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喝酒疯狂的十年。
中午晚上轮流不停地在酒精里翻滚着,甚至有时候早上去喝羊肉汤也会点上二两酒,抽一口,剩余的倒入汤里提味。每天在喝,寻找着一切的机会和借口。以至于印象中只有两个中午实在是难以承受,才拒绝喝酒,当然那种状态下一定是连饭也是一口也吃不了。
喝到什么程度呢?九八年有一天上午去房管局办事,半躺半坐在10333那辆解放面包上,看到前面一辆黄面的车身上的广告----大傻指着枝江大曲,胃里一阵抽搐。头一天的酒精直接作用到了视觉效果。
酒后的痛苦只有酒后有记忆的人最清楚。
不是没有试过N多解酒的方法,例如海王金樽等药品,以及酒前的牛奶、酒后的苹果,等等等等。我可以为大家讲出将近一千种方法避免喝多或者减少醉意,不过除了少喝酒甚至不喝酒,这些都是放屁。所以很多人善意地在酒桌上给我介绍各种“偏方”,我只能尴尬地无语并陪笑,其实这些所谓的善人们应该用自己的方法陪我一杯对一杯喝上一场,然后再考虑自己嘴里跑出来的是牛皮还是火车。
太不谦虚了,但是这就是我的内心。尽管,按照儒家要求,我的外在平静如水,堆积着虚伪的谄笑。
我不会游泳,我相信自己喝过的酒可以造出一个让自己游不过去的水池。所以,不懂不会不知道不体验,又总想指手画脚充作大头蒜,这是可怜可恶可气又极度可悲的事情。怎么喝酒,还是听自己的吧。
喝酒前吃些东西,减少对胃的刺激,这是个很好的思路和习惯。在偃师喝酒,不用吩咐,所有的饭店服务员都一定是先安排酒前的主食,这是很好的风气和习俗。只是和相当一部分老酒鬼一样,习惯了酒前少吃主食。从一开始上酒桌,就是先凉菜后热菜再扣碗,最后是馍就着烩菜或是鸡蛋汤,这是安阳的八碗八碟儿伺候出来的习惯,恐怕一辈子也改变不了了。
很多事情从小就已经定型了,很难改变。就像很多人为了长命要吃素,要少吃大肉,但是恐怕最容易勾引上年纪的中国内地人的口水的,还是各种做法的五花肉。
酒后胃里是最热闹的,翻江倒海,而且随着血液循环,那份灼热会逐渐的蔓延到全身。所以最早的酒后食品,是苹果等所谓渗酒的水果,以及可乐等等冷饮。常年使用的结果,是糖分太高引起的胃酸,以及凉度太低引起的胃寒。
胃酸到一口饭都没法吃,不停地吐着口水,自己感觉满嘴像是不停制造着白醋。
胃寒更为可怕,直到今天,哪怕天气稍微有一点凉,喝酒的时候稍微吃一点泛凉发硬的食品,整个胃就像被抽干了血水和体液,那是一种不可形容的痛苦。所以,往往在能有一点主动的时候都会霸道地坚持在喝酒的时候吃火锅,坚持不懈,直到身边诸位闻之色变,望风而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