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态皇帝的“艺术人生”----梁元帝萧绎

(2011-10-20 00:06:25)
标签:

梁元帝

萧绎

徐娘半老

职贡图

金楼子

中国历史

南北朝

文化

房子

分类: 随手抽出的历史
    准备收集一些古画的图片,偶然翻看到一幅作品,由此引出来一位不太为人知道的皇帝。
    皇帝有很多荒唐人,做了很多荒唐事,但是荒唐到这种病态的,寥寥无几。

http://s13/middle/4ea69c3ftafa8d3c5228c&690

    《职贡图》卷,纵25厘米、横198厘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现所见《职贡图》卷为北宋熙宁年间的摹本。图卷原画描绘南朝梁代外国使者25人朝贡的形象。现已残损,仅存12人,皆左向侧身,身后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列国使者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和末国等。

    梁元帝萧绎出任荆州刺史时绘《蕃客入朝图》,描写25国使者不同的相貌与服饰。唐代张彦远疑《职贡图》即是《蕃客入朝图》。一些美术家认为,宋人此卷即据萧绎的《职贡图》摹绘。(据《古观录》卷十一、《石渠宝笈初编》21卷三十二记载。)此卷当时尚存25国使,图后有赞一则,并有宋熙宁年间苏颂题记,元康里巎巎和王余庆题跋。此卷清初为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宫,曾被溥仪携至东北,流散残损,凡其它十三国使及卷后题记赞跋俱佚。

    对比于宋徽宗的书画,梁元帝的才华绝对不差,而且文字水平直逼后来的南唐后主,这些亡国之君的文化知识水平实在是和他们的业务能力形成天地之别。
    作为皇帝,除了开国的那一位,其他的主要就是要靠遗传了。这几位的艺术细胞,也是遗传为主,再加上顶级的教育条件和环境熏陶造成的。
    萧绎出生在文学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堪称翘楚。他在登皇位之前作为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依然坚持十分勤奋辛苦地读书、著书,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始终是他奋斗的理想。他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可惜的是如今仅存《金楼子》。
    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 、《注汉书》 、 《周易讲疏》 、 《老子讲疏》 、 《全德志》 、《江州记》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

http://s4/middle/4ea69c3ftafaa03badbb3&690    萧绎博学多才,从《隋书·经籍传》留下的资料来看,他研究的花样可谓五花八门,包容万象。除去作为文学家、诗人、学者、皇帝、画家、书法家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名音乐理论家,对中医的研究放到今天可拿博士头衔;他的围棋水平至少是九段高手,因为他也写了好几本棋谱研究;他是姓氏学家,也是玄学研究高手,在众多研究周易专家之中仍可占据显赫的地位。生在重文轻武的南朝的他甚至还写了一本兵书《玉韬》。更叫人吃惊的是,南朝士大夫们对骑马十分反感,认为那是野蛮人才做的事情,萧绎却不辞辛苦花费大量时间在养马的研究上面,并且写了一部研究马的专著,叫做《相马经》,里面的研究成果据说超出了相马专家伯乐的水准。他对一些为正直之士所不齿的旁门左道学问也十分感兴趣,甚至能够给自己算命,通过观察星相推知天下大势。

 
    明代张溥辑有《梁元帝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来欣赏一首他的《采莲赋》: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http://s9/middle/4ea69c3ftafaa08610b28&690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萧方智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萧衍第八子)于益州称帝,萧绎派兵入蜀消灭割据的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西魏出兵,但益州落入它们手中。承圣三年(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有版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傲慢。宇文泰命令于谨、杨忠等将领以五万兵马进攻江陵。梁元帝战败,作降文,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侄子萧察以土袋闷死,时年四十七岁。太子萧元良、始安王萧方略皆见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
        
    萧绎一生勤奋读书,辛苦聚书四十余载,藏书达十四万卷。失败之际,他命人将这十四万卷的图书焚烧个一干二净,说“读书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祸”。王夫之说:“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中国文化的浩劫何其多,尤其毒书的都是读书人,读出来的都变成毒了。
    萧绎为什么失败呢?史载其“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这是一些毛病,还算不上病态。这位皇帝的病态是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http://s3/middle/4ea69c3ftafaa11ad6312&690
    那么萧绎得的是什么病呢?眇目,也就是瞎了一只眼。
    独眼龙萧绎做湘东王的时候,虽手握重兵,六哥萧纶就曾赋诗:“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直有全功。”
    大家常说“半老徐娘”,其实本意是“徐妃半面妆”,就是起源于萧绎的偏妃徐昭佩。徐妃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每当知道皇帝要来,必定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以羞辱这独眼真龙,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元帝一见,龙颜大怒,拂袖而去。徐妃还酗酒:“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更要命的是徐妃经常要给萧绎带上“绿帽子”。至于这个女人是自杀还是被皇帝逼迫自杀就不得而知了。
  哥哥和老婆嘲笑也就算了,有一次他游江滨,一个臣下说:“今天真是‘帝子降兮北渚’”。这是楚辞里的一句,下一句就是“目眇眇而愁予”。不知道皇帝有没有报复,不过从敌人身上还是能看出来皇帝的小心眼。
  王伟是侯景的军师,他曾经为侯景做的檄文有这么一句:“项羽重瞳,尤有乌江之败;湘东眇目,宁为赤县所归?”王伟早前骂高澄,高澄被骂了,也只是苦笑着对左右说:“王伟这么有才华,你们怎么都不让我知道?”这么一个有才华的文人,在鲜卑小儿面前还能保留生命和尊严,但是碰到后来这位汉人皇帝也是文人,却没有因为文化而得到宽容甚至赏识。敢讽刺皇帝的生理缺陷?给你点教训:舌头钉在柱子上,并把他的肠子从肚子里挖出来,周石珍、严亶也因为与王伟有牵连而被夷灭三族。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流氓有文化,天塌都不怕。
       有文化的流氓皇帝呢?
 
http://s14/middle/4ea69c3ftafaa240030cd&690    在萧绎这个人身上,光看他的文学作品的话,你会被深深误导,这个人身上有着复杂的性格,甚至可说是双重人格,为人与为文,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他亲自编纂一本《孝德传》,号召全天下人都要遵从孝道。在《金楼子》中更是将父亲梁武帝萧衍与上古几位贤君虞舜、夏禹、周文王等并列,说这四人是万年以来难得一出的好君主。在侯景之乱中,他拥具实力却坐观国祸不理,暗藏私心,坐视父亲遭受劫难一直按兵不动。首先残忍地将对他登基为帝构成威胁的兄弟子侄逐个消灭,等到老父亲梁武帝被外贼活活饿死之后才发兵勤王。故意隐瞒父亲死讯达一年之久,直到他本人有机会登上皇位,才装模作样地为父亲发丧,并且为父亲雕一个名贵的白檀木头像,早晚都要焚香跪拜,大小事都要恭恭敬敬地禀报一番。
  他常常在著作之中满纸宣扬圣贤之道,在现实中却对亲兄弟子侄残忍加害。他的八弟与他争夺皇位失败,几个侄子被他关在江陵牢里不给饭吃,直到把自己手臂上的肉都啃光才饿死。当真正的外敌攻下他的国都并生擒了萧绎之后,将被他关在牢里的还活着的其他侄子们放了出来,一字排开,那些人,个个戴着枷具,身上到处流脓,肌肉基本溃烂,见此惨状,敌军的主将也忍不住斥骂:“这些都是你的亲人,你居然忍心这么对待他们?”萧绎无言以对。 
  他号称爱才,常以圣人周公自比,不遗余力地招贤士才,却嫉妒真正有才之人。侯景之乱,“高才硕学”的刘之遴远道来投奔他,他嫉妒刘之遴的声名,暗中派人将其毒死在半路上,随后再亲自撰写祭文极力表达哀痛之情,并送上许多陪葬品风光隆重地举办了葬礼。  
  又声称自己生性“尚仁”,死囚犯临被处死都会觉得于心不忍,特允许死囚的爱人在临刑前来探望死囚,但在江陵之难发生时,有人建议将两千死囚释放出来充军帮助守城,不但不允许,反而命令将这些人全部用木棍活活敲死。幸亏的是,这项命令还没来得及实施,江陵就被攻破了,两千囚犯得以幸存下来。
 
    水流千遭,明月一轮,寂静的夜晚,我们清清淡淡的掀过这一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凉好个秋
后一篇:周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