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王铎书法的肤浅解读

(2008-06-03 16:07:53)
标签:

文化

休闲

艺术赏析

中国书法艺术

王铎

杨峰博客

分类: 墨澜札记

 

我对王铎书法的肤浅解读

            王铎书法作品(图片可点击放大,清晰浏览)

 

 我对王铎书法的肤浅解读

    近日,《建业》杂志编辑部约我写一些对王铎书法的鉴赏文字,与大家共赏,此乃好事;但笔者恐自身认识肤浅,亦引读往昔名家之评论,与大家解读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说起王铎,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代大家,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期著名书法家。在今天的河南孟津城北还有着一间王铎书法馆,占地颇大,笔者没有去过,属于道听途说;据墨友们说有九千平米,明清风格建筑;其馆内收藏的有王铎的书法真迹及石刻数百件,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龟龙馆帖》等多种传世碑帖。

    王铎一生,出入枢要,位尊爵贵。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谈起王铎的书法,眼下众多书界名家就会称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中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等。

    在我国书法史上,王铎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王铎的书法在清代就得到书画界的高度评价,近代书法家或书画家更是对其推崇备至。吴昌硕称赞王铎“文安(王铎谥号)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启功称赞王铎“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林散之称赞王铎“自唐怀素后第一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现任主席宋华平先生就是王铎书法的传承者,宋先生之书法作品亦可谓皆得王铎形神之精采。

    我的一位书画研究院的老师曾以王铎书法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较,说王铎的遒劲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王铎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

    曾经,我大学时期一起研习视觉传达的好友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解析”王铎的书法特点,也有一些新的感悟,现写来与大家分享。用今天平面构成的原理来欣赏王铎书法,发现其中也处处充斥着点、线、面的合理组合和比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里的“点”,我们可以看成王铎作品中单字的造型、大小的变化;单字不同大小、不同疏密构成的“点”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如王铎的诗稿书法等“雨夹雪”式的章法形式,大小差参,刚柔相济;在大量的立轴和横幅作品中则是通常以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通过“线”的方向,远近,大小,造型能产生给人们不同的感觉。例如徒手乱画的线富有个性,象征自由,曲线富有张力等。王铎作品中的“线”是单字上下组合而成的行,其每一行都极力摆动,左突右伸,似穿了线的珍珠随波摆动;而行与行之间也是有疏有密,有呼应有对比。在平面构成上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的空间相组合便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美。

    王铎作品中线条组合的衔接,是通过单字字型的大小和整字的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的,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首笔与末笔的轻重关系:一个字首笔重起,末笔便轻收;首笔轻起,末笔便重收,下一个字又承接这种轻重的规律,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对比的。其点画的形态是跳跃的,其长短、粗细、刚柔都有很大的反差,这些点线的组合又是左右支出、上下拉扯着,每个字的形象、每行的关系也都是充满对抗和冲突,使得书法的张力、运动的美感都在这力的冲突中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和强化。这种夸大和突出的表现力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速度更相契合,所以更容易引起人们心理共鸣而广受欢迎。

    王铎的书法也极富变化,其作品通篇气势贯畅,惊心动魄,给我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整体到单字,都动势十足。王铎书法中的“势”多体现在“动”态。如作品中大多数单字的底边都呈斜势,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加之横、竖等笔画的倾斜则使单字产生了左倾或右倒的动势,而下一个字便会“接住”这个流淌下来的“势”,再用自身的摆动将其顺畅的传接到下一个字,如此连绵不断,如流水一般势不可挡。点、线、面的丰富使用,势的强化,动静的结合使王铎作品有如诗词的平仄韵律,抑扬顿挫。在每一幅书法的创作中,也都有着书法家的不同的情感的演变,“字为心画”,不同的心情形成不同的节奏,便有了不同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在王铎的作品中也体现着其情感的起伏而形成的风度和格调。世无完美之说,凡事也必有正反、阴阳。王铎作品中依然有一些微瑕之处。当代书法学者们大多认为王铎的书法得在势与笔力,而失在韵致。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及海外的书坛后来的发展都产生巨大影响,特别给东瀛(日本)书法影响颇深。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个叫“明清调”的派别。王铎的《拟山园帖》,曾轰动日本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甚至还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笔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铎书法在中国书法史后来的几百年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巨举足轻重;其书法作品的对外传播,也起到了弘扬中国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没。

   “二王仙去孟津王,三尺鲤鱼铎故乡;看罢琅华诸贴妙,至今翰墨醉扶桑!”这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参观王铎书法馆后作的一首诗词,现写来,权作本次肤浅之解读的结束语吧。

 

    乐天 杨峰

    2008年5月 于郑州清华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