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圣节,我给小鬼发糖果
文/雨林芳菲
11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西方的“鬼节”--万圣节。现在国内的商家也对这个节日做起了文章。让俺想起了俺在美国度过的有趣的万圣节。
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关于万圣节的来历,说法不一。
不管万圣节是哪种由来,现在已经是孩子们纵情玩乐的好日子了。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可以放任玩耍的节日。当然你要准备足够糖果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们。
万圣节到来的前夕,家家户户都大包小裹的,一箱一箱地往车上搬东西。什么大大小小的南瓜灯,各种小鬼玩偶,各种鬼怪的服装,鬼怪的脸谱,烟花和其他小玩具等等。当然,糖果是万万不可少的。我家和全美国的人家一样,家里准备了大包大包的糖果。
试想,如果孩子们到你家讨要糖果吃,你拿不出来,那你就尴尬死了。所以要“足够”。
在万圣节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了好多南瓜灯,有真南瓜的,有塑料的,也有好大的充气南瓜气球。各种各样小鬼、毒蜘蛛、蜈蚣、骷髅头,等玩偶,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沾在门上,有的站在门的两旁,那可真叫“把门鬼”了。最恐怖的要数“吊死鬼”了,白色的眼窝,黑洞洞眼睛,流出猩红的眼泪,伸着血红的长舌头,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阴森森的,还真挺吓人。
依我看,万圣的夜晚有点像中国大年三十的晚上,又有点像中国的大年初一,和我们中国人过大年一样的兴奋,一样的热闹,一样的灯火通明。
记得我们小时候,在大年初一,早早的爬起来穿上新衣服,小辫用鲜艳的绸带(我们当地叫头绫子)扎个漂亮的蝴蝶结,由家长领着家家户户去拜年,每到一家鞠个躬,问声“过年好”,都能讨到糖果和花生瓜子等好吃的。
不同的是:我们过年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则穿上小鬼、僵尸、蜈蚣,蛇等服饰,还要带上吊死鬼等可怕的面具;
我们过年去认识的人家拜年,他们则见门就进,挨家挨户的走;
我们拜年是凭主人赏糖果,他们则是讨要而且必须得给;
我们拜年是说吉祥话,他们则口中威胁:“不给糖果就捣乱”。而且会真捣乱,例如踢碎南瓜灯等诸如此类的调皮事。
这不,天刚蒙蒙黑,一批一批的小鬼就开始光顾我们家了。因为我家是这条街的第一家,所以小鬼们进第一家,精力特旺盛,战斗力极强。孩子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怪异服饰,戴上千奇百怪的鬼面具,有的的提上一盏“南瓜灯”,也有拿着手电筒,还有的拿着荧光棒。唔哩哇啦地喊着“不给糖果就捣乱”,有路不走,从草坪上以扇面队形向我家冲过来。我家在坡上就像是个他们要攻破的碉堡。小鬼们猫着腰(爬坡就得这个姿势)就像打冲锋一样,冲了上来。我已经隔窗看到这“恐怖”的场面了,赶紧去开门,结果还是比他们晚了一步。“叮咚”门铃响了——“小鬼”叫门了。
我冲到门口,打开门,小鬼呼啦堵住了门。有的拎着一个大塑料口袋,好大呀,口袋底都拖到了地上了。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拿着布袋。总之,什么家什都有,个头儿都挺大。
我提着我们家的大糖口袋,依次给小鬼们发糖果。小鬼们大都很自觉,他们领到糖果大都说声“谢谢”回头就走。就该轮到下一个了。可是也有个别的,有一个小鬼,你给完他糖果了,他还不走,还撑着口袋,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还要。丝毫没有给后面小鬼让地方的意思,你就再给他,他还不走,还要。后来他的家长赶过来,拉走了这个调皮鬼,才轮到别的小鬼领糖果。
今天是少有的热闹,门前的路上灯火闪闪,一队接着一队。家长们也趁这个机会相互认识,交流一下。现在都说中国人让钢筋水泥包围,老死不相往来,美国人更是这样。在这里,他们的房子都是独立的小楼,自己家房前屋后草坪很大,孩子们都在自己家的草坪上玩耍,各家自备孩子玩的秋千滑梯篮球架等。他们不像中国人,爱结伴扎堆的玩。他们也没有串门的习惯,平时也看不到这么多人,因为他们出门就开车,一溜烟的就没影了。所以,这是大人孩子相互认识交流的大好机会。
这天,大人孩子都异常的兴奋。我也很兴奋。你说吧,孩子们要来了糖果当然高兴,你说我这发糖果的也高兴的不得了。这一波一波的来,又一波一波的走,应接不暇,把我忙的不亦乐乎。如果隔的时间稍长一点没有小鬼来叫门,我还有点犯嘀咕“怎么还不来呢!”。一听到“叮咚”门铃一响,我就像是发条被上足了劲,立即冲到门口,提着糖口袋,一个个的发糖。那叫一个开心。
所以我说,万圣之夜是孩子们的“狂欢节”。这里的人们也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这些小鬼们大多都有大人们陪伴而来,孩子大的,就自己去要糖果,大人们则在马路上等着聊着,然后陪着要完糖果的孩子们一起,继续到下一家。只有比较小的小鬼,大人们才陪着到人家门前来要糖果。给完糖果后,孩子们都会说“谢谢”,如果哪个孩子没有说,就由大人们代言感谢。还有更夸张的,由家长开着车,拉着孩子们到各家要糖果。
有的人家,大人陪孩子们出去要糖果家里没人了,怎么接待小鬼们呢?他们就索性弄一个大糖口袋,放在家门口,让小鬼们享用。
这天,一直闹到大半夜。可是一点不累不睏。反倒睡不着觉了。兴奋过度了!
注:由于本人相机出了点问题,万圣节拍的美国“小鬼”登门要糖果的珍贵照片都丢失了。本文照片来自百度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