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散文之《从前有座山》(一)
(2023-03-20 15:20:53)从前有座山
翁大明
从前有座山——这山名唤金钟山,座落在陕西商南豫陕交界的富水关前,本是秦岭余脉,在商南富水这一带该是浅山丘陵,偏这金钟山却不甘寂寞地兀立起来,像是突然涨了身子,直直地插向半空。故而这峰便奇了,鹤立鸡群似地傲视周遭的丘陵沟壑,对面的九道山也对它肃然起敬,匍伏着显出些谦恭;大家说这是九龙朝圣,想必有些道理。高耸入云便也罢了,偏是那么陡峭,三面用壁立千仞来比喻,那肯定是不为过的。因为那三面的岩,实在是刀削斧劈,又高不可攀,险得很呐!只这山峰硬生生挺起来,狰狞得像个龙头,倒是那龙的脊梁却柔曼圆润,蜿蜒着不知去向。但我却觉得它的西边一定是连着秦岭,而东边呢,大概勾连着伏牛山脉。管它的尾巴在哪儿呢,反正金钟山这个龙头,这个万千丘陵中的一柱奇峰,是在商南富水。你看它头顶苍松翠柏,身披茂林修竹,着实是美得很!
山上有座庙——这庙名唤莲花禅寺,叫莲花寺或莲花禅寺的寺庙,全国其它地方有,东南亚一些国家似乎也有。可这商南富水金钟山上的莲花禅寺,却是显得特别,与其它同名寺庙大不相同。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座落在金钟山那高耸入云的山顶上,树木掩映着,云雾缭绕着,远处须是细看,才能窥见这寺院的外墙。但从西沟——是的,西沟有一条小径——花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爬上山顶,入得寺来,却晓得这莲花禅寺四字庙名起得是何等巧妙。这金钟山附近茶坊那边的阳城驿站,油坊岭那边的万亩茶海,王家楼那边的商山妙境,以及这周围森林覆盖极好的处处丘陵,不就是一片片硕大的莲叶嘛,莲叶托起的金钟山峰,不就是一朵圣洁的莲花嘛,在这莲花的花蕊上建一座寺院,起个名字叫莲花禅寺,不是既形象又贴切嘛!上山后再拾级而上去寺庙参禅,但见这莲花禅寺一进三重,一重高过一重,两边几间寮房,直到山顶悬崖之巅才能进得正殿。你看这正殿门上“莲花禅寺”四字,就知道这寺庙年代久远,历经沧桑,庙前的功德碑上镌刻着一些这寺庙的过往以及香客的功德。殿内三尊菩萨,三碗灯盏,三只香烛,三幅蒲团,梁上墙上挂些黄的红的,依稀写一些字,却是看不真切。那正中的普萨也是手持莲花,用这莲花普渡众生,赐福给这一方百姓。山高风清云淡,庄严的寺庙容不得人声鼎沸,我便住了口,静下心来想一幅对联:“因存要苦修而普度,知佛法毋疑,只向莲心开万朵;果有当精进而加持,劝世人尽信,休缠俗念负三生。”又有一首歌袅袅传来:“佛前莲花开,清风自来。一念因果是非且勿怪。相由心生善哉善哉。乘风渡自己,一念去云外……”,便觉这金钟山上的莲花禅寺,又添些许仙气。
庙里有个和尚——这和尚姓释,法号鸿基,生得腰粗膀大,脸阔口方,头上自然是落发了,九个戒疤印在秃顶,身披皂黄袈裟,脚踩麻耳草鞋,胸前一串珠子挂着,手上一杆禅杖提着,远看这和尚跟其它寺庙里有些身份的和尚别无二致,只是走近了,才觉得那和尚有点古怪。那和尚头上无毛,脸上却长满了毛,眉毛胡须几年没剃,鼻毛也野草似从鼻孔冒出来,那张和尚头上的大脸便被乱哄哄的毛发遮住。这头上的毛都剃光了,脸上的毛咋不刮净?金钟山下见过这个和尚的便诧异,说这和尚跟商南县城东岗真如寺的和尚不同,跟寺沟老姆爷庙里的那个和尚也不同,像是有些来历,却不知道是哪年云游到这莲花禅寺,也不晓得在这莲花禅寺住了多少年,反正这莲花禅寺以前荒废了好长时间也没人管,这和尚想住便住着,住在这里就算是个住持,照护着这庙,也好。这和尚在这庙里倒也安逸,先把漏风漏雨的地方修缮了,又在庙对面山梁上平展处,找一块满土的地挖了种菜,只是每隔十天,才下山化一次缘。他去化缘,近的就在王家庄王家楼富水街一带,远的也就是商南县城或者清油老街,一般都是当天出去当天回来,从不在外过夜。不化缘的时候,这和尚就在庙里练些棍棒拳脚,功夫日益精进,武当少林那边过来的,也有人上山切磋,附近庄子里的年轻后生,便趁机偷看,想学得几招几式。晚上客去人散,庙里便寂静得很,这鸿基和尚吃了斋,先在这金钟山上围住这莲花禅寺走三圈儿,然后陪星伴月久久伫立,直站到三更天气才回屋腄觉。他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这金钟山上久站,也不晓得他站在这里看什么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