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对青春的甜蜜追忆——记女艺术家孙国娟
北京的五月,据说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季节,漂浮于空中的除了正在减少的柳絮,还有阵雨后干净的空气。坐在朋友的车里,看着车窗外塞满车的纵横的高架路,奔
忙的人群,心里在为即将见面的朋友孙国娟无端的焦虑起来,因为她是个很柔弱的女人,并且和许多搞艺术的人一样,是个彻底的“路盲”,她是怎样独自在这座大 城里“飘”的?她是怎样找到方向的?
有一种痕迹
虽然我们已经在她的画室聊了3个小时,虽然她煎短了头发,虽然她亲手做了香蕉奶昔给我吃,虽然她一直在笑,虽然画布上未完成的画是清新淡雅的粉红……我还是很快的发现了她身上时间粗暴肆略后的痕迹,寂寞带给她的贯穿于身体和神情的静寂和与之产生的灵气。靠墙那副接近完成的画是她的《有一种痕迹》系列的其中
一副,那由深至浅,由浅至深的粉红变形,如她一般的既脆弱又柔韧,既美丽却已荼靡。
做为女性艺术家,孙国娟在“当代艺术”的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20年对艺术的执著追求,20年的感情沉浮,变生为精彩的艺术作品,20年间红颜的转变,凋 零,触动着这个敏感女人,她让这些定格为行为艺术——《永远甜蜜》。并将延续(每年一次,今年已是第10个年头)至生命终结。她说“我的容颜和我的身体将随
着时间而改变,我的神情和我的精神也将不断的改变,见证着时间用它不易察觉的日常暴力,使我慢慢的,不可挽回的失去……,而涂满身体和面容的白糖,虽然象
征甜蜜,但此刻它只是伪装,在它甜蜜的溶解时,同时作为女人的我也在静悄悄的衰竭,这就是所有女性的共同悲哀——甜蜜(生活)正在失去”。

2001年的《永远甜蜜》
孙国娟并不是学艺术出身的,可是她画了20年并成为国内和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她受邀在国外的个展让自负的欧洲艺术界惊叹来自保守中国的女性艺术家的
超前意识和观念,和许多位如今在“当代艺术”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云南籍艺术家一样,孙国娟在昆明这座慵懒的,充满阳光的城市出生和长大,在这里开始初恋,
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绘画,在这里经历一个年轻美丽女人应该得到的宠爱和关注,然后,与之相伴的还有失去和妥协。昆明的一切在她的画笔下慢慢张开——(《我的 城市》系列1986)(《安详的欲望》系列1994)……多年前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她从此开始了以画笔和文字叙述自己注定寂寞的人生。她曾经对着一副
白画布自顾自的说“绘画对于我更像抚摸,扶摸我自己,扶摸爱情,抚摸那些难以言表的情绪”于是,有了《叶子的变异》(1998年),《有一种痕迹》……而
同时,时间在流逝,在改变着她,在艺术道路上,她佳作不断,作品被国内外许多著名机构和画廊收藏,而这时,她却做了一个出人预料的决定——离开!人到中年 开始“北飘”,当年笔者听说她消失在北京后并不惊奇,北京毕竟是个充满机遇和新信息,新观念的文化大城,因为它的多元化,它的深厚文化底蕴,甚至因为它的
大,使她感觉可以藏匿自己的某些忧伤,某些过往。因为她是那样一个感性的女人,她害怕寂寞又需要寂寞,她需要同时体会这两种“痕迹”。然后,我们可以期待 她新的心灵之作。
“质”的保持
在北京798艺术区闲逛时,我指着一间“装饰”的很花俏的画廊准备进去时,孙国娟拉住了我,后来我知道这家画廊的“老板”曾经和现在都不是搞艺术的,而且 属于那种连“艺术细胞”都没有的人。“现在有许多这种人,他们来这里就是来卖东西,打着画家艺术家的幌子。”看来,孙国娟具备艺术家应该具备的道德标准。
这在如今急功近利的艺术圈显的很可贵。自从艺术品,特别是“当代艺术”在全世界点燃“收藏”热火后,中国艺术圈内外也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变化甚至“变数 ”。浮躁,虚伪,焦虑,迎合,媚俗等问题纷纷披上“当代艺术”的时髦外衣,而此时,中国正在迅速形成的“中产阶级”也正好需要用艺术来证明自己的不俗品味 和所谓的“身份确认”,可是由于他们中许多属于“突然中产”。缺乏基本的知识和底蕴,所以某些低俗“产品”和它们的制造者居然也有他们的市场。作为一个严
肃的艺术工作者,最基本的就是先不要乱了自己的步子,在“钱途”上保持冷静和严肃,在艺术创作上杜绝趋炎附势,媚俗。“你要相信,真正的艺术永远保值,那
些如今很火的艺术家就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的确非常优秀。所以我反对那些“伪艺术分子”拿我们心急火燎的“中产阶级”兄弟开涮……在我俩的大笑中,我对旁边的女艺术家在心里敬了个礼,磨难和漂泊并没改变她的“质”。
20年间的种种,不论是80年代的激情文艺女青年,90年代对艺术的艰难却始终的坚持,对处于变数里的价值观和对爱情的难以把握,还是21世纪开始的另类艺术形式的表现。孙国娟始终在“用心做着女人”。

2003年的《永远甜蜜》

2006年《永远甜蜜》拍摄现场
永远甜蜜
《甜的梳妆台》是孙国娟近年的装置作品,微微拉开的抽屉,粉红的微弱灯光,不完整的旧玩具娃娃,模糊了字迹的贺卡,来历不明的细碎长发……每一件东西和整
个梳妆台都覆盖着厚厚的,白白的,如梦似雪的糖。每一件东西似乎都没有什么联系,却让人又感觉到它们之间是用每个细节串联起来的一个故事。是那种很女性很
香艳的故事,却带着淡淡的哀伤和一丝诡异。她的此作品是“永远甜蜜”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她对女性的深刻理解和诠释一直都很不同,她挑战了自己,做为“第二 性”的一员,她热爱自己的性别,反对表面形式的“女权”,反对其实有“迎合”嫌疑的所谓“女性主义”。在她的观念和眼睛里,女人就是女人,她们唯美,脆
弱,天真,娇小,甜蜜,受伤却并不迎合男人,她们其实不畏惧几乎所有(包括男人),她们仅仅畏惧一种东西,那个过者无声却留痕的——时间。因为它夺走的是
女人视为生命的青春和美丽。可是,孙国娟却选择“直视”生命的渐渐丑陋甚至消失,并且选择了自己来身体力行。(行为艺术——《永远甜蜜》)这真的可以用“ 勇敢”来形容。她其实还要告诉每一个女人,善待自己,爱自己,你就学会了善待别人,青春和生命只有一次,爱情不期而遇,学着相信和随缘……那时,作为女 人,应该是永远甜蜜的,老去又何妨?
时间在两个女人的头发,皮肤间游荡,带着一丝甜蜜的味道。

2009年《永远甜蜜》拍摄现场


终有一天,身体与生命会同时消散,但是,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些饱满的过往,会让我们在以后的轮回里依稀记得自己曾经是美丽的女人,有过完美的身体和爱情,有过一场盛况空前的生命之宴,就算它始终会散场……


孙国娟小档
孙国娟
女
60年代人 国籍:朝鲜(至今,她都是个“外国人”,因为她父亲是新中国第
一批外籍飞行员)出生地:昆明 现在:北京 职业艺术家
1985年大学毕业
个展
2002.美丽的挽歌.孙国娟个人作品展,韩国汉城ATSIDE画廊,韩国
2007.天凉好个秋
孙国娟个人作品展1984-2007 你画廊,北京,中国
联展
1986.新具像第三届展,昆明,中国
新具像第四届展,重庆,中国
1988.1988西南艺术展,成都,中国
1992.中国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广州国际展览中心,中国
1995.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
1997.在自我与社会之间—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展,美国芝加哥Artemisia画廊,美国
1998.世纪.女性,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9.传媒的干预,香港艺术公社,香港
鸟兽果花,北京The
Bow画廊 香港Martini画廊,香港
2002.2002光州双年展,光州美术馆,韩国
2004.糖/盐,中国北欧文化项目,马尔默Gallica画廊,瑞典
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厄勒布鲁城市艺术大厅,瑞典
2004 釜山双年展,釜山大都会美术馆,釜山,韩国
里里外外-中国当代艺术展,里昂当代美术馆,法国
2007.从西南出发—西南当代艺术1985—2007,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8.休斯敦摄影双年展2008,休士顿艺术联盟,休斯敦,美国
转变中的女性,奥沙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女人的创造,奥沙艺术空间,香港
第7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姐姐回来了,京畿道现代美术馆,京畿道,韩国
心房,龙德轩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07年开始,同时作为策展人,孙国娟策划了几个颇为成功的展览。(作品添加中)
本报记者:刘瑛(瑛子),北京发稿

按照“国际惯例”,瑛子又要出场压轴一次。这次,瑛子也以一张更“纯粹”的照片作为结束——女性,正在老去,无所谓,裸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