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
记当年,吓腐鼠,叹冥鸿。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鲲鹏斥鷃,小大若为同。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稼轩先生这句里典故不少,庄子、槐树,还有陶弘景的故事,我只来谈谈须弥芥子。
这是一个禅理,佛经上讲,佛能“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呼现大千世界”。
《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须弥是什么?
“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座名山。山大无比,风景优美,有美丽豪华的宫殿,是人、鬼、神共住的地方。须弥山最外层海水中,有东西南北四大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拘罗洲。其中南瞻部洲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可见,须弥山是佛教神话中的一座宇宙间的大山。
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九山、八海、四洲,再加上日月,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合一千个这样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一个世界,就称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即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就称为大千世界。因为一大千世界包含了大、中、小三种千世界,所以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此构成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陀教化的国土。
芥子又是什么?
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干燥成熟种子。种子近球形,直径l-1.8mm,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具网纹。
印度的芥子是油菜科,自古就广泛种植,生产芥子,制作芥子油,可做香辣料。芥子油不仅供食用,每天沐浴之前,也涂在头上和身上,民间相信芥子菜的种子有消灭罪恶根源的力量,用它镇宅辟邪。即使现在,在念经文或祈祷时也经常用。芥子也作为药用,利气化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把芥子磨成粉末,和其他的材料混合成膏状,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药品。
佛教经书把芥子、菖蒲、沉香等作为32味香药,由于芥子辛辣异常,多用于修法,降伏魔障。芥子也是密法修法常用的供品。
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或者想要反应什么道理?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就明白了,一个禅的故事。这个主角大家不太熟悉,但是也绝不陌生。他是个洛阳人,生活在唐朝,做过刺史、谏议大夫之类的官员,是个诗人,他叫李渤。还不熟悉?
其实很多历史人物离我们非常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教科书多走一步就可以看到他们,可惜,我们中间的大多数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点兴趣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头脑去关注这些,我们或者是被死板的教育体系误导了,或者是把无知当做谦虚把自己蒙蔽了。无知其实接近无耻。
牢骚又发多了。有两个小节点我们离李渤很近。
第一,李渤有个外号叫做“白鹿先生”,因为他在庐山上隐居读书时养了一只白鹿,后来出任江州刺史的时候,旧地重游,将原来的地方兴修成为一景。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南宋理学家吕祖谦提出的“四大书院”为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和江西白鹿洞书院(跟范成大不同)。要不是李老先生,江西这个书院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呢!
第二,我们高中的时候学过东坡居士的《石钟山记》,里面就有李渤,而且被当做反面典型了。我们都学了,可能还要求背诵了。都忘了?恐怕有些人不是忘记,是根本就没看过。文章的结尾如下:“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掀开门子,踢开帘子(高中时候韩浩老师常爱说的反话),李渤就坐在后面。是我们有点懒了。
都解释完了,开始讲这个禅宗的公案:
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份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老子《道德经》里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对立统一的客观规律原本就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对大小这一对矛盾来讲也是这样。大和小互相比较,互相依存,互相包容。没有小无以成其大,没有大万物无以展现各自的风采。一切的禅理,有时从事上去说明,有时从理上去解释。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
有时要小中见大,有时要大中见小。不要把复杂的事情看得很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而有些事看似简单却很复杂,有些事看似复杂却很简单。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三千大千世界,尽在我的心中。
东坡居士的《前赤壁赋》中有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止而不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