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生涯规划与一般人的生涯规划

(2013-10-14 11:22:29)
标签:

孔子

生涯规划

智慧

文化

分类: 优游卒岁(论学)

 

孔子的生涯规划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二十岁左右就能想:「我这一辈子要怎么过」,这个人已经相当有智慧了。乃至于如果能够在十来岁,像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更有智慧了。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做了他的人生的规划了。他的规划非常简单──「志于学」;但,也很不简单,因为所志的「学」虽然只有一个字,表面上似乎很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很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请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北宋理学大家陆象山曾经说过:「《论语》中多有没头柄的话」,《论语》不是一部很简单的书吗?《论语》是当时弟子写的语录,其实可以说是白话书,而且孔子也不耍花样,弟子也都很朴实,所以《论语》是一部很亲切自然很容易读的书。不过陆象山说,《论语》中有许多没有头柄的话,没有把柄,让人抓不到要领,这不是故意耍聪明,让你抓不到,而是另有玄机。什么玄机?陆象山说:譬如,这个「学」字,论语不是常讲到「学」这个字吗?论语的第一章,第一句话,第一个字,就是这个「学」字,圣人一开口讲话,就是「学」!这是孔门弟子,真正了解老师整个生命的重心而把「学」字摆在那里的。陆象山注意到了,但他会问:到底学些什么?我们都读过论语啦,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假如没有,回家再读三年再说。我们程度太差了,读书是根本不用心的。小孩子读书可以不用心,大人读书就不能不用心了,不要常常自以为了解了论语啊!连陆象山都说,这个「学」字到底学些什么,「苟学无本领,不易得也」,假如一个人的学问,没有相当的功力,是不容易领会得到的。所以「学」这个字,义蕴广大、无穷。孔子说他十五岁,就志于学。他一辈子就奉献给「学」了,他一辈子就只有一件事了──「学」啊!这真是不简单,不得了!而且孔子定了他的规划之后,有没有按照他的规划而行呢?有!而且念兹在兹,过了十五年,他的学问就有了根基,叫做「三十而立」;再过十年,他的学问已经非常的广博,而且系统分明,不受迷惑,所谓「四十而不惑」;到了五十,就知道这种学问,不只是人间的学问,乃是天地宇宙的学问,所以说「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六十岁,天下任何事物,人间任何语言,都是「学」的范围,都可以领悟出高深的道理,所谓「六十而耳顺」;到了生命成熟的时候,不论内在、外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天理仁德如如朗现,叫做「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孔子从十五岁开始有他的生涯规划之后,没有离开他规划的初衷,而且可以一路走来,走到生命结束为止,这真是生涯规划的典范。

 

一般人的生涯规划

 

    现在一般人的生涯规划都是怎么样呢?──我现在二十五岁,我打算在三十岁的时候,赚到第一个一百万。我三十五岁的时候,要周游全地球。我到了四十岁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坐上宇宙飞船,去月球,绕一圈回来。──这也叫做生涯规划,唉!但也挺了不起了啊,你没有啊,你比他还差啊!不过,大家都会认为,这种规划太现实了,太功利了!有没有人像孔子一样呢?这一辈子就是把我的生命一直扩充、扩充,提升、提升,尽其可能的让我的生命丰富、充实、饱满、光辉,这才是真正的的生涯规划啊!要不相信,如果一般人果真按他的规划,几年赚多少钱,几年到哪里去,到了他老年的时候,再回头一看,请问,他把握到了什么?可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人要有智慧:看到还没到来的时机,想到高远的事物,能够为了深远、微妙的境界,兴起一个终身向往的深心大愿,这叫做智慧。所以要做生涯规划不容易。

——摘自王财贵先生的演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