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009-09-17 13:21: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正儿八劲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的: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婉转、仰望、欢快、面包渣”6个词语。

2、通过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以及“每次”、“经常”等词语来体会灰雀的可爱,已及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在理解的基础上,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能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课题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的一篇《蜜蜂引路》还记得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列宁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养蜂人。(学生讲不完整,老师提示)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列宁的课文——《灰雀》(板书:灰雀,边写边讲:“雀”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孔雀舞”的“雀”)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有这几个要求:

1. 读准字音和词语,读顺句子,读通文章,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上小节号(课件出示)

         读生字、词语、反馈(及时表扬)

(二)小火车朗读

   师:我请13个小朋友,每人一段,开小火车读,然后再回答我一个问题:

       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些什么疑问?

     反馈(请2位学生)(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帮忙马上解决,难的问题放到后面边学边解决)

反思:在上完课后,谢老师特地走来说,在自由朗读时,我采用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这样的方式是比较传统的。用传统的方式当然没有错,可是这样的方式很死板,如果老师长久时间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会厌倦。我先不讨论这样的方式如何,就今天的课堂效果和我的上课感受来说,在反馈生字词语的时候,出现的“婉转”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采用的方法是:多媒体出示词语,请小老师来领读。我叫的小老师是我们班语文算好的,可是她把“婉转”读错了,于是我纠正,可是接二连三,多次出现错误,一直到朗读带有“婉转”的句子时,不仅是个别更是大部分学生都读错!因为这一课,我上一天在隔壁班也上过,同样的自己预习,可是他们班一点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说,学生不懂才需要老师教,可是像这样的公开课上,这个词语多次教学之后,学生在句子里还是读错了,不由得让我甚至听课的老师有些惊讶!我反思,是不是学生在预习时就一直读错,促使错误读音强化了?还是小老师领读时,读错了,学生跟读一遍我才制止,是错误效应?……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内容:有一年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小朋友们不愧是三年级了,提的问题都那么有水平。这些高难度问题,我们待会儿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老师这也有个问题:文章既然用“灰雀”做题目,这到底是只怎样的灰雀呢?课文中有没有写?(有)谁能马上找出来。或者顺接学生的问题)

(一)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你真会找,老师奖励你把这两句话再响亮地、美美地读一遍。谁也能像他这样美美地读?请一位学生读。

师:这三只灰雀给你感觉怎样?(活泼可爱)你们喜欢这三只灰雀吗?(喜欢)灰雀的什么地方吸引你了呀?

1、外貌: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学习“胸脯”一词,都是“月”字旁,与身体有关,指导读)

师: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生:因为它们的颜色很漂亮       生:因为他们很可爱。

师:请你带着你的喜欢来读读这段话。

师:这就是灰雀的外貌描写。(板书“外貌”)灰雀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了?

2、叫声: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爱。

师:大家听到过灰雀的叫声吗?(没有)

       看多媒体,边看边读

       师:你感觉怎样?(动听、好听)

       师:灰雀这么美妙的歌声就是婉转的歌声。(读“婉转”词语)大家喜欢这样婉转地歌唱吗?(喜欢)喜欢的小朋友把这段话读一读。

       师:这是作者抓住灰雀的叫声写的(板书“叫声”)

3动作:

       请学生闭上眼睛,请一个学生读,想象灰雀们在干什么?

       生:在树枝间来回跳动……

       师:是啊!三只灰雀在树枝间一边来回跳动,一边婉转地歌唱(和学生一起复述)这是抓住灰雀的动作来写的。(板书“动作”)小作者抓住了灰雀的外貌、动作、声音把灰雀描写的那么生动、活泼。让老师也忍不住喜欢了,接下来让老师也带着我的喜欢读一读这两句话。

学生评价(随机叫学生读)

1、男孩子喜欢这三只灰雀吗?——喜欢!带着你们的喜欢,男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2、女孩子喜欢这三只灰雀吗?——喜欢!带着你们的喜欢,女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试背

师:我相信喜欢这三只灰雀的小朋友,不用看书都能背了,是不是?我们一起来试试。

反思:首先是,我从课堂上的提问这一环节可看出,我们班学生在预习方面还做得很不到位。因为同样的课,在隔壁班上,学生提的问题都是我严重的“高难度”问题,确实这样,比如很多学生都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这只灰雀是被小男孩抓走了,可是我班的孩子预习之后的结果是:孩子飞走了,躲避寒冷去了;被小男孩带回家过冬了……似乎是靠想象回答的,根本没有联系上下文。所以这也是我也要改进的一个地方,三年级的学生不能什么都靠老师教,必须学会自己理解、分析。第二,我在制作课件的时候,“灰雀哪些地方很吸引你?”回答可由外貌、动作、叫声三方面引入,我没有制作一个超链接,所以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课件制作的顺序时,我感到了紧张、心慌,甚至影响下面的上课。这可能跟经验有关,对于这方面我确实没有考虑周全。第三,学生觉得“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很吸引人,我展示课件,用灰雀优美动听的叫声吸引学生时,多媒体的音响竟然没有响。我惊慌失措,在讲台上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喇叭像哑了似的,没有丝毫反映,音响不行意味这灰雀的叫声听不到,那么在学生的脑子里没有优美动听的灰雀叫声,也没有“婉转”这个词语的概念了,那么之后利用配乐朗读想象灰雀的动作也就很难达到,那么我想引导的构成这三只活泼可爱的灰雀,作者是用了外貌、动作、声音描写也就很难完成了。这个时候面对学生,面对听课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我急得差点哭了!不过之后怎样被我强拉硬扯给扯回来了,我自己都搞不清,只知道自己废话特别多!以至老是走“回头路”,浪费时间,最后整堂课来不及。

(四)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小朋友和蔡老师那么喜欢这三只灰雀,那列宁喜欢么?(喜欢)

 那么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来写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的?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

师:你从那些词语可看出列宁非常非常喜欢灰雀?

生:每次……都……   、  经常  (课件扫红,请这位学生来读一读)

师:“每次”说明没有一次不这样,次次都这样做的。誰能用“每次…都…”造句?

生:

师:列宁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怎样是“仰望”?为什么要用仰望?

生:仰望是抬头望,因为这是一棵高大的白桦树。(可叫多个学生补充)

师:列宁除了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之外,还怎样?

生: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学习“面包渣、谷粒”两个词语)

师: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面包渣和谷粒。从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大意)

师:你讲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跟着这位小朋友,我们一起静静地仰起头,把这句话读一读。

反思:这一自然段上得还是比较顺的,基本按教案上下来,但是因为时间有些来不及,稍显仓促。

(五)       有一年冬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师:誰能告诉大家,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学习词语“郊外、散步”

有一年冬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齐读)

师:可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故事接下去有什么发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节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写的生字。

 

四、巩固第一自然段的词语,书写生字

桦、胸、脯、婉、渣

都是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指导临写

反思:最后写字时间没有,生字没有写。

 

这是一堂“领雁工程”的学员基础课,说来惭愧,像我这水平....不过通过这堂课,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的,包括在教材解读,备课、课件制作方面,还要多学习,多钻研,考虑得也要再周到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积累,阅读、写作,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经验方面也要注意积累,吸取一些经验,因为自己准备的不足,因为学生的情况,也因为自己经验的缺少,很多不足与失误都在这堂课里暴露了出来,希望通过这一次开课,真正地对自己教学方面有所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师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