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之重和生命之轻

(2011-12-21 21:07:15)
标签:

中国

急性胃炎

过劳死

微博

方言

房子

生活

杂谈

分类: 房子的生活

http://s16/middle/4ea69c3fgb49d1ca77e2f&690    前天和昨天就想写点什么给这件事情,确实又不知道能写点什么给这件事情。

    2011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5级经济系毕业生方言(微博名@Aimee_Fang)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不幸去世,享年23岁。

    12月14日,她还忍着胃痛上班,15日被确诊为急性胃炎,而第二天这朵还未盛开的花儿悄然凋零。

  从方言生前在微博上所发消息来看,“加班”是她最常用的词汇之一。

    7月5日对方言来说很难得:“不用加班的夜晚真美好。”

    她在7月26日曾感慨:“同志们,加班摧残生命呐。”  

    8月1日至8月11日,考勤表显示,她期间仅休息一天,上班时间则往往要超过12个小时。方言8月12日的微博:“这就是传说中的八小时工作日啊……就没有小于十http://s14/middle/4ea69c3fgb49d1e6dd77d&690一个小时的……我廉价的劳动力”。

    方言生前微博记录生命倒计时:
  长期睡前洗头种下了我的偏头痛,每天晚上九点后进食,吃完就睡养成了我的胃出血。年芳23,落下一身病。(12月14日00:56)
  我印象中自己有个铁胃,怎么也会疼到这般地死去活来。(12月14日10:43)
  求胃药……疼死了。(12月14日17:20)
  回复@potatosxs:去你们部门翻箱倒柜地?还算是算了吧。下班了直接奔药店了。我现在也没吐血。没那么严重。等见谁先喷一脸血了再说吧。(12月14日 19:23)
  我这是怎么了。刚刚不觉得胃疼。这就开始发烧了……(12月14日22:44)
  此般欢乐。以前喜欢生病,觉得病了有人照顾。现在觉得生病才叫那个悲惨。连假都请不出来。(12月15日13:58)
  在这里见识了太多生死离别,大家真是应该珍惜健康珍惜身边人。(12月15日16:15)
  回复@potatosxs:再不去就死了。(12月15日 16:32)
  回复@杨斌杰PKU:急性胃炎。(12月15日 18:34)

 

    生活的压力越来越沉重,而生命的反应越来越轻微。

    生存的成本越来越升高,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降低。

 

    用健康换取工作,用疲劳挣得工资,大多人其实还是不得不自我伤害。
  “过劳死”并非中国的独特现象,在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但最终都催生了国家式的干预。而至今仍不完善的用工保障体系以及资源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特定社会体系,导致多数人为了生存,必须承担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状态,因为生活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人来讲,是一种奢饰品。

  方言不是第一个“过劳死”者,她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于枷锁之中,多数人无法获得诗意生活与诗意工作的两全。当“23岁”、“长期加班”、“忍痛上班”与“熬夜”等词汇胶着在一起时,不少围观者都从中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用健康换取工作岗位,用过度疲劳应付现实生存。

  几乎每个行业都在宣称自己的从业者健康状况堪忧:传媒业说超过九成新闻工作者处于亚健康状态,金融业说超八成员工的身体超负荷运行,就连公务员群体也频频以“高危群体”自居。IT行业似乎隔三差五就会有年轻白领英年早逝的消息传出,知名企业高层意外离世的案例也并不鲜见。百度的年轻员工林海韬猝死,查看他生前所发微博,也可以频频看到“通宵”、“累”、“困”等字眼。或许,林海韬之死与他生前工作压力过大、长期通宵加班有关。尤其是死者生前所发布的一条“快48小时没睡了”的微博。

 

    我们只能表情漠然的观看着花开花谢,因为谁也不能定论什么是“过劳”。

    从老板的角度,不“劳”就不会“过”,肯定也就“死”不了。

    疲劳是一种主观感觉,难以客观地量化,只能以绝对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作为标准测量,即所谓“过劳”;尽管对身体各项指标的测量相对客观,可操作性更强,但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都很难证实过度的劳动和疲倦会使身体状态严重恶化致死。生活中离不开工作,最终也离不开死亡,只有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身体,才是减少疲劳感,使得疾病和死亡尽量远离自己。

    可以劳累,但是不能以死亡为结果和代价,因为一死,所有的劳累都变得没有价值。

    但是在这个分寸之间,谁又能给出一个标准呢?

 

    所以除了那份其实更多是针对于自己的同情和义愤,网络上逐步的变成了健康讲座和医疗咨询。在劳累中已经麻木的神经,被这一针扎过之后,继续沉湎于浑浑噩噩的忙忙碌碌之中。

    不断的有帖子总结出N多过劳死的前兆和N的N次方多的应对方法,例如以下摘录的:
    过劳死十个危险信号: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2经常拖到晚上12点后睡觉;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7经常头痛和胸闷;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10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在我看来,解决过劳死,除了现在就死,唯一的方法就是活下去。

    据说人变老的标志是:贪财、怕死、睡不着觉。

    天命难违,我终于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夜半深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