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教育局6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安全管理。通知强调:“要及时掌握了解学校及周边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对校园周边精神病人、失意、失败等群体要高度关注。”(4月7日《潇湘晨报》)
长沙市教育局此举无疑是针对最近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的一个积极回应,南平血案的惨状显然让平日里疏于安全防卫的各级学校得到了教育,于是乎各种事后防范措施也就应运而生,如加装高清探头、增加保卫人员等等,甚至于到如今长沙教育局要求学校走出校园将巡查领域扩大至校门之外的社会上,对失意、失败群体进行高度关注了。
但事后轰轰烈烈的补救措施却总也预防不了事故的再次发生,这恐怕已成举国之通病了,最明显的莫过于让我们纠结不已的煤矿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并不足以唤醒安保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良知,种种补救措施只是一种高调而浮华的宣示,一如曾经屡获嘉奖却爆出重大事故的王家岭煤矿。如同煤矿安全事故,震惊全国的南平血案究竟能够激起各级学校多少安全意识,这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而长沙教育局此次紧急通知中强调的对“失意、失败群体高度关注”的措施显然是对于问题和解决方式之间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直线思维。郑民生案例似乎让各级学校对于失意、失败群体颇有些神经过敏了,以致于草木皆兵。除了对学校大门配强保卫、加强巡查、加装探头之外还要对这一群体给予高度关注。但是,也仅仅是局限于“高度关注”,除此之外学校并无措施。
然而事实上,即使学校能够关注到并及时发现失意群体的不良举动,学校的防范领域也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学校周边。那么一旦学生脱离了学校的有效监控领域,学生的安全又如何保障,况且罪犯的智商显然也不会低到驱使其跑到保卫人员的眼皮底下去作案。相反,罪犯选择的作案区域自然会是安保力量薄弱之处。如此一来,所谓“关注学校周边失意、失败群体”的措施,无疑只是为郑民生所设而非真正意义上为防止类似案件发生所设。进一步而言,关注失意群体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要真正做到预防血案的发生,对于失意群体的关注恐怕还要改为关爱。正是社会的冷漠和不公让郑民生对生活乃至其眼中的社会丧失了信心,走上害人害己的不归路。因此,惟有给予这些失意人群更多的社会关爱而非冷漠才能唤起他们生命深处的雨露阳光,才能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才能让他们不对社会产生埋怨和愤恨,以致要靠残忍的血案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只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才能真正的避免又一个“郑民生”的出现,也只有这才是避免血案发生的根本之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