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横艾执徐

(2012-02-11 23:42:49)
标签:

太岁纪年

横艾执徐

玄黓

执徐

岁星

太岁

中国古代文化

房子

生活

分类: 虓虣天书

http://s4/middle/4ea69c3ftb8b28b1fe7e3&690    如果写篇文章,开首是“横艾执徐”,恐怕多数人要感觉很奇怪。这个用法,如果读过《资治通鉴》等古书,可能会知道一些,其中176卷《陈纪》十下注:“起阏蒙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这是说从甲辰到戊申共五年。

    这是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之一,即太岁纪年法,用假想岁星由东向西,名为“太岁”,十二等分按十二辰。如“太岁在寅”(《汉书》)。

 

    其他还有常见的纪年方法如下:

    王公年号纪年法,主要是按王公在位年次纪年,在春秋、秦朝之时使用,如鲁隐公元年、宋穆公七年和秦文公四十七年等都是指公元前722年。

    帝王年号纪年法,主是特点是每一帝即位建立一个元号,在位中间可改元。从明清时代起一帝一元,因些可用年号呼其名如朱洪武即指朱元璋,洪武是年号。
    干支纪年法,东汉王莽开始使用,用天干(10位)地支(12位)配合。周期较长,农历一直沿用至今。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
    岁星纪年法,所谓岁星其实就是木星。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主要是根据木星在天体运行的规律纪年。在木星轨道上分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取十二个次名。“岁在星纪”(《国语》)“岁在折木”(《春秋》)等。   
    十二肖属纪年法,在少数民族和民间流传使用,用十二辰配十二兽名(子鼠、丑牛……)来使用。如“泰定鼠儿年”(《泰山圣旨碑》),泰定是年号,鼠儿年指子年,即公元1329年。
   
http://s16/middle/4ea69c3ftb8b28b5e308f&690    古人认为木星由西向东绕天运行一周是12年,所以将其称之为岁星。12年与地支十二在数目上正好一致,所以又把岁星运行轨迹两侧周天,即所谓的天赤道按照十二地支依次分成12次,用以标识岁星每年所在的位次。每次分别起一个专名,以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子—玄枵;丑—星纪;寅—析木;卯—大火;辰—寿星;巳—鹑尾;午—鹑火;未—鹑首;申—实沈;酉—大梁;戌—降类;亥—娵訾。
    但是因为木星运行并非恰好是12年一周天,而是11.8622年一周天,因此每过80年岁星便发生一次超次现象。每一超次,岁星纪年便宣告失灵,纪年便与实际天象不符,所以这种纪年行用的时间较短,一般学者都认为只在春秋中期以后使用过一段时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说:“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这是古人发现岁星超次的可靠记录。星纪为丑,玄枵为子,岁次本来应该在星纪,却提前次于玄枵。
    因此才产生了太岁纪年法,用来弥补岁星纪年的超次缺陷。岁星运行的方向与古人熟悉的天体十二辰(十二地支配二十八星宿形成的辰向)划分的方向正好相反,又造成了实际运用上的不便,于是便假设了一个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天体,与十二星辰划分方向顺序相同,这个天体就叫太岁,并让它正好整12年行经一周天。将地平圈十二等分,配十二辰,使太岁一年经一辰,并以十二地支名之。这时如果我们抛开那个假设的天体——太岁,其纪年方法实质上就是十二地支纪年法。为了回避地支之名,于是又给每个地支另外起一个别名: 
 

太岁

困敦

赤奋若

摄提格

单阏

执徐

大荒落

敦牂

协洽

涒滩

作噩

阉茂

大渊献

地支

 
    《吕氏春秋·序意篇》说:“维秦八年,岁在涒滩。”涒滩即申年。这个太岁纪年法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十二地支纪年法的初起形式,所以有人说它是由岁星纪年向干支纪年的过渡。
    另据《尔雅·释天》和《史记·历书》所载,另有与十天干相合以纪年的,叫“岁阳”,也另有一套别名如果我们将太岁纪年中十二地支对应别名,与岁阳纪年十天干相对应的别名结合起来使用,就和用杆子纪念一样了,只不过它叫:阏逢执徐——甲辰年;著雍涒滩——戊申年;强圉赤奋若——丁丑年。  


尔雅写法

阏 逢

旃 蒙

柔 兆

强 圉

著 雍

屠 维

上 章

重 光

玄 黓

昭 阳

史记写法

焉 逢

端 蒙

游 兆

强 梧

徒 维

祝 犁

商 横

昭 阳

横 艾

尚 章

天干

 

 

 

 

 

 

 

 

 

 

 
    后人还有用这些古年名的,是根据当年的干支来对照的,已经失去了这些年名的本来意义了。
    所以“横艾执徐”和“玄黓(yì)执徐”其实就是壬辰,没什么玄乎的,是一个历史知识而已,了解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