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悬壶•费长房•小窗幽记

(2011-07-23 06:43:05)
标签:

悬壶

费长房

小窗幽记

分类: 房子的收获
    舅老爷遗作有《悬壶集》。医者称为悬壶济世,那么这个说法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两种: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於楼上覩之,异焉,因往再拜……遂能医疗众病。”后因以“悬壶”谓行医卖药。
    两个壶公是一个人,那为什么说是两种起源呢?一种是因为壶公本人,一种是因为壶公和费长房的故事。也就是说悬壶是为了纪念传奇的神仙还是炫耀玄妙的法术产生了不同的起源。其实都差不多。

    接着来说说费长房,住的不算太远,因为那时候汝南的郡治在今天的河南上蔡西南。传说他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就是没有学习完毕,但是学到什么了呢?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事见《后汉书·方术列传八十二》。《神仙传》:“费长房学术于壶公,公问其所欲,曰:‘欲观尽世界。’公与之缩地鞭,欲至其处,缩之即在目前。”这就是传说中的缩地大法
    九九重阳登高或许还和这位异人有关系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未成辞归”,为什么他不跟老师学完呢?看完下面这段介绍就知道了,他这个帮派里的神仙都是要吃屎的,够恶心!长房心欲求道,而念家人为忧。翁知,乃断一青竹,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长房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殓之。长房立其傍,而众莫之见。于是随翁入山,践荆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亦不恐。又卧长房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其上,众蛇竞来啮索,欲断,长房亦不移。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长房意恶之。翁曰:“子几得道,恨于此不成奈何?”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顷刻至矣。至当以杖投葛陂中。”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家人谓其死久,惊讶不信。长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乃发冢剖杖棺,犹存焉。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又尝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鲊,须臾还,乃饭。
  修仙的人多数是得到而成仙或者善终的,但是老费同志拒绝了老师让他吃有虫子的臭臭的安排,而且还借机退学,所以不尊师重教。那就一定要给他点教训,所以在传说里面他一定不得好死了。据说费长房的墓位于平舆县东和店镇仙翁庙集西端,传说他云游四方,为民驱邪看病。一日偶经此地,涉葛水时将杖符丢失,为众鬼所杀。当地百姓,如丧考妣,将其葬于罹难之处,并在附近的高处建仙翁庙,世代祭祀。其墓冢于60年代被铲平,90年代重修。

    提到费长房的时候,总会提到一句话:“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这句话出自《小窗幽记》卷二。已经十几年没有读了,借机翻出来晒一晒。《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于读者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有不小助益。
    《小窗幽记》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小窗幽记》中有“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

    随手摘录些如下: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少一徇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天下无不好谀之人,故谄之术不穷;世间尽是善毁之辈,故谗之路难塞。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善默即是能语,用晦即是处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
    处事不可不斩截,存心不可不宽舒,待己不可不严明,与人不可不和气。
    日月如惊丸,可谓浮生矣,惟静卧是小延年;人事如飞尘,可谓劳攘矣,惟静坐是小自在。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
    志要高华,趣要淡泊。
    俭为贤德,不可着意求贤;贫是美称,只是难居其美。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心静,淡然。我想这是这个年纪和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所以,多读些适合的书,多想些合适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