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分类: 杂文·评论 |
美女“约会体”公益宣传为啥走红?
文/王者清风
8月19日,成都中心城区一些马路边出现特别的女生“约会体”文明劝导公益宣传牌,一亮相就引起了各界关注。首批投入的“约会体”有51个,由各行各业的10位美女口述自己不喜欢和什么样的男生约会来提倡大家讲文明。(新华网 8月21日)
“我叫汪晓笛,我是一名淘宝店主,我不跟赤膊上街的男生约会。”“我叫钟美蕙,我是一名护士,我不跟随地吐痰的男生约会!”“我叫姒妃,我是一名艺人,我不跟损坏公物的男生约会!”……一张大幅海报、一名妙龄女子、一段带有调侃意味的文明行为劝导语。以“我叫……,我是一名……,我不跟……的男生约会”为语言格式,劝导市民远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物、赤膊上街等不文明行为,新颖的劝导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成都从来就不缺这样的创意,约半个月前,成都出现了微博体“亲”字头交通安全提示牌,其带来的讨论仍未消散。而今,“约会体”文明劝导公益宣传牌又在成都亮相。无论“亲”字头微博体,还是文明劝导的“约会体”,无疑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那么,为何这样的公益广告宣传能走红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在提示用语方面不断改进,个性且能吸引人眼球。这是一件好事,比起“严禁横穿马路”、“禁止随地吐痰”、“不准损坏公物”等命令性的硬邦邦的词句来,无疑是一种进步。
第二,显得亲切,具有调侃意味,更容易让人接受。正如一位市民所说:“这种新颖的方式实在太惊艳了。看到这样的‘约会体’,谁还会去破坏城市文明?”这对策划方而言不仅是一种创新,对自身和市民更是一种理念上的变化。
第三,把“美女效应”用在公益广告上,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现在的社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聚集“人气”,个性化是博人眼球的关键,但是如果个性之中还能有美女出现,那么吸引人的程度会加倍。广告公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并且把“美女效应”用于正面的宣传,这样便会事半功倍,走红也没什么奇怪。
第四,宣传文明礼貌,人们愿意接受并宣传这样的个性广告。比起刻板的公益广告或警示标语,这样的文明宣传更能起到效果,在倡导文明的今天,人们愿意去接受并宣传这样的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但是这盏灯未必要太费电,在形式和内容在作出一定的修改,不仅能“节能”还能变得更亮。成都的做法虽有作秀之嫌,更不尽善尽美,但其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另附其他宣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