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对子,典出《声律启蒙•上卷•六鱼》:“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青衣报赦,是“投鞭断流”的苻坚的一个传说。
【晋书】卷一百十三载记第十三记有:坚僣位五年,凤皇集于东阙,大赦其境内,百僚进位一级。初,坚之将为赦也,与王猛、苻融密议于露堂,悉屏左右。坚亲为赦文,猛、融供进纸墨。有一大苍蝇入自牖间,鸣声甚大,集于笔端,驱而复来。俄而张安街巷市里人相告曰:“官今大赦。”有司以闻。坚惊谓融、猛曰:“禁中无耳属之理,事何从泄也?”于是敕外穷推之,咸言有一小人衣黑衣,大呼于市曰:“官今大赦。”须臾不见。坚叹曰:“其向苍蝇乎?声状非常,吾固恶之。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按照我们唯物主义的说法,这只能称之为传说,但是它又真正的书写在史书之中。当每每从史书之中力证种种的根由和事实,更希望自以为言之凿凿的列位,历史永远是真实而唯一的,但是历史书并不是唯一的。每一个人心里就有一个历史,不要把自己的历史强加在别人身上,你只是你自己的历史。就像这个故事,小孩子们背背音律,当做童话的故事,成年人不要因为引自晋书就非要当回事,否则真的太天真了。
黄耳传书,也是关于动物,但是这个故事我就不能确定它只是童话或者传说了,因为可能性极大。
陆机,爷爷叫陆逊,书生拜大将的那一位;爸爸叫陆抗,也是力保东吴的名将;陆机和弟弟陆云并称“二陆”,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随手写下的《平复帖》至今尚存,为国之瑰宝。
苏轼《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讲的就是陆机养过的一条小狗的故事。陆机喜欢打猎,所以有一条爱犬叫黄耳,西晋灭吴之后,陆机到洛阳为官,黄耳常从吴地和洛阳之间往返传递书信,人来往需要五十多天,黄耳每次需要二十多天。
《晋书·陆机传》记载了这个故事:“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祖冲之和任昉两人不同版本的《述异记》里面也都分别记录了这个小小的传奇。
后来传递家信亦比喻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书”。
苍蝇绝对不会传话,因为翻译太难找了。小狗只是充当了邮递员,还是有可能尽职尽责。不知道黄耳脖子里的竹筒里面,是不是如同下面这帖子上,龙飞凤舞的家书?那曾经随手拈来的,到如今已经是倾国倾城的。
据说黄耳后来死去就埋在陆家祖坟的旁边,村里人就称之为“黄耳冢”。
这两个颇有趣味的故事里的主人公应该是青蝇和黄犬,配角是苻坚和陆机。两位配角的下场都比较惨:已经平定整个北方的天王苻坚,一场淝水之战将之前掩盖的所有矛盾暴露出来,最终在佛寺中被姚苌勒死;陆平原虽为名将世家之后,但是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最终卷入八王之乱而受谄被诛,不仅陆云受到株连,而且最终被夷三族,陆机临终时发出著名的一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历史就是这样,真真假假,但是历史的规律永远不能违背,顺之则昌,逆之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