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爱好者"哪里去了?
程维
这些年来,文学貌似繁荣,文学网站,微信,公众号大量出现,文学刋物扩大容量,增加上半月、下半号,以及增刋,众多的选刋选本,每年长篇铺天盖地。但事实是文学的质量正在大面积滑坡,从名刊到普通文学刋物,我每每看到那些大张旗鼓推出的,津津乐道评论的,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会这么差?
静思之,还是文学生态出了问题,就像江河湖泊失去了宝贵湿地,没有过渡环节,调节平衡,也丧失了那份众多的生机盎然,一下就会导致水漫金山。
文学生态里丧失了尤为宝贵的一个生态环节和群体一一文学爱好者,或者说纯粹的文学爱好者。
文学爱好者,不是一种正式身份,长期以来却是个有尊严且谦逊的称谓,这里不例举世界上不少杰出的科学家和政治家都自称自己是“文学爱好者”。文学爱好者是一个黄金尺度,他不会一跃而以“作家”自居,好的文学爱好者知道真正作家的标准,他敬重这个标准,既是表达对文学的敬重与热爱,又是对自己的尊重。
现在文学爱好者一上来就是作家、诗人、评论家了,一上来就能自费出书,拉赞助编选本,搞评奖,甚至组织鱼目混目的文学活动。本来这是好事,只要你不影响文学生态,你是文学爱好者的升级版,不去打乱或搅和文学的秩序,一切都没有问题。现在是自已给自已拉板凳砖头垫了脚,搭了台,就抢到了一份话语权,搞了一个选本,设了奖项,出钱办了刊物,就要自行其事,尤其加上众多原本是爱好者层次的作者惟那些可获的"奖”、"选本”、"刋物”马首是瞻。而且已有的文学刊物等等似乎也乱了阵脚,也跌入了文学爱好者水平。
伯乐可贵,评论家可贵,编辑家可贵,一时却没有了可贵的评价视野和标准,批评伦理几乎崩溃,文坛鱼目混珠现象严重。好作家和好作品越来越少,名家水平下滑,不入流者也常以名家面目出现,欺世盗名。
就在这般现状下,我当然也看到有可贵的刊物在坚守,也看到有的"民间”文学刋物有自己清晰的品质,更也看到有沉潜的作家和"少数”可贵的评论家一如既往的扎实,坚持文学的尺度,如海上磐石般令我起敬,我想这才是当今文学没有流失的纯金。
加载中,请稍候......