于是高二男生群殴这几个高一男生出气,池同学是去劝架,态度比较冲,结果被当成偷窥者暴打。被打之后,他回去告诉了父亲,其父认为只是小打小闹,让其回学校,结果再次被群殴。得知其父曾为“人大代表”之后,就有了网上众多的段子。
这只是一起校园偷窥事件,本牵扯不了那么多是非关系,只要学校处理得当,对这些偷窥的男生给予警告和惩罚,也就不会把事情闹得如此之大。然而,在整个事件中,从偷窥到互骂到群殴,学校作为管理者始终没能很好地去处理,这是学校的失职。
至于“我爸是人大代表”的说法,则纯属网络讹传。也正是这么一句“我爸是人大代表”触动了人们的神经,事情越传越大,沸沸扬扬。从“我爸是李刚”之后,每次“我爸是××”的出现都会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有些是属实的,也有很多是某些人故意讹传。人们之所会对这样的句式如此敏感,是出于人们对官民不平等的一种警觉,社会上有这样的现实事例,人们敏感可以理解,应该受到谴责的是那些造谣者和不负责任的媒体人。
再者,这些中学生遇到事情不分青红皂白就群殴同学,这绝非什么好现象,为什么不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偏偏要使用暴力呢?这值得我们去思考,校园暴力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