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州往事之沧州杜林石桥 ------《阅微草堂笔记》探微

(2010-06-30 10:50:38)
标签:

杂谈

                                  沧州往事之沧州杜林石桥
                                      ------《阅微草堂笔记》探微

 

http://www.tylyhy.cn/uploadfile/admin_jingdian/2007082115355863595.jpg------《阅微草堂笔记》探微" TITLE="沧州往事之沧州杜林石桥 ------《阅微草堂笔记》探微" />


   杜林石桥,又名登瀛桥,位于沧州古城西北三十里,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即公元1594年,明熹宗天启五年,即公元1625年重修。它是一座三孔两弓石桥,虽然历经四百年的风雨,至今仍然横卧在沧州平原之上。它到底见证了北方多少兵焚战火,埋藏过多少故事,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恐怕这些早已经像河床上流走的滹沱河水。翻开纪晓岚先生的《阅微草堂笔记》,还是记载了杜林桥边发生的故事,承载了沧州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
   故事就命名为张福和一富豪争路。故事就发生在杜林桥上。张福,杜林镇人,本来是担着挑子沿街串巷吆喝的货郎。张福,张福,一个货郎有什么福气?话说回来,平安就是幸福。虽然挣不太多,但每天赚回些银两,养家糊口,平安的生活着,这不就是福气?日子这样一天天过去,也没有什么。但偏偏一件灾祸落到张福身上。事情的起因还是争路。
     就说是杜林桥,桥面宽七米,也不算狭窄。但就怕人多势重。这一天,张福挑着货郎担子和前呼后拥着的乡里一豪富在桥上相逢。你让不让路?不让!那好,富豪吆喝一声,上来几个仆人,不由分说,把张福举起来,隔着桥栏杆扔到九米深的桥下。正是冬天,河边开始结冰。翘起的冰凌锋如利刃。当时张福就脑骨迸裂,奄奄一息。
   这豪富本来就飞扬跋扈,为霸一方,百姓衔恨刺骨,这次竟然闹出人命,里胥也就马上报官。地方官吏动作很是迅速,马上派差役到村里来捉拿凶手,准备秉公执法,严惩凶手。看来这豪富作孽终于到了头,成为阶下囚。杀人偿命,欠债换钱,天经地义。
  但就是这样一幢人命官司,还是张福出面,不记前嫌,帮着豪富说话,让案件草草了结。先是生命垂危的张福派老母亲找豪富商议,说道:“我的性命即将终结,即使你给我偿命,对我有什么好处?倒不说你破费一些钱财,为我奉养老父老母还有年幼的儿女。如果你遵守约定,我就和官府说,是我不小心失足,落入桥下。”当豪富认可了这个约定,张福不知哪里来的气力,强忍住巨痛,写下一纸供状。张福供状既然如此,言辞确凿,官吏自然也无奈何。
   故事到此,虽然是个悲剧,但这也不失为旧社会民间解决问题办法。亡者亡矣,逝者灵魂得到解脱,亡者家属得到妥善安置,造孽者耗费一点钱财,良心也算些须安顿。但张福死后,豪富却背信弃义,一点也不周济张家。张家无奈,只得求助官府。但张福的供状在此,这案子也就无法翻案,张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移了。
  故事结果如何?笔记中这样写到:“豪后乘醉夜归,亦马蹶堕河死。”同样是杜林桥,同样是张福坠桥的地点,无来由被自己驯养的马匹,踢入桥下而死。到底是马匹,还是张福的冤魂,结束了这个罪恶的生命。
  发生在杜林桥上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三百年,要不是纪晓岚先生把它记载下来,恐怕永远尘封在历史的烟云中,不被人所知道。但这个故事,却涉及到家庭社会,牵连到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掩卷长思,叫人感怀。
  先说说张福。俗话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自己生活的技巧。平安是富。这杜林桥就说是狭窄了些,富豪有财富,有势力,人多势众,就忍让一些,退一步走。谁家总是在正晌午。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犯不上一时愤怒,和他非要争个是非曲直。像远处想想,因为争路,丢掉了性命,家中父母双亲,嗷嗷待噗的幼小的儿女,如何生活?以微小暂时的牺牲,换来避免灾祸,也是生活的智慧。但他没有做到,以生命和家庭败落为代价,强忍不住怒火,他的牺牲太大。
  不过还好。张福生命垂危时候,还是翻然悔悟,人性中的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的柔弱升腾。没有了自己,年迈的双亲幼小的儿女,应该怎样生活?倒不如化干戈为玉帛,把仇怨忍下,不再和豪富抗争。用奉养父母和儿女作为交换生命的筹码,这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人,多么博大的胸怀;这是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多么至善至美的天伦之爱和家庭责任。我们谈论沧州文化,总要谈到隐忍和圆通。沧州古郡,这是一个几经战火,几度毁灭的土地,然而,沧州这块土地,却能够绵远流长,生生不息,恐怕隐忍和圆通是沧州地域风格。当我们欣赏河北梆子《四郎探母》,我们常常为杨家将七郎八虎为保大宋朝血洒疆场的故事所感动,也为杨五郎出家做了和尚和杨四郎隐姓埋名做了辽国驸马,多少有点腹诽。但里面掩藏了几多无奈,几多凄楚。杨四郎声声唱词中,倾吐了多少辛酸?于是,我们想起了燕赵北方文化的慷慨悲歌。
  再谈论一下豪富。财富太多,权势太大,往往叫人类疯狂到失去人性的地步。仅仅是争路的几句口角,竟然活生生毁掉一条性命,凶狠至极,残忍至极!为富不仁,恐怕到现在还没有绝种。君不见杭州城中酒后醉驾碾压大学生的飚车?君不见盆钵满溢的房地产商还在叫嚣着的房地产价格?君不见劳资双方巨大收入不公造成的打工蚁族的跳楼?
   张福能够忍住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和解,应该是对豪富罪恶宽恕。如果说,这豪富遵守承诺,那么也能换个张福家庭的保全,换个自己的平安,也算是对制造罪恶的灵魂的救赎。但是,他已灭绝人性,丧尽天良,虽然逃脱了法律的惩罚,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醉酒夜行,马踢入河,一命呜呼。杜林桥成了制造罪恶的罪人终于接受惩罚的刑场。站在杜林桥边,探求一下因果,总会有一种感思和释怀。
  说说官吏,谈谈法理。想当初,那官吏接到里胥报案,急急匆匆,非要捉拿罪犯,貌似公正严明,其实,真正动机是什么?纪先生仅仅用“官利其财,狱颇急”七字一笔带过。细细想来,这一笔却是尖刻辛辣,入木三分,刻画出了官吏丑恶嘴脸。官吏手握着生杀与汝的至高权力,豪富有着万贯家产。张福案件到底如何处理,只不过是权力和金钱之间完成一个适合的交换。还是张福一纸供状,断了官吏的财路。于是,断案官员就恼羞成怒,以至于张福家人几次上诉,冤情就永远石沉海底,永远没有翻案的可能。温总理在2010年人民代表大会答记者问时曾经说过:“公平和正义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但我们想想,在权力能够制造利益和缺少有效的法律监督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有什么公平和公正可言?至于案件就是案件,官断十条路,九条民不知。像《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荒唐事情,恐怕到现在还存在。
  最后说说法理。即使官员没有私心,秉公断案。但案件本身有时就是千回百转,扑朔迷离,案件的本质问题,案件的事情原委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需要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有表及里的审理过程。正像姚安公评论该案件说的一段话:“甚哉,治狱之难也!而命案尤难。有顶凶者,甘为人代死;有贿和者,甘鬻其所亲,斯已猝不易诘矣。至于被杀之人,手书供状,云非是人之所杀,此虽皋陶听之,不能入其罪也。倘非负约不偿,则竟以财免矣。讼情万变,何所不有,司刑者可据理率断哉!”
   姚安公曾经做过刑部官员,知道断案之难。法理是法理,但法理还最终代替不了事实本身。按照法理,张福临死前供状,没有刑讯逼供,应该有法律效力,应该作为法律断案依据。但我们要不要寻找更多的旁证?需要不需要验证犯罪现场?如此等等。人命关天,责任重大。
   杜林桥,已经在沧州平原存在了四百年。四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那么几页薄纸。就像桥下的滹沱河水,滚滚向东流去。只有杜林桥,仍然横卧在滹沱河上,已经见证正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杜林桥。沧州古郡。沧州往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