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孔融有关的几个成语

(2009-05-19 09:40:20)
标签:

论盛孝章书

孔融

推梨让枣

想当然

巢倾卵覆

不胫而走

杂谈

大家对孔融一定不陌生,《三字经》里说“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的故事一般在我们跟孔融差不多年纪的时候就听说过了,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尽管有人评论孔融“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我在我孩子跟孔融年纪差不多的时候,就跟她讲推梨让枣的故事,看惯了日本动画片、习惯了脑筋急转弯的她,总是歪着脑袋说:“那个梨是烂的吧?那些枣一定长了虫子!要不就是正好他牙疼!”,这一点儿出乎我的意料,一点儿不像我们那个时候,每一次听这个故事都暗暗下决心要做孔融那样的人。那么,孔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孔融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文学色彩、极具个性。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为“建安七子”之一,也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只选择跟孔融有关的几个成语,讲一下它们的具体出处。

1,  “推梨让枣”:

汉末,孔融排行老六,那一年他四岁,他爸爸去莱阳出差(我让去的),带回来几个梨子,弟兄几个在那里吃梨,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吃,大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南朝,梁,王泰,他爸爸去沧州出差(也是我让去的),带回来一些金丝小枣,那一天他奶奶拿出枣子和京东板栗撒在床上让还在幼年的侄孙们吃,小家伙儿们你争我夺地争相抢食,王泰却在一边不去争抢,大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取,自当得赐。”
   2
,“不胫而走”:

     出自孔融的著作《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踁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踁,同“胫”,小腿。后以“不胫而走”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
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也简称“岁月如流”:

    也出自孔融的著作《论盛孝章书》。意思是感叹岁月永不停留,时间象流水一样飞逝。

4,“想当然”:

“想当然”是正经八百的有着历史出处的成语,完全可以跟“莫须有”“一字师”“执牛耳”之类的平起平坐。

汉末三国时期,公元203年的第一场雪,比202年来的早一些。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攻取了袁绍的老巢邺城,年轻的曹丕看上了袁熙貌美的妻子甄氏,就私自纳娶了甄氏。孔融觉得不合适,就给曹操发了个短信,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一看这个短信感觉很尴尬,也很生气。可是拿着手机看了好几遍,就是不明白啊。心里琢磨,我也是个饱读诗书的呀,这个典故怎么就不知道出处呢?又借时光隧道跑到N多年以后,翻阅《二十四史》,甚至把个《封神演义》都看了个滚瓜烂熟,也没有发现这个情节。曹操是个勤奋好学的,尽管感觉这十个字很别扭,还是硬着头皮给孔融发短信问出自什么经典。孔融的回复如下:“以今度之,想当然耳。”那意思就是说:“领导,冒号,我是从现在推测的过去,我猜想应该是这样的吧,”
   5
,“不可多得”:

出自孔融的《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曹操曾颁布招贤令,以广招天下人才。孔融先后向曹操推荐了祢衡和盛宪。“不可多得”即为孔融推荐弥衡的赞语。孔融和祢衡是有的一拼的,有时间再说他们两个的故事。
   6,
“巢倾卵覆”,也叫“巢倾卵破”,类似的还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因为“想当然”的事情当然让曹操很难堪,而且,孔融也有着文人特有的天真、傲气和不羁,文人与当权的政治家斗争,结果可想而知。话说那一日,孔融被曹操逮捕时,女儿7岁,儿子9岁,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下棋,见来使抓捕父亲,竟然安坐不动,继续下棋。左右就问了:“你爸爸都给抓起来了,你们怎么无动于衷?”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看到这里,我就发现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幼年的孔融不过是仁爱谦和,是一个好孩子而已,他的子辈却超出他很多,俨然有了一种超脱五行跳出三界的泰然洒脱和聪明睿智。但是呢,同时也流露出了历经沧桑之后的无奈和惆怅,真不愿意相信才几岁的孩子就说出这样的话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