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老师
王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64
  • 关注人气:10,7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扎特效应和给孩子选择背景音乐(一)

(2008-06-25 08:00:01)
标签:

杂谈

  

 

 莫扎特效应和给孩子选择背景音乐(一)

 

  可能大家都很熟悉“莫扎特效应”这个词。就其渊源来说,是加利福尼亚欧文校区开展的研究:学生分组每天带上耳机听10分钟的单纯噪音、松弛音乐或莫扎特的音乐。后来“莫扎特”这一组在空间任务上表现更好。

  到底是莫扎特音乐还是莫扎特音乐的要素影响了这些孩子?研究的结果是这样的,在一些简单的任务中,单个的、基本的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优于整个音乐。也就是说,孩子更容易捕捉到音乐中经常重复的规律的东西,比如稳定的节奏、变化的旋律,鼓的声音等等。

     如果说选择给孩子听的音乐,单纯的漫无目的选择的莫扎特音乐作背景音乐,不如在很小的时候6岁前持续一年的音乐活动更能凸现音乐对孩子的影响。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拍掌、节奏游戏等等,让孩子全身心地浸润在音乐中,而不是“这耳听那耳冒”。也就是说,孩子注意力不再音乐时,音乐对它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在宝宝的生活中,家长们也很想选择合适的音乐给孩子听。第一种,最理想的背景音乐是必须是可预期的,也就是说听到了前半段就会感觉到后半段是什么样,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分散。比如经典音乐中的短小的曲目都比较适合:《胡桃夹子》里的《糖果仙子》,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等等,这些都是很规整的结构,也是可预期的音乐。(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