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果实

(2016-05-07 13:46:59)

                                      刘果实
   (原文)沧州刘太史果实,襟怀夷旷,有晋人风。与饴山老人,莲洋山人皆友善,而意趣各殊。晚岁家居,以授徒自给。然必孤贫之士,乃容执贽。修脯皆无几,箪瓢屡空,晏如也。尝买米斗余,贮罂中,食月余不尽,意甚怪之。忽闻檐际语曰:“仆是天狐,慕公雅操,日日私益耳,勿讶也。”刘诘曰:“君意诚善。然君必不能耕,此粟何来?吾不能饮盗泉也,后勿复尔。”狐叹息而去。
  (译文)沧州太史刘果实,心境宁静淡泊,就像东晋名士一样,不慕名利气节。和饴山老人,莲洋山人都有交情,但为人追求情趣却不相同。晚年告老还乡,教授学生养活自己。但是一定是孤儿和穷人家孩子,才允许做他的学生。得到的报酬没有多少,经常没吃的,没喝的,心情也挺安静。又一次,买了一斗多米,存放在面瓮里,一个多月还没吃完,他很奇怪。怎么回事?忽然,屋檐间有说话声:“我是狐精,钦佩你高雅操守。天天给你添一点米,先生不要惊讶。”刘太史斥责道:“知道你诚心诚意为了我。但是,你自己不会耕作,这米从哪里来的?我不会喝喝盗泉的水,不会吃偷来的米。”狐精长叹一声离开。
   简评:孔子《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语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语录中的颜回,生活十分窘困,但安于治学,心态坦然,成一代名儒。在他看来,做人勤俭,克制自己无休无止的欲望。
   作为沧州一代士子,一代名儒,刘果实,像陶渊明一样,不慕功名,令人赞叹。也许,为宦期间,以他的学识,足可以像山东饴山老人,莲洋山人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但他却选择了做好自己的事儿,做好自己文书工作。也许,他扶掖了沧州一代代官员,但从来没有索取。因为因为他的学识,如果善于投机钻营,断不至于官途一贫如洗。刘果实做人的正直,做人的高洁,应该为万世之表。
   难能可贵的是,他晚年教学,只招收穷苦人家的孩子,不计报酬,不求回报。因为在他看来,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是合理的准则,他是他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刘果实一生仕途时踏实做文书,晚年回乡教授学生,以沧州人实实在在实在的行动,践行了他的人生道德理想,成为沧州学者楷模,就像沧州熠熠闪烁的明珠,给康乾社会释放着正能量。
    故事中提到的人物

        饴山老人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莲洋山人
     吴雯(1638----1705),生于清世祖顺治元年,卒于圣祖康熙四十三年,年六十一岁。吴雯博览经史子集,旁及释老诸书,均得妙理。工诗。受知于王士祯。王氏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本朝作者如林,然可称仙才者莲洋一人而已。清赵执信称其为“千顷之波,不可清浊;天姿国色,粗头乱服皆佳,其乡自元遗山后一人而已。”其诗隽洁微远,自露天真,不使才,不逞博,不尚声华,不求媚好,郁葱秀拔,渊涵深沉,渺渺乎莫造其涯。《四库全书提要》纪晓岚称:“雯天才雄骏,其诗有其乡人元好问之遗风。惟熟于梵典,好拉杂堆砌释氏故实,是其所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