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定丧俗(十一)丧仪开始后的基本程序

(2013-02-27 22:15:36)

转载

十一、丧仪开始后的基本程序

 

  在平定,丧仪是由起鼓(鼓乐响起)为标志开始的,一般在发丧前一天下午午饭后(3点左右)。——尽管死者下世后,就有亲朋陆续前来吊唁的、送花圈的、上礼(书面语为“送赙仪”)的,但这其实都是丧仪的序幕。

  吹手(乐队队员)一般在这时候陆续来到事主家,集齐后,由总管或司仪率领孝子给吹手家磕头,然后鸣炮三声,吹手开始打鼓奏乐,丧仪从此展开。

  吹手大致分为洋的和土的,洋的包括洋鼓洋号等,土的有吹手、吹格、笙管、卧笛等。实际运行中,土的还有门里门外之分。一般地,鼓乐响起后,是不停止。若有前来吊唁的亲朋进门时(一般以来者放炮为准),鼓乐声进入高潮,孝子闻声则出门给来者跪地磕头。

   其实,丧仪开始前,凡有前来吊孝的,孝子出门跪头迎接,是整个丧事的定俗。

   丧仪开始的当天下午,血统关系和婚姻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家是肯定会来的。如闺女婆家、媳妇娘家、侄女婆家、孙女婆家、外甥家、外甥女家等嫡亲亲戚都会在发丧前一天来吊孝,这天下午,是最能体现平定丧仪特色的时刻。

    闺女婆家到来时,所拿祭祀物品有插供、猪头三牲、金山银山等纸折和花圈之类,所来人员有抬供的、担方盒(方盒是一对高半尺、边长二尺的正方体盒子,底盖对合在一起,里面盛放着猪头三牲)的、拿其它祭品的、有来给闺女“收头”的、挂包头的,还有亲家来烧纸的,这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因为,来时抬着插供,因此,平定一些地方有“迎供”的习俗。

   迎供时,以女婿为中心的婆家一干人拿着物品走到村口或者村中耀目的地方,有人去丧事家里通知去迎供,迎供时,前面有族中年长者端着条盘(平定境内红白喜事端盘用的有边的木制方盘),条盘里盛着给女婿穿的孝衫。后面有吹手家鼓乐列队齐鸣,孝子们披麻戴孝拄着孝棒跟在吹手后面啼哭,还有接戚人的间杂期间。到迎供处,孝子跪地,年长者给女婿穿好孝衫,女婿要给穿孝衫的包钱。女婿穿戴好后,吹手鼓乐前面开路,后面孝子啼哭着,接戚人的帮助抬着插供,拿着所有祭品,女婿跟在插供后面,婆家人一路鸣放爆竹礼炮,回到丧事家。

   平定县城附近没有迎供的风俗,所有客人都在门前迎接。女婿孝衫在晚上“上饭”前穿戴。

   婆家人进门后,先是摆供,闺女跪在灵棚前,婆家人把插供或三牲祭,按规定次序摆放在灵棚供桌指定位置。然后给闺女“收头”,做法是:闺女跪在灵棚前,由婆家的妯娌或者大姑姐等同辈妇女,给闺女披斩衣,戴顶布。一些地方,婆家关系要好的(妯娌等)还要给闺女披灰色布料。迷信说法,披的越多越重日子越好过。当然,从这里是可以看出孝子平时人脉的。一般情况,一个亲人去世,由一个人给闺女收头,叫单收头;父母都去世了,由两个人收头,叫双收头。

   收完头后,闺女要给收头的跪头,以示感谢。随后,亲家在灵前烧纸。该程序唤作亲家烧纸。

   期间,闺女婆家的妯娌、姑姐和同辈的已婚女子,要给闺女一定的赙仪(给一定数额的钱),叫挂包头。挂包头时,闺女要给挂包头的少量包钱(包钱是为了答谢对方给予的钱物馈赠,),事主家也要给抬供的、担方盒的包钱。包钱数量因地而异。

此外,就是上礼,到账房把物品赙仪记到账上。

   媳妇娘家人也是丧事中重要的宾客。媳妇娘家来时,一般带有三牲祭、蒸供(馒头)等供品和娘关缰绳、斩衣、花圈等祭物。来的人有担祭的,拿其它供品的,给自己女婿闺女收头的,有儿女亲家(媳妇的父母)烧纸的,人员很多。他们在离大门不远的地方鸣炮若干,以告知他们的到来,接戚人的迎上去,接住所拿物品,同时,相应的儿子媳妇出门跪头迎接。

   媳妇娘家进门后,娘家人(一般为媳妇的哥嫂)给自己的女儿女婿收头。做法:儿子媳妇跪在灵棚前,由娘家人给媳妇披上斩衣,披灰色布料,戴上顶布,给儿子戴上娘关缰绳(在丧服一节已经介绍)。在供桌上摆上所拿供品。收头结束,儿子和媳妇双双磕头谢恩。然后,亲家在灵前烧纸。一般情况,一个亲人去世,给儿子媳妇收头各一人,叫单收头;父母都去世,各有两个人收头,叫双收头。

期间,媳妇娘家的姐妹、嫂子、弟媳等同辈的已婚女子,要给媳妇一定的赙仪(给一定数额的钱),叫挂包头。挂包头时,媳妇要给挂包头的少量包钱。事主家也要给担祭的(即担方盒的)包钱。包钱数量因地而异。

过去,如儿女很多,谁家先到谁家先收头,迷信说法,谁家的娘家或者婆家先到,谁家先收头谁家以后日子会好过。现在其实没有这些讲究了。

除此,孙儿、孙女已婚的,也由岳父家或婆家给披挂花布。

当天下午,其他亲戚如侄女婆家、孙女婆家、外甥家、外甥女家等嫡亲亲戚到来时,都由门前鼓乐相迎。接戚人的,依次接进院内。因为报丧的时候,已经给嫡亲女眷(如外甥媳妇、外甥女、侄女、孙女等)带去孝衫等丧服。因此,嫡亲女眷进大门时,都穿着孝衫,掩面啼哭而进,哭着进入丧房,丧房内女孝子接应啼哭,里外浑然一体。

稍停,则把三牲祭把放好。在灵前烧纸。

平定习俗,凡有祭的人家,都由事主家给包钱。如果有插供的就要给女婿缝制孝衫。

因此,丧仪开始的这天下午,是很热闹的一个下午。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俨然一副红红火火的场面。亲戚到齐后,吃过晚饭,就要举行上饭仪式了。

     发丧前一天是死者比较重要的亲戚前来吊孝比较集中的时日。当然也有一些亲戚因为种种原因次日上午才会来。来时,和前面的仪式一般:接戚人的接住,吹手鼓乐相迎,血缘关系近的女眷一律穿着孝衫啼号入内。

 

附:排楼点供

 

     远在明末清初,随着敬供神灵之迷信活动的盛行,平定饮食行业的老厨师们,用油炸面食的精湛技艺,独创出“排楼点供”,后来豪门、贵族把这种点供用於“白事”、“祭祖”等祭祀活动。其中的单独食品,如淞核桃、麻叶,甜食片,干炉片称得上我国糕点稀品。

     排楼供分三种,即六条腿的、八条腿的、十二条腿的。

     排楼供由:平头供和排楼两部分组合而成。

     用料:白面60斤,素油18

     蜂蜜3.5斤,粉面2

     1斤,红枣15

      单纸2.5刀,一号大针100个,白麻纸8张,

      白线绳1两,高粱杆70根(8尺长),

      洋黄(食色)3钱,桃红2包,品绿1包。

     制法:(一)排楼、六条腿

1)制座蹲(用红土泥捏、备插高粱杆)

2)大座蹲(6寸见方)12个,其中平头供6个;小座蹲  4寸见方6

3)用面制挡片12个,油炸出,当泥蹲

4)用面制:汕崖6个,节码6个,腿6

      对子4条,龙头3个,立匾5

      踢足2个,兽子8个,顶子1个(宝平)

      倒踢足6个,串条10个,斗子10

      车轴(窗栏)24个,小斗24个,猴头24

     上述用面制成后,全进油锅炸出,晾凉定形。

5)将上述制品,用高粱杆、大针等插挂起来,成排楼型。

   (二)戳子制法:

      1)戳子蹲6个,高粱杆(一米长)6

      2)用面制甜食片27片(耍头10片)

       5节(3节,拔朗朗,二节上下座,三平头供) 

   (三)平头供

       制法:淞核桃、麻叶、干炉、各两碗(多加碗也可)每碗:淞核桃40个,每碗麻叶35  干炉每碗6

      以上述方法组合成的“排楼点供”不宏伟壮观,甜脆独具,确为上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