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览《六祖舂米图》

“六祖舂米”是引人入胜的禅宗故事。
世人皆曰六祖一偈得道,独忘其累月舂米的修行即功夫。
“舂米去”是五祖弘忍给六祖慧能上的第一课。
慧能舂米砍柴,身心俱空,由是无复乾乾,一偈般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由是,慧能获“正法眼藏”,成为东土大地上的禅宗六祖。
二
也许因了“本来无一物”的空有之观,性空但有假相,相反相成才是真俗两谛,后世艺术家状写慧能悟道,总爱空中生有,最著名的,当属南宋初年画家梁楷。
他的《六祖破经图》,描绘的是慧能手撕佛经、疾步狂呼、歇斯底里的场景,
将六祖抛却旧传统的狂态刻画得得跃然纸上;而《六祖截竹图》描绘的是慧能一手拿砍刀、一手持竹竿,正在伐竹的场景,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六祖的格竹悟道与一世沧桑。
惜乎,梁楷的这两幅经典中国画的作品都流散到了日本,历经丰臣秀吉、西本原寺、松平直亮等收藏,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梁楷无疑是禅画的一座高峰。
高峰过后,尽是平原。就是明末清初的“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也只是醉心于山水、花鸟等,很少再画禅宗列祖列宗,特别是六祖慧能。
至于原因,可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川端康成对南宋末年画家牧溪的评论中窥其一斑:
“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三
禅画在中国走向式微,在日本却异军突起。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便是禅僧、画家雪舟(1420年~1506年)。雪舟曾游学明朝,“余曾入大宋国(明朝),北涉大江,经齐鲁郊,至于洛(北京),求画师。虽然,挥染清拔之者,稀也。”
这一悲叹,也是雪舟对当时明朝画家临摹之风盛行一时的抨击。
中国画在转型,转出了“四僧”;日本禅画在孕育,诞生了禅僧雪舟。
雪舟画山水,也画祖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慧可断臂图》。
伊势(旧称宇治山田)寂照寺住持,著名画僧月仙(1741年~1809年)上承雪舟(早年曾从云谷派“雪舟十二代画裔”樱井雪馆学画),后拜京都画坛圆山派始祖圆山应举为师,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画风。擅长人物画,所绘人物形影寂寥,禅意廓然。其中,《六祖舂米图》堪称他的杰构。
“六祖舂米”是非常著名的禅宗故事。但是,查阅资料,不见古代中国画家描绘这一禅宗故事。
月仙所绘六祖,光膀子赤大腿(设色),高举舂锤(非《坛经》中所云“腰石舂米”),其“侧影六祖”的形象倒与《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相类。
不同的是,月仙《六祖舂米图》有“题”——
隐于任舂,古之智仁,厌世之尘。
蒙米之尘,出尘入尘,孰疏孰亲?
与《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不同,《六祖舂米图》这有题有画。
其“题”,更是禅心禅意,寂然定然。(武庆平/河南美术馆,转自《书法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