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廉洁从教,携手营造和谐校园
一、社会对学校党员、干部廉洁从教的要求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期望性和社会瞩目性。当社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把培养下一代社会继承者的重任专交给教师时,当社会为培养良好的后继者而设置教师这一行业时,教师就不仅被赋予了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且被赋予了倡化社会文明风尚的示范角色和引导角色。因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比社会一般行业要严格得多,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要求有教书的学识,而且要求有示范学子和世人的良好品行。由此可见,教师言行对社会风尚有巨大的影响,其廉洁从教的行为因此便显得格外重要。教师执教不廉不仅有损自身的形象,还会带来许多人价值观的迷惑或错位,甚至传染学生或他人,使不良风气蔓延,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如果教师廉洁从教,不仅使行风清正,学子德尚,而且能垂示世人道德,净化世人灵魂,净化社会风气,使文明风尚倡化于社会。
二、不廉洁从教的主要表现:
1、不热心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不尽职尽责,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办班“创收”或第二职业上;
2、利用教师职业之便,以从中获取私利为目的,向学生强行推销不必要的各种所谓的试题指南、参考书和质量低劣的各种资料;
3、直接或间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向学生推销各种饮料食品、服装、保健品等等,有的甚至把学生是否购买自己的商品或学生能否帮助自己推销商品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
4、有的利用各种名目向学生直接或间接索要钱物,收受贿赂;
5、有的上课而不教,专待课外“个别指点”收取费用。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削弱了学校育人效果,加剧了行业不正之风,玷污了学校这个历来被人称为净化人心灵的神圣殿堂,毒害着学生心灵,污染着社会风气。
三、不廉洁从教的主要原因:
1、从外在的客观因素来看:
一是学校自身管理问题。如学校防止为师不廉的制度措施缺乏,或还没有得以建立,难以形成对不廉洁现象的强有力约束;学校领导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等。
二是社会不正之风的侵染。在社会(或行业)体制、制度和道德观念失衡乏力的情况下,权钱交易,职钱交易,以权谋私,以职谋私等不良风气得以盛行,许多教师经常遇到各种有求于己并对己予以小恩小惠、甚至贿赂之人。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为师不廉,由此滋生蔓延。
2、从内在的主观因素来看。
一是人生价值观的错位。在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影响下,有些教师的人生价值观错位,如认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的富有,名利的收获”、“市场经济,一切等价交换”等等。因此,把知识的传授当做商品。
二是心理防卫的失当。有的教师明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不廉洁的行为,但还不收敛自己的行为,而且“理直气壮”,就在于心理防卫失当。如“不捞白不捞”,“能捞就捞一把,补偿劳苦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许多人都这样,法不责众”等等。正是在这种错误的防卫心理的支配下,使有的教师一步步进入为教不廉的泥潭。
三是道德品质的败坏。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己想得到的一定要得到。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名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他们自私贪婪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想尽办法加倍补偿这种“失落”,甚至采取非法的或强硬的手段满足一己之私利。
“廉洁从教,和谐校园”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不能搞形式,停留在口头上。把清廉从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我们做教师的准则。“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教师,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廉洁奉献”的红烛精神教书育人,努力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关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心爱生如子,献身教育,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廉洁从教的好老师,用博爱为学生撑起广阔的蓝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