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传年少时英姿倜傥。不事农桑,而以勇毅闻于乡里。一日,与亲属会饮,大醉而归。途经深谷,遇一猛虎。时钟传酒力方盛,胆气弥张,持木棒挺立而拒之。猛虎左右跳跃,钟传来回迎击。猛虎又俯伏,钟传亦蹲踞。反反复复,最后与猛虎缠在一起。猛虎的前足搭住钟传双肩,钟传两手抱住猛虎的颈脖。良久,虎难以用其爪,传亦难以逞其勇,相持不下。家人见钟传日暮未归。仗剑迎之,见钟传与虎仍在相捍,乃挥剑斫虎,钟传方以得免。
钟传乃一介武夫,功成名就之后,每忆起少年博虎之事,总觉得那是有勇无谋之举,常有悔意,戒诸子曰:“士处世尚智谋,勿效吾暴虎也!”乃画《博虎图》状示子孙。钟传开始一改其赳赳武夫形象。
钟传(?-906),高安人。唐乾符元年(874年),黄巢起义爆发。江西各地农民“群聚”响应。一时,官府鸟散,强梁蜂起,江西大乱。百姓为避兵匪之祸,纷纷逃难。上高慈光洞等处也成了百姓藏匿之所。钟传以博虎闻名为众所服,被推为首领“保境安民”。乾符四年,钟传起兵末山,后移寨华林山,自封高安镇抚使。时义军遣兵攻抚州,抚州不守。钟传领兵入驻抚州。言于朝廷,封为抚州刺史。中和二年,唐僖宗封钟传为镇南节度使、检校太保、中书令赐爵颖川郡王,旋改南平郡王。
钟传统治江西三十年,直至去世,为国内诸侯中专权最久者。唐南平王钟传宅,唐代名迹。在崇梵坊,即今民德路佑民寺。宅旁有娉婷市。娉婷为钟传侍儿,后以名市。《正德袁州府志》云:府城南集云乡蟠龙山顶。唐南平王钟传初建”蟠龙禅院“,宋治平间赐额”永庆“,淳熙改赐今额,是为成恭皇后功德院,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胡鼎诗云:“访寺行吟日未西,荒园故址草离离。志僧对客无多语,只说南平富贵时。”
如果留神《唐才子传》,就会发现,晚唐诗人或出自或来往于江西者居多。这与钟传镇守江西所带来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钟传在江西大力奖拔人才,吸引了许多外地的知识分子来到江西,以求进取。自黄巢起义之后,唐朝政局动荡。各路诸侯悉不以贡士为意,而钟传则以荐贤为急务。“虽州里白丁,片言只字,求贡于有司者,莫不尽礼接之”。每届开科考试之时,“设会供帐”,比太平年月还要隆重。每逢解送举子入京赶考时,常率各级官员临视,大摆宴席与之饯行。而且还厚礼相送:解元(第一名)三十万,解副(第二名)二十万,其余均不下十万。
据《唐摭言》载:“时举子有以公卿关节不远千里求首荐者,岁尝不下数十辈”。有个叫刘望的人曾写有《献江西钟令公》诗,诗云:“负笈蓬飞别楚丘,旌旄影里谒文侯。即随社燕来朱户,忽听鸣蝉泣素秋。岁月已嗟迷进取,烟霄只望怨依投。那堪思切溪山路,家苦箪瓢泪欲流。”
钟传统治江西时期,是江西佛教繁盛期。钟传微贱时,每受高安上蓝山和尚令超禅师的器重与礼遇。中和二年,钟传奏请于洪州建寺,迎令超禅师居住,寺名沿用高安旧名,曰“报国上蓝寺”。并捐出上高九峰山的故宅辟为寺院,此即上高名刹崇福寺。钟传还在上高武泉山创建普济寺,宜春蟠龙山创建蟠龙禅院。
禅宗曹洞宗开山鼻祖良价有本寂、道膺两大弟子,一居宜黄曹山,一居永修云居山。钟传再三降使迎请本寂,又为道膺奏请紫衣、师号。由是“法轩大敞、玄教高敷”。对洞山禅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寂嗣法良价禅师,复主曹山荷玉寺,与良价共创禅宗南派曹洞宗,成为一代宗师。他学问精博,能诗,并曾校对注释前辈诗僧寒山的诗,编成《注对寒山子诗》。本寂禅师曾有诗《辞南平钟王召》:“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
钟传崇佛,凡出军攻城,必祷佛而行,不忍妄杀。天复元年(901年),钟传兵围抚州,城内突然大火,诸将请急攻之,钟传曰:“乘人之险,不可!”乃祷告火神弗为民害。抚州守将闻之,谢罪听命。钟传兵不血刃,收复抚州。一时传为佳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