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老君像老子道德经自然之道文城文化 |
分类: 闽南文化 |
游览泉州清源山,欣赏老君像
国庆期间,和我妹妹、弟弟等一起,带着我女儿和她的同学去游览清源山(Qingyuan Mountain)。我已经很久没有到清源山游览了,只是年轻时登清源山和后来对泉州文史的了解,让清源山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深刻。
清源山位于泉州市的北郊,有时泉州人也称它为“北山”。清源山虽不高,但在福建东南这一沿海山少丘陵多,离海很近的地方,也算是高山,在它的峰峦间常有云霞缭绕,云山一体,所以也称为“齐云山”。清源山属闽地的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树木丰茂,处处有天然胜景,很适合人登游。它离泉州市区很近,仅有3公里左右的路程,可以是泉州城后的理想景区,其面积有62平方公里,山脉绵延有20公里,景区大,离城近,文化历史韵味很浓,被誉为是“闽海蓬莱第一山”。
清源山的开发有悠久的历史,据泉州府志记载,早在秦代,清源山已被开发利用。隋唐的宗教大发展使很多山成了宗教名山,而在唐代,其“开放”政策和泉州的海边地理位置,使多种宗教争相经营清源山,不仅“儒、道、释”竞相进驻“泉山”,而且,当时及之后,还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等有在清源山的活动踪迹,“泉山”是全国有名的多种宗教兼容,“和平共处”的文化名山。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使清源山的文化韵味非常浓厚,泉州不仅自然景色非常迷人,景区里峰峦叠翠、万木竞秀,有奇岩异洞、流泉飞瀑,而且,更有宗教寺庙、文人书院、摩崖石刻、石雕石像等布设于山上各处,处处有宗教文化遗迹。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更有闻名全国的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舍利塔,又有广钦法师塔院。
清源山景点丰富,古来有36洞天,18胜景之说,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南台岩、赐恩岩、清源洞和虎乳泉等为著名胜景。
游览清源山,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君岩。登山上去,迎面的山门颇为雄伟,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八卦的变形图案,正前耸立着天然石,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石构架山门上面有不规整的窗饰,富有山野气息,这让人联想起老子的“自然之道”。
入山门后,有石砌的路径和木栈道两条进山的通道,榕树分立两旁,幽静的路径,自然韵味十足,这让人很容易忘记是刚刚从热闹的泉州城进山的,倒是觉得已经在山上很久了。
老君岩的老君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刻技艺最佳,年代最久远的道教石雕造像,老君像前右侧,有一块竖立的岩石,上面刻着“老子天下第一”,这可谓是名符其实。很多人喜欢在这竖石前留影,满足一下“老子天下第一”的期望。
老君像造型生动逼真,神态悠然自得,眼神深邃而和善,大大的,上沿下盖的耳朵,似乎听闻过世事的兴衰沉浮;自然下垂的白白长须,仿佛经历过曲折沧桑的往事,历经久远,这位老者依然气定神闲,悠闲自在,充分表现出大智者的深沉涵养和宏大气度。
看看这位老君,悠闲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慈祥的脸让人感到格外的亲切可爱,含蓄但抑盖不住的睿智,让人感受到特别的敬仰。这是非凡的雕刻艺术,雕像既满脸笑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又睿智无比,胸襟宽阔,气度非凡,自然而伟大。
仔细看来,其实,雕像是不合比例的,老君的耳朵和双膝比例似乎失调,双耳垂肩、膝大无比,但正是这夸张塑造,适度的改变,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被称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老者的伸屈自如、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深刻修养和宏大的气度。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始祖,他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古代政治理论、军事学说和伦理修养,他的“无为”思想是对儒家“有为”哲学的重要补充,形成所谓“儒道互补”的古典哲学精深理论架构。老子是大智者的象征。
当然,在民间,特别是在闽南文化中,这尊老子石像更多的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对老君雕像,泉州有句方言说:“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说,谁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如能摸到眼睛,则可以活上一百六。当然,现在为了保护雕像,老君像已经被围起来,不能再靠近去摸了。其实,不用亲手去摸老君像,只要欣赏老君雕像,感受他的慈祥,赞赏他的大度,接受他的处世哲学,再加上在清源山这清新的空气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就自然能悟到“自然之道”,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依然能悠闲处世,也将大大有益于延年益寿。
老子留下了不朽的哲学名著《道德经》,他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瑰宝,游览者可以在清源山自然境地中,欣赏自然悠闲的老君像,体会“自然之道”的哲理境界。
听泉州文史界的老先生说,老君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有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后来道观被焚毁了,这虽然是很可惜的,但倒是也有好处,老君像如今露天屹立着,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它经历了多少朝代,如今还一直“健康”安然地静坐在清源山,或许,这正是老子这位喜欢“自然”的老者所需要的“自然追求”。雕像不需建筑物来遮挡了,露天悠闲默然坐着,与山石自然相处,一切“顺其自然”。
游览老君岩后,在回来的路上,当女儿一直在观赏着石径两边的风景时,我一直在思考着老庄道家的“自然之道”。
泉州是沿海地区最发达的经济城市,而他背后不远处的清源山,却依然保留着很自然的景色,发展,其实也就该顺应自然,人为与天然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