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要赚钱,就得顺应主力投资风格转换!【狼啸】
狼啸极行
A股市场在震荡之中度过了2010年的上半年,基金业绩排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投研人员不稳定已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上半年涉及变更基金经理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46家,占到60家公司的76%,又一次掀起了人员变更的浪潮,记者发现,尤其是投研人员变动频繁的公司,基金业绩往往波动较大。如何抑制人员频繁变更,也成了基金公司最头疼的事。
在这次浪潮中,我们发现投研稳定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业绩增幅最大。其中规模较小、但近期业绩强劲提升的天弘基金表现最为明显,据悉,自从2009年中期至今,天弘基金无一位基金经理离职,且投研人员无一流出,不但如此,公司还引进多名投研人员,在目前动荡的基金业可谓一枝独秀。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有关机构对基金公司平均收益率排名和整体管理基金业绩分析数据显示,天弘基金排名大幅提升了将近40名,旗下天弘周期策略在上半年偏股型基金业绩中排名第16,成功晋级第一梯队。作为中小型基金公司,在艰难的2010年,能够有此发展,稳定的投研团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研究为核心,多种投资风格融合
上半年,市场行情变化快,板块转换的节奏也很快,如果以单一的投资风格作为投资的参考必然跟不上市场行情的转换,这一点在一些基金公司半年报中可以看出端倪。
就投资风格来看,在不同的市场形势下需要不同的投资策略:市场单边上扬会出现很多系统性机会,适合大块布局;市场震荡时会出现许多结构性机会,适合精选个股。团队的投资风格的单一化,不仅会降低能效最大化的发挥,而且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在以研究为基础的前提下,各种风格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也能随市场的变化对投资计划进行纠正和优化,进而使投资能效最大化。经过近期的调整后,大多基金已开始出现低位建仓和加仓动作。而投研人员构成的多元化是保证投资风格多元化的基础。基金公司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投研人员多元化下的融合是一重大课题。
投研团队建设是公司发展的先决条件
大规模的基金公司需要强大的团队来运作庞大的资金投资,那么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投研规模就不需要再壮大了么?答案是否定的。投研团队的规模构建不应受到公司规模的限制,而是应当未雨绸缪,走在公司发展前面,建设稳定的投研队伍,才是公司业绩成长和规模增长的基石。
通过对20家基金调查所知,天弘基金一直以来按照公司三到五年后的总体规模来构建投研团队,其以团队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驱动力,认为团队建设才是中小型基金发展的关键,只有团队壮大了,公司规模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以来公司团队规模建设马不停蹄,目前投研人员超过25名,这样的投研力量在同等规模的基金公司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已经足够支撑几百亿规模的投资运作。在夯实人员基础的同时,天弘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以研究为本,确保研究的结果顺畅应用到投资行为中去,投资的需求、行为和结构也能够反馈到研究中去,形成一个相互影响和转化的过程。
创造人尽其才的团队环境
由于薪酬和福利的限制,团队人员的稳定一直困扰着中小型基金公司。如何解决人员稳定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成长的一个关键点。
通过调查发现,天弘基金能够维持投研人才稳定,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投研各部门的工作以研究为基础,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氛围。研究员能与基金经理形成良好流畅的沟通,每个研究员都能和大家自由讨论,使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大程度上的被利用起来,形成了团队中只有岗位不同、没有职位高低、人能尽其才的融洽合作氛围。
点击进入: ★如何应对当前的反弹?【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