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再序•难再续----陈端生的《再生缘》


标签:
再生缘陈端生梁德绳侯芝陈寅恪金闺杰孟丽君弹词房子中国文化 |
分类: 泪眼婆娑中的文化苦旅 |
http://s11/middle/4ea69c3ftb9ccf3e62888&690
《女驸马》在女主角高中状元之前的故事梗概与《再生缘》一脉相承,非常相似: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珍母也去世。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素珍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不料竟中状元,被招为驸马。洞房之夜素贞将真情告诉公主。皇帝迫于形势只好赦免素珍,命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素珍完婚。公主也与改名做了八府巡案的冯少英成亲。根据这个故事拍摄了戏曲电影、黄梅戏、电视剧等;黄梅戏电影由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电视剧是黄奕、乔振宇等出演。
郭沫若也曾写道:这的确是一部值得重视的文学遗产,而却长久地被人遗忘了……连陈端生的存在也好像石沉大海一样,迹近湮灭者已经一百多年。(《序〈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本》)陈端生的确是一位天才作家,……如果要和《红楼梦》相比,与其说《南花北梦》,倒不如说《南缘北梦》。(《〈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
http://s15/middle/4ea69c3ft78fd1c3f994e&690
弹词是中国曲艺形式类别的一种,也叫“南词”。最早见于明代。成书于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记杭州人八月观钱塘大潮,“其时代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见于著录的明代弹词作品有梁辰鱼的《江东廿一史弹词》、陈忱的《续廿一史弹词》,可见当时弹词已广泛流传。至清代,弹词成为一种新兴的俗文学。今所传弹词多为清中叶以来作品,以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一书所收最为详备。
弹词按照各地称呼的不同,有苏州弹词、开篇、扬州弦词、四明弹词、绍兴平湖调、平胡调、长沙弹词、木鱼歌等等。
弹词的体制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弹词的文字,包括说白和唱词两部分,说白部分为散文,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略有变化,加上三言的衬句,成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
弹词按照各地称呼的不同,有苏州弹词、开篇、扬州弦词、四明弹词、绍兴平湖调、平胡调、长沙弹词、木鱼歌等等。
弹词的体制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弹词的文字,包括说白和唱词两部分,说白部分为散文,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略有变化,加上三言的衬句,成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
http://s7/middle/4ea69c3ftb9e30068b07a&690 就像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续集往往会被口水和砖头埋没。回想一下《红楼梦》,尽管有高鹗先生妙笔为续,但经常要被骂到狗血喷头。当然也有争论说后四十回根本与高鹗无关。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所以,无论怎么样,每个世界都是不同的。
http://s1/bmiddle/4ea69c3ftb9e30f72f1f0&690
许宗彦五十一岁去世,梁德绳四十八岁。三十年恩爱夫妻,夫君的去世对梁德绳打击非常大,之后十来年梁德绳都不能平静。梁德绳快六十岁的时候,感悟“再生缘”,想要以续《再生缘》来抒发对夫君的思念之情。她在写到续作《再生缘》的缘起时,说:
可怪某氏闲闺秀,笔下遗留未了缘。后知薄命方成谶,中路分离各一天。天涯归客期何晚,落叶惊悲再世缘。我亦缘悭甘茹苦,悠悠卅载悟前缘。有子承欢万事足,心无罣碍洗尘缘。有感再生缘作者,半途而废了生前。偶然涉笔闲消遣,巧续人间未了缘。
侯芝另外有一种删改本,改名为《金闺杰》,有她自己在“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季秋上浣日香叶阁戏笔”的序。序里说“《再生缘》一书,作者未克终篇,续者纷起执笔。……既增丽君之羞,更辱前人之笔。深可惋惜。予改本,今名《金闺杰》,盖书中女子皆有杰出之才,以是名之,得矣。至原来之失,指摘于右。质之闺中学者,以为然否?”接下去写了三十一则“指摘”,其中大部分是批评陈端生的原作,小部分是批评续作。
侯芝所改编的《金闺杰》实在是改得面目全非,而言词更为陋劣。她给梁续的评语,“既增丽君之羞,更辱前人之笔”,倒可以移来给她自己了。侯芝还另外写了一部《再造天》,主要写的是《再生缘》的下一代人。她做旧诗的功力是相当高的,而所编改的弹词,却不怎么样当行。《再造天》题词的最后两句是:“无才是德为前训,寄语闺人力淑贤”,这就是她编改弹词的宗旨了。
关于侯芝的身世,并不能详细研考”。只是根据她的提辞推测,她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子(“椿庭五马称名宦”),小时就受过父兄的教育(“幼趋庭训”,“依兄问字”)。她父亲到广东去做官,她是跟随着的。不幸她的父母同死在任上(“宦游东粤父娘离”)。后来嫁了人,家庭贫困,做过里塾的女教师。她是丈夫是秀才,大儿子在她写词时已经三十岁了(“一第良人犹负米,三旬伯子尚衣缁”)。她在编改弹词时,她的婆婆还在世,她为的是“堂前承色笑”而写作,但没有想到大受欢迎,而致洛阳纸贵了。
【最需要再生缘的陈端生】
闺帷无事小窗前,秋夜初寒转未眠。灯影斜摇书案侧,雨声频滴曲栏边。
闲拈新思难成句,略捡微词可作篇。今夜安闲权自适,聊将彩笔写良缘。
最早的读者大概只有母亲和妹妹,但她非常勤奋:
仲冻天气已严寒,猎猎西风万木残。短昼不堪勤绣作,仍为相续《再生缘》。
又说:
书中虽是清和月,世上须知岁暮天。临窗爱趁朝阳暖,握管愁当夜气寒。
当时的写作活动非常愉悦,陈端生描述到:
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隔墙红杏飞晴雪,映榻高槐覆晚烟。
写完十六卷,作者有一段感叹光阴荏苒的伤春词:
起头时,芳草绿生才雨好,收尾时,杏花红坠已春消。
良可叹,实堪嘲,流水光阴暮复朝;别绪闲情收拾去,
我且待,词登十七润新毫。
十六卷之后,她母亲病了,而且到七月,母亲便病故了。母亲不在了,怎么还有心情写作呢?于是便有:
幸赖翁姑怜弱质,更忻夫婿是儒冠。
挑灯伴读茶汤废,刻烛催诗笑语联。
锦瑟喜同心好合,明珠蚤向掌中悬。
夫君流放那年,她二十九岁,婚后生活只有六年。这样看不到希望的生离,与死别有什么两样:
一曲惊弦弦顿绝,半轮破镜镜难圆。
失群征雁斜阳外,羁旅愁人绝塞边。
从此心伤魂杳渺,年来肠断意尤煎。
未酬夫子情难已,强抚双儿志自坚。
日坐愁城凝血泪,神飞万里阻风烟。
当年写《再生缘》前十六卷是在北京和山东,读者只有母亲和妹妹。她回到杭州老家后,《再生缘》却很快在浙江一省传开:
惟是此书知者久,浙江一省偏相传。
龆年戏笔殊觉笑,反胜那,沦落文章不值钱。
闺阁知音频赏玩,庭帏尊长尽开颜。
谆谆更嘱全始终,必欲使,凤友鸾交续旧弦。
她比曹雪芹幸运的是,在她生前就已经知道自己的作品具有相当的影响,而且自己颇有感受:
知音爱我休催促,在下闲时定续成。
白芍霏霏将送腊,红梅灼灼欲迎春。
向阳为趁三竿日,入夜频挑一盏灯。
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旧如心。
其中或有错讹处,就烦那,阅者时加斧削痕。
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早春二月,陈端在母亲去世十二年、丈夫被流放四年后终于重新开始续写《再生缘》。这十二年的停笔,正象她说的“悠悠十二年来事,尽在明堂一醉间”。“明堂一醉”是指郦明堂(孟丽君)的性别引起皇宫中人们的怀疑,被灌醉了酒,正要脱靴查验是否小脚。正在惊险之际,故事却停了,而且一停就是十二年。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十二年的时间空白,却是用陈端生自己的悲欢离合来填补的。外人不知其中的辛酸,陈端生自己却再清楚不过,所以忍不住地长吁短叹。
此一时彼一时,写作的心境和生活的环境都已经改变了太多,她只写了第十七卷一卷,就再没有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