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心惠质出名门——早期浅绛彩瓷画师研究笔记

(2018-09-11 00:13:29)
兰心惠质出名门
——早期浅绛彩瓷画师研究笔记http://s5/mw690/001ripB1zy7nwMHKgLO94&690

中国文人瓷画,自浅绛彩始。
此前瓷器上的绘画,严格地讲都是瓷器装饰艺术。
 
雍乾两朝的粉彩、珐琅彩,画工之精细可谓登峰造极,并且诗、书、画、印俱备。但其千篇一律的题诗和格式化的印章款,仍属瓷画上的点缀。况且,官窑器上的题材纹饰均出自宫廷画师的样本,有些还要御览修正。瓷画师照本绘画,谈何创作,更遑论署名。浅绛彩瓷画师把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来,使之成为一个画种,厥功甚伟 。
 
晚清中国,国力日衰,连扩修颐和园都要动用海军经费的满清朝廷,断无余力继续支撑不计工本的御窑厂烧造瓷器。于是,御窑厂瓷画师便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压抑了几百年的艺术创造力释放出来了,于是浅绛彩瓷诞生了。

经历了六七十年的辉煌之后,浅绛彩瓷画由于绘彩的引进、改良,绘瓷技法也发生了变化,民国初年,新粉彩诞生了。景德镇瓷绘艺术从此进入自由创作的繁荣时期,确立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个性化创作的发展方向。
 
名家绘制的浅绛彩瓷画,诗、书、画、印齐备,与绢纸上的中国画无异。构图、用笔、赋彩十分讲究,一如绢纸画;画科也很齐全,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各有大家,甚至形成了瓷画创作的流派,受到文人士大夫的热烈追捧。在金品卿光绪三年(1877年)绘制的《茂林修竹》瓷板上,刚刚赴任饶州知府的王凤池欣喜若狂地题到:“此黟山品卿居士以珠山瓷笺写寄吾宗,…….觉笔墨间亦含惠风和畅之致。…….余见而动幽情,书此订再畅叙”。  “瓷笺”二字用的极为精当,表达了文人士大夫对浅绛彩瓷画的高度认同,甚而比附于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兰亭雅集。浅绛彩瓷画就是瓷器上的中国画。

然而,百年来浅绛彩瓷画并未引起各界的重视。在陶瓷界,前有三代青花和粉彩的高山,后有新粉彩瓷画的大河;在国画界,海上画派巨擘林立,国画大师南北对峙。致使浅绛彩瓷画既得不到陶瓷界的认可,又被中国绘画界所忽略,成了不瓷不画的末技,因而尘封百年。近二十年来,在刘新园、越荣华等文博专家和关善明、胡尚德、梁基永等藏界精英的共同关注下,浅绛彩瓷画重见天日。一经启封,芳香四溢,遂为藏界专宠。然瓷画师个人生平资料,除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四大家当时即已名噪大江南北,稗宫野史及方志之属或有零星记载外,众多艺术成就极高的瓷画大师的生平资料,如生卒年月、师承关系、所擅画科、活跃期等皆湮没不闻。我们只能从其传世作品中搜求微细,勾勒一二。尽管刘新园、越荣华、梁基永等前辈学者做了大量爬梳钩沉的考证工作,毕竟囿于资料匮乏,以及收藏界重官窑轻民窑的历史惯性,浅绛彩瓷画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今雅昌艺术网艺术论坛聚集了一批浅绛彩瓷画的发烧友,其热情之高,藏品之富,见识之博,研究之深,蔚为大观。如集众人之力,潜心研究,或可对浅绛彩瓷画大师们的创作生平与艺术成就,描摹出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轮廓。 漱绿轩不才,率尔操觚,不避方家遗笑之嫌,以期抛砖引玉也。敢请诸师友纠谬补遗,辨析细微,相信很多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说明:
1、本贴引用资料
(1)雅昌诸友上帖藏品
(2)关善明《瓷艺与画艺》
(3)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
(4)赵荣华《瓷板画珍赏》
(5)陈建欣《浅绛彩瓷画》

2、本帖探讨内容
从浅绛彩瓷画师传世作品入手,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绘画题材、纪年款、名号印章款及画室名号等资料性的内容,加以排比分析,进而对绛彩瓷画的起源、画师生平、及四大家之间的关系等,作出一个推测性的判断。
 

一、程门作品研究

统计样本:49件。 资料来源:同上。

1、题材
49件作品中一器多面的4件(如琮瓶),比例按53件面算。
山水:43件面,   占81%。
人物:7件面,    占13%。
花鸟:3件面,    占6%。
从上述比例来看,程门最擅山水,兼及人物、花鸟。

2、作品纪年

有纪年款的21件,无纪年款的28件。

A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前2件:1件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1件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                     
B  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六年(1880年)6件。
C   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13件。
光绪十六年之后,未见纪年款作品。

程门的创作高峰期(活跃期)应在光绪元年(1875年)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间。赵荣华先生在《瓷板画珍赏》中,根据一件山水瓷板(P66)的题跋推测:程门应于同治十年(1871年)迁居景德镇画瓷。两相比照,大体相符。

光绪十五年,程门56岁以后,未见有纪年款的作品。刘新园先生在《景德镇近代陶人录》中也提到这一点,疑为程门英年早逝。与程门有过诗画交往的张鸣珂,在成书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并未谈及程门早逝,故存疑。

3、名款及印章款

A  使用最多的名款为:雪笠  程门,占36%;印章款为:程门  雪笠,占37%
B  其次为:笠道人  程门,占30%左右;印章款为:松生,占19%。
C  其他:单用雪笠、程门、笠道人等,量小不作统计。

另外,新安笠道人款 2 例;程道人名款较为罕见。笔者见过一件笔筒(不在统计样本中)署名程道人,底款为筱园珍藏;花间一壶茶兄也有一件署程道人款的,底款也是筱园珍藏。不知是否特用,存疑。印章款中还有一个仅见的笠翁。

《黟县四志-人物志》载:“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字雪笠”。刘新园《景德镇近代陶人录》转载为:“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程门又名增培,迄今尚未见到实物资料佐证,不知所据,存疑。

D  印章款中有2例“臣门”。一例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一例为光绪四年(1878年)。
赵荣华先生推断程门同治十年(1871年)迁景德镇画瓷,由此及后面的轩室号中推测,程门初到昌江,可能是被御窑厂请来画瓷。

4、轩室名号

49件传世品中署珠山官廨、浮梁公署、珠山官舍款的6件。
A  光绪二年(1876年)至光绪五年(1877年)3件;
B  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2件;
C  无纪年款的1件。

联系上述“臣”字印章款,可否推断:程门初到景德镇(同治十年左右)即为御窑厂画瓷,之后离开,约十年后(光绪十三年)又返御厂。如此看来,程门不同于金品卿、王少维这样的“御厂两支笔”,而是御厂特聘的瓷画师。

王凤池知饶州后,与金品卿、王少维两大御厂高手多次合作,唯独没有与程门合作。一直以来为同仁所不解,由此来看,可能是一条思路。据曙光兄在王凤池专帖里转栽《兴国州志》资料和往西兄几件王凤池与金、王合作的实物来看,王凤池于光绪元年(1875年)以后,历任江右知府(即饶州府)、江西知府;光绪六年(1880年),丁艰回籍。光绪二年开始与金、王合作,客串画瓷,光绪六年回湖北兴国老家。而程门于光绪三年前后离开御厂,光绪十三年重返。时间上来看,两人只有一年左右同处御厂;另外,以王凤池饶州知府的身份,是否可能与身在御厂却“鬻瓷资生“的自由职业者合作,也是一个问题。总之,两位大师就这样擦肩而过了。

案:7月26日见到长青树兄上帖的程门丙子年(光绪二年,1876年)山水瓷板.前有"护环翠亭使者"款,后有"环翠亭"印章款.可作为程门当时在御厂画瓷的又一旁证.

5、定制款

程门作品中定制款很多,占30%左右。特别是光绪初年离开御厂后,定制款最多。再次印证了程门不同于金品卿、王少维,是御厂挂籍(客座)瓷画师,自由职业者。

6、题记题诗

程门山水中,常见就画意所题诗,引用前人成诗的反而少,这也是文人瓷画大师程门的山水作品高于他人的一大亮点。自题诗在金品卿、王少维的作品中就很少见。程门在画瓷之前已是成名画家,才情上应比用九宫格描样的御厂画师略高一些。程门是真正的在瓷器上创作中国画的瓷画大师。
 
 二、金品卿作品研究

统计样本:27件.。资料来源,同上

1、题材:
花鸟草虫:23件,占85%;
人物:     3件,占11%;
山水:     1件,占4%;

金品卿最擅花鸟草虫。

2、作品纪年

有纪年款的12件,无纪年款的15件。
A   同治十三年(1874年)2件;
B   光绪二年(1876年)1件;
C   光绪三年(1877年)4件;
D   光绪七年(1881年)2件;
E   光绪九年(1883年)1件;
F   光绪十四年(1888年)1件;
G   光绪十五年(1889年)1件;

案:赵荣华《瓷板画珍赏》中“彩绘花鸟图瓷板画",题款应为己丑(光绪十五年,1889年),赵先生误读为己巳(1869年,同治八年),细辩可知。
金品卿浅绛彩瓷画的创作也同程门一样,起于同治末年,止于光绪十五年。
3、名款及印章款

金品卿的名款及印章款很单一,不象程门那么繁多。
名款:品卿金诰  品卿  金品卿
印章:金诰  品卿  诰
光绪二年(1876年)一件山水帽筒上印章款为“臣诰”,与程门在光绪早年用“臣门”者同。

4、轩室名号

署御厂轩亭号者:   8件;
A  珠山之环翠亭    4件;
B  新平官廨        1件;
C  珠山官廨        1件;
D  珠山之敬事轩    1件;
E  珠山前之吟花馆  1件;

另,“大清同治年制”青花官款和“大清光绪年制”矾红官款各一件。金品卿御厂公事之余,偶作浅绛彩瓷,一般不作商用。有题为:“鹤舫氏选于珠山之环翠亭”花鸟圆板,应视为应酬唱和之作。

5、题款题记

 一般都很简炼,似保留着雍乾粉彩题款的习惯。偶有长篇题记,皆由王凤池题写,如《茂林修竹》山水瓷板。
 由此看来,金品卿作为御厂在籍画师,最擅花鸟草虫,山水人物亦清雅不俗。程、金、王三人中独金品卿不知生年,从作品来看,应与王少维相仿佛。光绪十五年(1889年年)后,亦未见纪年款作品,不解。金品卿不同于程门,几乎没有定制款的作品。作为御厂巨笔的金品卿,偶作浅绛彩瓷画,应都是寄兴唱和之作。
 

三、王少维作品研究

统计样本:20件。资料来源,同上

1、题材:
人物:         10件,       占50%;
山水人物:      8件,       占40%;
花鸟:          2件,       占10%
王少维擅画人物。

2、作品纪年
有纪年款的16件,无纪年款的4件。
A   同治十二年(1873年)   2件;
B   同治十三年(1874年)   2件;
C  光绪二年(1876年)      4件;
D  光绪三年(1877年)      1件;
E  光绪四年(1878年)      2件;
F  光绪六年(1880年)      1件;
G  光绪十一年(1885年)    1件;
H  光绪十三年(1887年)    2件;

案:光绪十三年两件均署“七十老人王少维”。

王少维浅绛彩创作也和程门、金品卿一样,从同治末(同治十二年)到光绪中期(光绪十三年),之后亦少见有纪年款作品。程、金、王三人浅绛彩瓷画创作的活跃期惊人地吻合。王少维光绪十三年时年逾七十,年迈封笔尚备一说;金品卿如年龄相若,亦应类此;程门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后再无纪年款作品,时年56岁,正值盛年。存此一疑,以待新出资料解惑。

3、名款及印章款

王少维的名号及印章款和金品卿一样,很单一。
名款:多为少维王廷佐 、王少维;间有三吴王少维。晚年有七十老人王少维。
印章:依次为王氏少维、少维、吴人。
没有发现“臣”字印。
案:从频繁使用的“吴人”款来看,王少维祖籍应是苏州一带。各种资料记载都是安徽泾县,不知所据。

4   轩室名号

署御厂轩亭号者:           8件;
A   珠山南之半弓园         3件;
B   厂署之环翠亭           1件;
C   珠山东簏之静得所居     1件;
D   昌江公廨且安室         1件;
E   珠山之蕉荫轩           2件;
 
与金品卿一样,王少维画瓷也在御厂官署,可印证他们御厂画师身份,刘新园先生听闻之“御厂两支笔”一说,应无疑问。
      
 5、题款题记
  
同金品卿一样,王少维几无长题。人物、山水有题记都很简略,仿曾布臣画法于某某处等。但有长题,均为王凤池执笔。特别应提的是往西兄所藏“柳荫瀹茗图”,大段题跋由郭嵩年撰写,并有韵珊自题,王少维题跋仅为“少维王廷佐写”及印章款。由此看来,金、王二人不同于程门,很少大段题跋,非不能书也,乃不能辞尔。另,“柳荫瀹茗图”的年代应存疑,曙光兄根据对像主黄韵珊的考证,定为1864年(同治三年)前,似不能定论。程、金、王三人传世作品中,尚无一例早过同治五年(1866年),这一年,御窑厂刚刚着手重建。御窑厂自咸丰五年(1855年)被太平军焚毁之后,制瓷匠师四散,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纵观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三人传世作品,发现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浅绛彩瓷画作品,尚无发现有早过程、金、王三人的。一些偶有传世的早期浅绛彩作品,均在光绪以后,没发现同治的。很多前人的论述在谈到浅绛彩的起源时,都笼统的推断为道光、咸丰两朝。基此立论的两件作品,一是安徽黟县文保所收藏的程门父子乙卯年(咸丰五年1855年)合作的白瓷花耳扁壶;另一件为张子祥(被定为海上画派大师张熊)丙辰年所作的《四清图》瓷板。熊中荣老师和曙光兄在上手实物后,细辩文字,乙卯年(1856年)应为已卯年(1879光绪五年)之误读;《四清图》瓷板的型制和用彩均为民国以后特征,故丙辰年应为1916年。

程、金、王三人的浅绛彩瓷作品中,尚无一例早于同治五年(1866年),最早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而程门到景德镇画瓷是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的事。可否推断为:浅绛彩瓷画的产生是程门作为成名的书画家挂籍御厂之后,与金、王两大瓷画师切磋碰撞而后产生,聊备一说。王凤池作为瓷绘大师偶作浅绛彩瓷,已是光绪二年以后的事了。

2、程金王三大画师中,鬻瓷资生的只有程门一人。是否与他的挂籍画师身份有关?而金品卿、王少维作为御厂在籍食禄瓷画师,身份显尊,不用也不屑鬻瓷资生。程门于同治十年(1871年)左右赴御厂画瓷,同治皇帝十一年(1872年)大婚;离开御厂十年之后,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程门重返御厂画瓷,光绪十四年皇帝大婚。两赴御厂都在皇帝大婚之前,依此推测程门专为皇帝大婚画瓷而受邀御厂,应不是牵强附会的呓想。恰恰反证了程门挂籍御厂的自由职业者身份。所以才有了大量程门的定制款作品。而金品卿、王少维则无。

3、程、金、王三大画师在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上各擅胜场。但从他们偶一为之的其他画科作品中,我们看到三大家绝非笔力不及。程门的花鸟人物,金品卿、王少维的山水均极见功力,绝非俗手。所谓各擅画科,不过是三位大师彼此之间的默契而已。

4、极为“巧合”的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之后,三位大师均不见纪年款作品。王少维最后有纪年款的作品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程门、金品卿则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王少维年届72岁(左右);金品卿未知,似应相若;程门56岁,作为画师正值壮年。是三位大师又一次达成默契相约封笔,还是岁月催人相继过世?要打开这些迷一般的结,只能寄希望于不断有新的传世作品出现,或者有关方志、野史、笔记的发现。让我们期待吧。

案:“程、金、王三人的浅绛彩作品中,尚无一例早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最早的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
2005年8月4日,杨文潮兄处见到一只金品卿山水人物大瓶(残),落款为壬申年,1872年,同治十一年。是为修正。
 
后记:
1. 此文2005年8月2日发于雅昌艺术网近代民国版,五年前的旧文。五年多来,陆陆续续又出现了一些很珍贵的实物资料,对本文一些推断可做补充与修正。
 
2. 2011年2月26日上午,一次聚会上,见到近年来致力于浅绛彩瓷画发展史研究的陈兄(海淡天高),说到,近日发现一件程门早期墨彩作品,纪年款为同治四年(1865年)。
 
3. 文中提及的一些实物照片,可以在雅昌艺术网的帖子中看到。链接:http://bbs.artron.net/viewthread.php?tid=219095&highlight=
 
4.附图说明:
选取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代表作品各一件,以其题款对作者生平有重要意义。程、王两件原为故友所藏,今辗转不知谁手;金氏之作,为香港关善明博士藏品。
 

A、程门“富贵寿考、有大吉祥”山水瓷板
题款:富贵寿考、有大吉祥
昌江有天福星,动躔再起祥烟。
珠山有佛说法,警俗全消蝮毒。
薛侯之来,和风甘雨,洒扫尘埃.。
合景德镇恭顺
云阶大公祖大人德政
护环翠亭使者敬录                  
印章: 环翠亭
丙子(1876)新秋云阶先生太守大人雅玩
雪笠程门识                            
印章:臣门

 
 B、金品卿“茂林修竹”山水瓷板
金品卿题款: 茂林修竹   品卿金诰       
    印章款: 品卿   金诰
王凤池长题:
前在京都诒晋斋,见太仓王远照先生有茂林修竹墨绡一幅,觉兰亭风景皆入笔
妙。此黟山品卿居士以珠山瓷笺写寄吾宗逢卿刺史,以补映带者。
觉笔墨间亦含惠风和畅之致。是幅成于光绪三年丁丑暮春之初,愚见而动幽情,
书此订再畅叙。丹臣凤池                
印章:太史氏  丹臣

http://s5/mw690/001ripB1zy7nwKPOWCo94&690

http://s1/mw690/001ripB1zy7nwKPTzna60&690


C、王少维渔樵问答人物瓷板
王少维题款:
丁亥夏日仿曾布臣画法
写在珠山厂署之环翠亭
七十老人王少维
印章:吴人

http://s4/mw690/001ripB1zy7nwKQ0ucj73&690

转自: 林泉瓷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07280100ptqk.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