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随笔︱藏书杂谈》

标签:
散文文化 |
分类: 宝二少爷随笔 |
黄昏,沿着六库江西生态走廊信步往北,走过向阳桥,走进新知图书城,悠然间觅得几许久违的气息。这气息是什么味道,一时也说不清,大约接近于佛家心下澄明的那种感觉。顺着心底下那一脉阅读偏好的牵引,信手翻越熟悉领域的书籍——忽然意识到,好久没有买书了!
一时间,心下颇有感慨,匆匆忙忙的现代人,还有多少人能腾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将身心安放在一个书城,去毫无功利之心地阅读,去面对一架架图书发呆?人们连睡前、起床、如厕,都时时不忘刷屏,手眼身心与纸质图书的之间,已然恍若隔世。
即使,一时怀旧或一时兴起买了书,这些书买回之后,它们的命运,是成为爱人,还是终究成为陌生人?
http://s7/mw690/001riZAszy79dmuEOPAe6&690
离开书城,不免惦记起远在老家的那间经营多年的书房,心底升起些许惆怅。为稻粱谋,人可以到处奔走,而书房却不能长了脚跟着主人。那些与自己在岁月里结下深厚友谊的图书,已坠入“悬之高阁”的命运。回想起在书房里一壶茶一卷书度过的那些旧时光,回想起一幕幕晴天晒书的散漫日子,心头就浮现出一本又一本经典书籍的模样——久未翻阅,疏远了这些要好的老朋友,让人心生亏欠之感。
多年来买书藏书的场景,慢慢浮上心头。有些书,买了之后,铃上藏书印,没读完就束之高阁,如未被临幸便坠入冷宫的美女,思之令人怜惜。有些书,早晚翻阅,内容烂熟于心,思想为书所化,应了刘勰所谓“千古知音”一说。有些书,买来也仅仅就为了满足“藏”的虚荣,钻进去的勇气和时间都无从觅得。
http://s1/mw690/001riZAszy79dmwSjT2f0&690
回想所收得的千余册书籍,纯以个人喜好上架,所谓“浮生偷闲”之时,把玩数册,娱心娱脑,仅此而已。有些书,买时就注定只是装点门面:想起书柜里那一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钱钟书的《管锥编》,内心就惭愧不已。书是好书,然所谓潜心研读最终也只是空谈。此类书籍藏于书架,唯一好处,就是提醒自己,学无止境,经典与大师的炼成,诚非一朝一夕。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也是在岁月中熬出来的。
藏书,是一种修炼。很多时候,纯属是一个书名,或是一帧封面吸引了自己;有些时候,单纯是为了装逼,充内行。但对于读书人,无论什么样的藏书,益处依然明显。书香,是长期炼出来的,必要的图书收藏,是需要的。
http://s5/mw690/001riZAszy79dmz7IIQ84&690
藏书后的阅读,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厚度。当十年二十年不间断地博釆百家之后,你可以不写作,但属于自己的章句会呼之欲出;你可以在众人中寡言微笑,但属于你的文化气场,会自然形成;你可以在乡下某间老屋的黄昏里,对着一只正在结网的蜘蛛发呆,但历史与心灵的对话,已经开始……
当今社会,电子阅读无孔不入,当人类被手机控制而抗拒乏术之时,当人的心灵逐渐龟缩到方寸之地,每一个读书人,或者会更渇望,以附庸风雅的名义,继续藏书。
如果还有可能,那就身置书房,安静阅读。
http://s16/mw690/001riZAszy79dmCPLOvbf&690
http://s8/mw690/001riZAszy79dmEXWBxa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