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六年级监考中,发现一个拼音填词“蒸融”,在过去我们学习中是没有见过的,有几个同事也说没有见过,但学生都填写一样的,我担心自己监考不严全班做了一个错误的雷同卷,纳闷了许久,下来后问任课老师,说是正确的,该词出自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晚上在网上百度果然有其出处。原文是“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意思:被初升的太阳热得融化,蒸发消融
。词科中有赏析: “蒸融”是作者自造的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蒸融”这个词,分别看“蒸”和“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和作者的心情来体味,会发现朱自清先生用词是极为考究的,“融”有“融合”、“融化”、“融解”的意思,给人的感觉是柔和、是无痕,这与“薄雾”、“初阳”是相称的、协调的,更与整个文意——时间流逝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是一脉相承的,如果用“蒸发”就显得生硬、突兀了,作者是把时光的消失形象化了。但我有自己的看法,这个词是作者自造的,有其特殊的环境氛围,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在以后的使用中很少见到,现代词典中没有编入就是一个例证,我们知道在五四新文化时期,有很多词是新造的,但不久就消亡了,蒸融这个词,对于小学生学习鄙人认为是一个怪癖的词,选在小学课本的常用词了就有点不合适,而其词意在文章中也很难以喻解,时光如轻烟消失就难以琢磨,硬是想到蒸发融化就更难了。今天的学习是求其别的精华而融会,如不能顺其意,解其神,一切是徒劳的,无用的,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理解,鄙人只是一家之言了。大家之言不是都成为金典的,我们要有自己的阅读个性,我就是我的去理解才是真的,牵强附会的理解是很能贻害孩子的学习兴趣的。
倒是在试卷中的一篇阅读文《打与不打都是爱》是很精彩的,让孩子们在理解阅读时体会母亲教育子女的心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