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建立新行为的方法
(2010-07-16 09:40:19)
标签:
sd情境链接技术技能小步 |
分类: 阅读、观赏与聆听 |
第九章 塑造
- 塑造的定义
- 塑造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做出的目标行为的手段,它可以定义为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差别强化过程。
- 对更趋近目标行为的行为的差别强化(强化作用)和对先前趋近行为的终止这两个过程不断地进行,直至最后个体终于做出目标行为。
- 必须在正确的趋近动作出现的那个时点上才可以用强化物,否则,可能会在下经意中强化了与目标行为不同的行为。
- 塑造的应用
- 由于塑造是以个体已有的简单行为为起始点,一小步一小步向目标行为迈进(连续趋化),所以运用塑造可以使个体做出新的目标行为或个体过去拒绝做出的行为。
- 塑造可以用于:
- 产生一个新的行为。
- 重新做出以新的行为。
- 改变现在行为的某一方面。
- 由于塑造是以个体已有的简单行为为起始点,一小步一小步向目标行为迈进(连续趋化),所以运用塑造可以使个体做出新的目标行为或个体过去拒绝做出的行为。
- 怎样用塑造
- 定义目标行为。
- 判断塑造对于治疗对象是否是最合适的方法。
- 确认初始行为。
- 选择塑造步骤。
- 选定塑造计划使用的强化物。
- 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
- 按照合适的速度完成塑造的各步骤。
- 问题行为的塑造
- 在某些环境下,塑造会不经意地培养出问题行为。
- 塑造也许能够说明很多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一些安全中,涉及到的个体根本不知道正是他们自己的行为促成了种种问题行为。
- 塑造有可能使一些心智发育不健全的人类个体做出自伤行为。
- 什么是促进
- 促进指在SD出现后,另一个人所给予的行为或刺激。促进用于增加正确反应在正确情境中(有SD出现)发生的可能性。
- 什么是渐消
- 渐消指促进的逐渐去除。渐消用于在SD出现时使行为的发生不需要促进。
- 促进的类型
- 反应促进:
- 与希望反应相联系的促进就是反应促进。它是另一个人在SD存在时激发出希望反应的一种行为。包括:
- 言语促进。
- 姿势促进。
- 示范促进。
- 躯体促进这。
- 与希望反应相联系的促进就是反应促进。它是另一个人在SD存在时激发出希望反应的一种行为。包括:
- 刺激促进:
- 通过SD或S△某些方面的改变或者刺激增加或去除使得正确反应更可能出现。包括:
- 刺激内促进这。
- 刺激外促进。
- 通过SD或S△某些方面的改变或者刺激增加或去除使得正确反应更可能出现。包括:
- 反应促进:
- 刺激控制的转移
- 正确反应一旦出现,促进就必须消失以便刺激控制转移到自然状态下的SD。
- 刺激控制转移的结果就是,在没有任何帮助(促进)的情况下,正确反应能在适宜的时间出现。
- 刺激控制的转移的方法
- 促进渐消
- 在学习尝试时反应促进被逐渐去除,直到不再白日做梦促进为止。
- 促进延迟
- 将刺激控制从反应促进转移到自然SD的另一种方法叫做促进延迟。
- 刺激渐消
- 刺激控制无论什么时候用来促进正确行为的出现,SD的某些方面或刺激情境都会改变以使个体做出正确的辨别反应。
- 促进渐消
- 怎样运用促进和刺激控制的转移
- 选择最恰当的促进方法。
- 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
- 呈现SD。
- 促进正确的反应。
- 强化正确行为。
- 刺激控制的转移。
- 继续强化非促进反应。
- 刺激 - 反应链接分析
- 行为链
- 按照顺序发生的,由行多部分组成的行为叫做行为链。
- 刺激 - 反应链
- 每个行为链都包括一些独立的、依次发生的刺激 - 反应部分,因此,一个行为链又通常称为刺激 - 反应链。
- 行为链
- 任务分析
- 将一个行为链区分成一个个单一的刺激 -
反应进行分析的过程叫做任务分析。
- 将一个行为链区分成一个个单一的刺激 -
反应进行分析的过程叫做任务分析。
- 三个不同的链接方法
- 逆向链接
- 每次只教行为链中的一个行为,首先教行为链中的最后一个行为。从后向前学习的过程。
- 前进链接
- 每次只孝行为链中的一个行为,首先才降行为链中的第一个步骤,从前向后学习的过程。
- 完全任务呈现
- 将复杂的行为链作为一个单位进行训练,每次学习尝试都要完成全部任务。
- 逆向链接
- 行为链教学的其它措施
- 文字任务分析。
- 图像促进。
- 自我指导。
- 怎样运用链接技术
- 确定用链接技术是否合适。
- 进行任务分析。
- 选择要使用的链接方法。
- 链接的实施。
- 行为掌握以后继续进行强化。
- 行为技能训练方法的步骤
- 示范
- 训练者首先向学习者示范正确的行为。
- 指导
- 向学习者恰当地描述某种行为。
- 演习
- 接受指导或观察行为示范后对这种行为进行实践。
- 反馈
- 学习者进行行为演习后,训练者应当立即给予反馈。
- 示范
- 行为技能训练后加强泛化
- 训练应该包括不同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要模拟学习者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景。
- 将进补生活情景结合进训练中。
- 给学习者留一些作业,让学习者在行为技能训练场之外,在真实生活中进行练习。
- 训练者可以为在训练场所之外进行练习时安排强化。
- 行为技能训练和三段一致性
- 前提:示范和指导。
- 行为:演习。
- 后果:反馈。
- 集体行为技能训练
- 只有很少几个人组成、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的小组,进行行为技能训练的效果最好。
- 怎样应用行为技能训练方法
- 对你所教的技能进行区分和定义。
- 区分出需要这些技能的所有相关的刺激情境。
- 首先在刺激情境中对学习者的技能进行评估,以确定学习者的基线。
- 要从最简单的技巧或最容易的刺激情境开始训练。
- 要从行为示范和描述行为的重点开始进行训练。
- 指导和示范后,要给学习者演习的机会。
- 演习后要立即给予反馈。
- 反复进行演习和反馈,直到学习者出现几次正确行为。
- 当一种情境下的训练完成后,再继续另一种情境下的训练。
- 一旦学习者掌握了各种模拟情境下的所有技能,就要设法将这些技能泛化到所植根的自然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