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之忧虑
(2009-09-25 10:59:26)
标签:
医者种群遗传信息本能生命生存繁殖世界人口长生杂谈 |
分类: 思想划痕 |
医者父母心。何谓父母心,宠爱之,管教之。
每个医生都希望病人痊愈,每个病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一个对生命失去兴趣的人,是不会住进医院的。所以,在“求生”的大前提下,患者和医生达成了一致,让医者拥有了“父母心”。
求生,是人的本能。不仅是人的本能,是任何生物所共有的本能。
观察生物的行为。我们很容易发现,其目的不外乎生存和繁殖。生存,不单有生物个体的生存,还包括所在族群的生存。而繁殖,也可以看作是为了所在族群长久延续的一种行为。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生物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遗传物质的长久传递。为了遗传信息的延续,我们在生物界中可以发现很多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也可以看到更多残酷的生存杀戮。
人也是一种生物。把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也是人的一种最最基本的愿望。这个愿望以很多不同的面孔在我们的社会中表现出来。最高级的就是“青史留名”,这是这种本能愿望在文明中的升华。不论是哪个时代,那个地域,让其他人记住自己,都是每个人在心底的一种愿望。而次一级的表现,就是对长生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东方炼丹术、西方炼金术、神汉巫祝,一直到现代医学,一直都是在为这一个目的而服务。努力的一点点地延长着人的寿命。最低级的表现,自然就是不断地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3子女的“英雄母亲”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殖崇拜,都是这一愿望的体现。
这种愿望,就是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的久一点,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点,也希望自己的种群更庞大一点。生存的幸福的,繁殖是快乐的。医者,就像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仅一切的努力来满足人们的“求生”这一需求。
医学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看看这两百年来,我们人类这个种群的个体数目的增长,就知道一代代医者把这个任务完成得相当的好。即使这样,人们依然不满足。活的更久一点,活的更好一点的要求,刺激着医学技术的一次次提升。
当我们为医学的一次次飞跃而欢呼得时候,我们应该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几百年前那个世界了。现在的世界,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很多年前,地球人口就突破了六十亿大关,而且仍然在飞速的增长着。影响人口数量,不外乎出生多少,死亡多少。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平均寿命在提高,婴儿夭折率在下降。所以人口在不断的增长。
而,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能不能养活这么多人?六十亿,似乎是没有问题。那么八十亿呢?一百亿呢?可以耕种的土地,就那么多;可以利用的水,就那么多;可以使用的资源,也就那么多。更糟糕的是,化石能源是一直在减少。我们可以救活那么多人,我们能不能养活那么多人?
百年以前,就有先知者预料到了这些问题。几十年来,我们也在各个方向努力寻求一些突破。但是,一方面我们对其他可居住星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太好的结果;另一方面,新的能源方面也没有找到很理想的替代品。
这个过于拥挤的世界,在一些人口高度集中的局部已经出现了很多以前未曾出现的问题。男性生育能力的下降,人们对生育的担忧,以及一些“文明病”。都可以看作是更大灾难爆发的先兆。
更具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很多过于密集的种群,都会产生自然的衰亡。越高级的生物,越是如此。我们人类这个种群是不是已经或者即将面临这个问题?
一味的对“生”的追求,或许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我实在不敢想象,如果我们拿不出一个合理的应对方案,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