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本课程的开发 |
分类: 教学设计 |
北岭小学
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很是重要。李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现存三百多首。古人云:诗以言志。只有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了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所以通过回忆和欣赏李白的一些诗歌,从中感受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李白,培养他们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
活动对象:
小学高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诵读并且欣赏一些李白的古诗,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所了解。
2、感知诗歌是诗人言志,言情的方式。
3、了解诗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
4、学习吟诵古诗,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5、让一些学生用自己感悟到的李白的作诗方法来学习写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欣赏,理解古诗。配乐吟诵或吟唱古诗,用自己稚嫩的文笔学习写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的情感。
活动形式:
搜集整理资料、讨论、交流、欣赏、办小报、诗歌比赛、出版诗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有关书籍、图片,主持人安排。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前搜集资料,课余时间交流收获
一、课前搜集(学习时间:一周)
1、李白生平简历
2、李白的故事
3、积累已学的李白的古诗
二、课余交流:
1、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掌握更多的信息。
2、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
第二阶段:积累并且背诵李白的古诗(每人至少八首)
学习时间:(一周)每日晨读时间至少两首。
一、主持人致词:
同学们,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我们所喜爱。所以,本周就让我们一起来将学习有感情的吟诵李白的部分古诗……
二、学生自己背诵,互相检查,教师抽查
三、师生在交流学习中深入体会这些古诗的意思。
第三阶段:
学习分类欣赏李白的古诗——《走近李白(一)》—— “李白是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让我们伴随着古色古香,婉转悠长的古筝曲,一起来上一节古诗欣赏课……
二、师生齐诵李白的古诗
1、今天,让我们走近诗歌王国中最亮的那颗星——李白。你了解李白吗?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点评。)
2、师:李白前半生积极入世,后半生非常超脱。他学了一生的才学,称为“诗仙”,他又是“酒仙”,人们一说到诗就能想到李白,一说到李白就能想到他的诗,所以说李白是诗。板书
3、让我们看看杜甫的诗歌,前四句就是赞美李白的,学生齐读。
教师讲述故事 (李白斗酒三百篇……)我们再诵诵:
三、重点欣赏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
教师诵诗,指名学生诵诗。
老师看多很多的山,我们也是山城的孩子,那你看到过白色的云烟,有看到过紫色的云雾?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紫烟产生的原因。
师:这样的景象只有诗仙看到,这是仙境那。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这是什么呢?这是怎样的想象?(大胆的想象
老师概括为“奇妙”的想象。
2、师:李白的诗歌把我们带进了奇妙的空间,他诗中有奇特想象。
谁再来读读。生朗诵。教师相机评价。
3、后人也想吟诵几句赞美庐山,但想到李白的诗歌,都不敢再写诗歌,怕被别人耻笑,自己没有了颜面。但到了唐代后期,有位诗人徐凝来到庐山,看到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他不管李白曾经写下的诗歌,情不自禁地也写了一首赞美庐山的诗歌。
师生读诗《庐山瀑布》并做解释
想想他把瀑布比作什么?
(把瀑布比作白练、比作一把剑、还比作闪电)
4、师:对比两首古诗,你更喜欢谁写的诗呢?(生交流)
师总结:李白的诗歌给人内在的气势,充满浪漫的瑰丽。而徐凝的诗歌更多的写实。一位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一位是现实主义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各有千秋。
让我们向徐凝学习,向名人挑战,向为人挑战,做突显个性的自我。
四、学习欣赏《夜宿山寺》
1、师配乐吟诵
2、诗歌往往有诗眼,这首诗哪个字是诗眼呢?“高”、“危”。
从哪里看出高?你的手最高摘过什么?摘过星星吗?(学生交流,谈感受)只有诗仙想到摘到天上的星星。这是诗仙想象。天上的人仙仿佛就在李白的哪里?又把我们带到怎样的境界?
3、谁能自己的朗读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出来。
五、学习欣赏《秋浦歌》
1、“白发三千丈……”教师解释: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在明亮的镜子里我的头发一夜之间变成了白发。”诗眼是“愁”
2、我和你们的忧愁都看不到,而李白的忧愁我们却看到了。三千丈就像李白满腹的忧愁。
别人手下的忧愁是那样的凄惨,而诗仙笔下的忧愁却是那么飘逸,那么豪放。他的诗歌是从他心中流畅出来的。
六、欣赏《湖州迦叶司马问白何人》
1、讲述李白的故事,
2、李白自称自己是“如来转世”,他的高傲,不屑一顾尽显其中。
七、学生谈学习收获,拓展学习
1、通过学习,你感受到了李白作诗怎样的风格?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提升。
今后,我们将继续走近李白,感受李白的凡人情怀和侠客气概。
板书设计:
极度夸张
李白是仙
奇妙想象
第四阶段:学习分类欣赏李白的古诗——《走近李白(二)》—— “李白是人”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李白有什么认识?
2、鲁迅说,一个不能产生伟人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产生了伟人而不懂得崇拜的民族更是可悲的。
3、这节课我们讲:李白是人。
二、李白是人
作为人,就不能总是在仙境中,在夸张中,李白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忧愁。
(一)《静夜思》
1、出示《静夜思》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思”
思念什么呢?思念家乡。(板书:思乡)
2、谁用朗读表达他的思乡之情?
评价:多一点宁静,一点思念。
3、师:像李白这样的诗人,又怎么会把月光当作白霜?难道他又喝醉了?
借酒消愁愁更愁,他的忧愁没有人来安慰。“霜”字反映他内心的情感。
4、师讲述诗的意境。……睡到后半夜,睡不着……看到皎洁的月亮,思念起故乡,为什么看到月亮就想到家呢?
(月圆人团圆;千里共婵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中秋之夜,李白在想谁呢?
想念父母身体好吗?想念亲朋好友;想念妻子孩子;想念孩子的个子长高了没有;在想家乡发展了吗?
可能想皇上,因为李白一生想报效,他一心想为国报效。
6、想得很多很多,不说了,但都在“低头思故乡”里。这五个字包含了无数的内涵,说出了许多人想表达而表达不出的言语,这就是伟大诗人的惊人想象。
7、古人不仅将这首诗传诵,还传唱至今。教师播放吟唱的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自由吟唱。
8、诗歌不仅能诵,还能吟唱,有着无穷的韵味。
(二)《独坐敬亭山》。
1、过渡:李白还是人呀,他也思念家乡,李白是人呀,他眼中还有什么呢?
2、出示《独坐敬亭山》
3、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抓诗眼:“独”“孤”合起来就是“孤独”。(板书:孤独)
从哪里看出李白的“孤独”?
(只有青山在默默陪伴他。他把其他人当作飞鸟,都飞走了。其他人就像鸟消失在又高又远的天际。)
师:李白的满腔的情怀,心中的充满了浓浓的孤独感都在诗中显示出来了。
谁来读?评价:读诗在于韵味。
李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更需要人间的友情。
4、只有理解了诗,走近了诗人的情感,才能将诗的情感读出来。
5、李白是人,他更需要人间的温暖。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过渡:出示诗歌,李白孤独,因此他更需要什么?板书:友情
2、读读诗,你认为他朋友送多长时间,依据是什么?同桌讨论。
师:那哪里是水呀!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情谊啊。船渐行渐远,李白还在那里痴痴地看。滚滚的江水,是绵绵不断的情意。1小时、两小时半天、大半天,……是怎样的情谊?
3、读读。评:你的朗读充满依依惜别。
4、李白心里涌动着情感,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了。
李白是潇洒飘逸的,当我们朗诵不能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让我们吟唱吧。
5、用《阳关三叠》的曲子,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这首曲子练唱,一周后去检查。
板书设计:
思乡
李白是人 孤独
友情
第五阶段:办一期手抄小报(李白生平、故事、古诗)
一、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二、学生自己办小报
三、集体评比(版面设计、资料选取、色彩明快)
第六阶段:学习李白作诗风格学作小诗人
一、教师和学生重温李白作诗风格。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确立主题,学习仿写诗歌。
三、学生和家长修改自己写的诗歌。
四、学生之间互相朗读、修改自己的诗歌。
五、制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